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某天偶然聽到路人評判觀影一事的態度:“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由此,怒從中來。


說這句話的人根本就是無知!你可以不喜歡看電影,但絕對不要去否定電影之於人類生活的意義。


借用王家衛導演的一句話:“電影的意義在於將生活的鏡子打碎,然後將碎片重新拼貼成另一面鏡子。”


01


“電影是生活的延長 ”


楊德昌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這種延長不是人類生理上的延長生命,其實是精神世界和未知生活的變相延長。


我們之所以要看電影,是因為可以經歷我們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無法經歷的事情。


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電影是我們對未來形態構想的具體體現。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 《月球旅行記》 1902年,法國。


這部改編自凡爾納同名科幻小說的電影,全片只有14分鐘。現在來看本片,劇情無聊毫無質感,但它確實我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電影,打開了人類想象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幾十年後人類就完成了《月球旅行記》中人類對於登月的想象。


同樣的2015年上映的《火星救援》中宇航員獨自在人類的火星基地生活數年。甚至有消息指出,荷蘭公司Mars One 將首次火星殖民計劃定於2024年,也許電影就要成真了?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大都會》 1927年,德國。


1927年上映的《大都會》電影中,描述的是人類在2026年的生活,電影中的人可以進行視頻通話。但實際上我們在2006年就已經可以視頻通話了,比電影中想象的還要早20年。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 《異形》


《異形》系列電影裡,外星鐵血戰士可以通過隱身偽裝來躲避檢測。包括《哈利波特》中的隱形斗篷,其實都是人類對於科技的想象。


比如利用碳納米管加熱空氣和光,電磁超介質就能轉移光線;利用聲音掩藏技術,也能起到躲避檢測的目的;或者利用特殊材料折射或吸收大部分光線,從而達到隱形的目的。


這些科技正在將隱身變成可能。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電影可以說是我們想象的延續,而科幻電影則是電影中的極致,其魅力在於我們對未來無限的探索和未知的無限可能。


其二,電影是呈現和揭露現實世界的方式。


很多時候的人類,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很好的發聲。於是電影成了人類宣洩情緒、表達思想的出口,通過電影揭露與呈現真實的世界。


渴望愛情,人們從電影裡看過愛情百態。


《泰坦尼克號》:“You Jump,I Jump”的堅定;

《春光乍洩》:“不如我們重新來過”的深沉;

《大話西遊》:“我猜著了開頭,但我猜不中這結局”的遺憾;

《蘇州河》:“如果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去找我嗎? 會。 會一直找嗎? 會。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 你撒謊”的失落。


電影呈現愛情複雜的面貌,我們獲得共情的能力。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關心女性,便為女性發聲。


於是BBC出了《她說:女性人生瞬間》,8個故事靈感來自於那些往往以極大的個人成本公開發表意見、挑戰現狀或做出反抗的女性。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這不僅是讓女性從中獲得力量,重新審視自己及身邊的一切,也是讓男性可以更加了解女性和尊重女性。讓人類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


更加了不起的是:電影蘊含的強大力量,可以反作用於生活。


電影往往會再現或者放大現實世界裡的不堪和醜惡,以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某些事件或者群體。


比如韓國的《熔爐》就是改變了韓國法律的一部電影。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電影取材於2005年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真實事件。


電影上映第37天,韓國國會通過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同時還催生了《熔爐防治法》。


一部電影《熔爐》,韓國加大了對兒童的法律保護和社會關懷。


還有國內上映的《我不是藥神》,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聚焦慢粒白血病患者這一弱勢群體。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 《我不是藥神》五人治癒小隊


電影上映後引發了強烈的輿論討論,而後國家領導人做出相關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


這就是電影的人文情懷吧。


我們一直渴望洞察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而電影作為人類觀察的介質,它沒有矇蔽和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思維角度也得以更加豐富和全面。


由此電影與我們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穫新生精神的啟蒙,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生命也就越發延長。


02


“電影的本質就是藝術”


著名電影理論家喬治薩杜爾在《電影藝術史》中說:“電影的偉大就在於它是很多藝術的綜合。”


毋庸置疑,電影的本質就是綜合藝術。


構成電影的元素,戲劇表演,劇本文學,攝影,美術,音樂,影像等都是藝術。


簡單來說,電影從文學中吸取一整套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關係的方法,不管是敘事方式、細節刻畫、情節安排等都借鑑了文學因素。


包括電影中演員表演、場面調度、矛盾衝突和懸念等一系列藝術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都體現了戲劇的因素。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 《狗鎮》電影就在這簡易的場景中進行了3個小時,如同舞臺劇,但電影十分迷人。


更不用提電影裡音樂對於營造環境氛圍、渲染情感等重大作用了。


電影將這些相對零散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再傳達出思想內核。


就其實質來說,乃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有機綜合。既可以充分表現時間又可以充分表現空間,因而具有巨大的表現潛力和藝術可能性。


生活沒有藝術,該有多無聊?


“看電影有什麼好的?浪費時間。” 呸!

△ 《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就是一種二手經驗,但我們能從中獲得一手的情緒,並且樂在其中。


重要的不是我們在觀看之後,簡單的去評判一部電影好壞,而是我們從裡面能獲得什麼。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電影該怎麼辦吶。


​作者/jerry

配圖/網絡

關注我們解鎖更多娛樂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