財政資金撬動學前教育快速發展

據新華社報道,2020年山東省財政調整完善學前教育資金管理模式,建立省級綜合獎補機制,以更好調動市縣發展學前教育積極性,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增加資金規模是重點。山東今年安排學前教育獎補資金7億元,比上年增加2.5億元,學前教育獎補資金的增幅之高值得點贊。尤其是“因素法”資金分配體系的落實,有利於進一步強化資金政策導向,放大財政資金的激勵功能和槓桿作用。

從2010年啟動實施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專門設立“城市學前教育的綜合獎補”項目,到中央財政設立“扶持城市學前教育發展獎補資金”,我國近年來針對城市學前教育發展的難點和薄弱環節持續發力。客觀而言,城市學前教育綜合獎補機制帶來的示範意義是巨大的,很多走在前列的城市已經通過這一機制,實現了地方財政資金對學前教育發展的槓桿撬動。以2016年獲批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的青島市為例,截至2019年5月,全市共有幼兒園2241所,在園幼兒26.4萬名,師資專科及以上學歷人數佔比達90%以上,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9%,並在山東省率先建立了包括視障、聽障、智障和自閉症等在內的特教學前教育體系。分析其成功的路徑,不難發現,青島市遵循的是先通過綜合獎補等進行政策引路,擴大學前教育經費在財政性教育經費中的佔比,逐漸建立健全擴大普惠性資源投入機制。

近幾年,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持續推進,學前教育資源緊張的狀況得到很大緩解,但由於“全面二孩”政策的到來,學前教育資源緊張的狀況還將長期存在。加上不同地方政府對“普惠性”的理解和界定不一致,導致了各地政策不一。比如,有的地方致力於新建和改建公辦園,擴大普惠幼兒園的認定;有的地方是通過經費獎補家長或幼兒園,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提供服務。但這些舉措均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對學前教育質量和內涵提升有著較高訴求,這就導致“入園難”“入園貴”在不同層面有著不同理解。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其著眼於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要求引入社會力量是指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等措施,支持民營資本舉辦普惠性幼兒園,從而擴大資源供給方的範圍。在筆者看來,學前教育是否能辦好,關鍵在於各級地方政府有沒有責任擔當,能否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各級政府要意識到,財政資金在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中一直起著槓桿作用。因為財政資金不僅對幼兒教師工資待遇等起著保障兜底作用,也對社會資金和資源起著“風投”作用,帶來的是積極向好的政策導向。

儘管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槓桿作用並不容易,尤其是各地經濟發展並不均衡,但解決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需要和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做好了財政資金投入,學前教育快速健康發展自是必然。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31日第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