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你眼中的問題就是別人眼中的解決方案?

黃執中講過一句話,他說:“你眼中的問題,就是別人眼中的

解決方案。”

聽著是不是有些費解呢?

舉個例子,你覺得孩子沉迷遊戲,是個問題,但是你想,在孩子的眼中,這是他沒有成就感的解決方案。再比如,你覺得別人抽菸是一個問題,但是在他的眼中,抽菸是他無聊的解決方案。

理解了這個原理,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勸人改掉毛病往往是無效的。

因為你看到的問題被拿掉了,就等於是拿掉了對方的解決方案,他要面對他的問題了,他就更痛苦,一痛苦,他還是要按照慣性回到他的傳統解決方案上來,那麼你的問題又回來了,惡性循環也就形成了。

所以,一個人的建設性,往往體現在:不是糾正自己看到的問題,而是和要糾正的人一起,面對他所面對的問題。

這樣一來,就不僅解決了你的問題,而且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還會變得融洽起來。

由此延伸,我們來談一談育兒,很多家長覺得棍棒之下出孝子,確實,

棍棒教育是在育兒問題中解決當前問題的一種強制性和有效的措施,但是對於孩子長遠的發展絕對是無效甚至是副作用的,你現在覺得用棍棒教育把孩子的毛病糾正過來了,但是明天他可能還是這個樣子,或者過幾天他今天的樣子又回來了,那麼你的問題也就回來了,按照你的思維,你會繼續進行棍棒教育,但一段時間後,還是循環往復,這就是惡性循環,此外,棍棒教育的弊端還會體現在:造成孩子[內心自卑,無成就感,內向,情緒化,情緒不穩定,甚至可能會有暴力傾向],所以諸位家長有經常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的行為的話,如果你覺得這種結果你吃罪得起或者無所謂,那麼您現在就可以按返回鍵了。

最後總結一句話→↓▽

愚昧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往往會認為→孩子欠打了

而真正聰明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會認為→孩子有問題需要我幫忙解決了

孩子不是你教育失敗的替罪羊,一個學生,從三歲起進行學前教育,六歲半進入小學,13歲進入初中,16歲考入高中,18歲進行高考,22歲大學畢業.......僅僅到這裡也不能決定他的成功,但是我們的家長大多數沒有進行任何的育兒培訓,沒有任何育兒經驗的測試,我們憑什麼為你錯誤的教育方式打滿分?

為什麼說你眼中的問題就是別人眼中的解決方案?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