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跳”出農民歡心笑——安徽霍邱縣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產業發展側記

“霍邱致富經,龍蝦成明星。稻田養龍蝦,脫貧千萬家……”日前,記者來到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高塘鎮蘭橋灣稻蝦養殖產業基地,極目遠望,處處是一望無際的水田;傾耳細聽,處處有朗朗上口的歌謠。近年來,霍邱縣以稻蝦產業為抓手,化資源劣勢為產業優勢,貧困群眾脫得出、穩得住,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有效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霍邱也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生態稻蝦第一縣”榮譽稱號。

選的準,因地制宜掘窮根

霍邱縣是淮河流域最大的行蓄洪區,為減輕上游洪水壓力,建國以來先後奉命行蓄洪25次,縣域經濟基礎薄弱,貧困發生率較高。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霍邱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更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走生態發展之路,培育出了“千家萬戶、稻蝦共生、穩糧增效、生態環保”的稻蝦綜合種養新模式,有力推動了全縣脫貧攻堅。

霍邱縣稻蝦產業主要集中在行蓄洪區的城東湖和城西湖周邊鄉鎮,這些地方地勢低窪,很多是薄田淺灘,極易受澇、受淹、受災,發展種植業收益低,但水質優良、水草豐富,適合稻蝦綜合種養。該產業勞動強度小,技術要求不高,易學易會,種養風險低。而且稻蝦綜合種養不使用農藥、化肥,稻米生態環保,銷路好、價格高,稻蝦種養僅龍蝦純收入每畝就可達到3000至5000元,增收比較優勢十分明顯。稻蝦綜合種養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還解決了秸稈還田難題,即保證了糧食生產,又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還改善了生態環境,深受群眾歡迎。“稻蝦綜合種養髮揮了霍邱縣水資源豐富優勢,變對抗性生產為適應性生產,變水害為水利,正常年份稻漁雙收,大水年份可收龍蝦,保證了農民收入的穩定性,能夠有效防止因災返貧,是一條產業脫貧好路子。”霍邱縣稻蝦產業協會會長黃小華評價說。

為打造稻蝦產業,霍邱縣順勢而為,出臺了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意見,在政策、項目、資金上予以扶持。加強基礎建設,蝦田發展到哪,溝渠路就延伸到哪。與省農科院、安農大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多次組織種養大戶、水產技乾等開展稻蝦綜合種養新技術培訓,邀請專家教授實地授課,以科技助推稻蝦產業發展。各地相繼建立起“主體+基地+貧困戶”的脫貧模式,大力發展“四帶一自”產業發展模式,帶動了更多貧困戶參與稻蝦綜合種養,幫助他們順利脫貧。“目前,我們正在與保險公司商談合作,申報設立稻蝦種養保險險種。該險種一旦實施,將大大提高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風險防範能力,讓他們吃下‘定心丸’。”縣水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健說。

“稻田+龍蝦”輪作技術2012年在三流鄉試點成功後,在各項扶貧政策激勵下,迅速向全縣其他鄉鎮輻射,特別是一些重點貧困村,紛紛學習三流鄉成功經驗,回村複製推廣。“我們村也發展稻蝦養殖面積4000多畝,帶動了20多戶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岔路鎮元圩村支部書記費傳國介紹。截止目前,全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51萬畝,萬畝示範區3個、千畝示範片14個,建成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6個。稻蝦綜合種養已由當初一鄉的“一枝獨秀”,發展成為現在全縣的“遍地開花”,種養模式也由原來單一的稻蝦輪作衍生出稻漁蝦結合、藕蝦結合、林蝦結合、茭白與龍蝦結合等多種種養模式,稻田養龍蝦的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第一。2019年5月,中國漁業協會授予霍邱縣“中國生態稻蝦第一縣”榮譽稱號。

穩得住,稻蝦產業成支柱

在產業政策的扶持和科技力量的助推下,霍邱縣的稻蝦產業規模從幾年前的不足10萬畝,迅速擴大到現在的50多萬畝。在產業發展的同時,如何讓群眾走出“少了,一窩蜂幹;多了,一窩蜂砍”的怪圈,避免“蝦賤傷農”的悲劇發生?霍邱縣超前謀劃,打起了稻蝦產業“組合拳”。引進現代營銷戰略,打通產業鏈,逐步形成了種養加、全地域、農工貿一體化、一二三產有機結合的大產業格局,降低了價格風險,確保依靠稻蝦產業脫貧的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發揮協會重要作用。成立了龍蝦產業協會和“蝦田米”產業協會,開發、研究、引進、推廣生產加工新技術;組織交流培訓,提供政策、市場、項目、技術信息和技術指導;搭建“霍稻蝦”、霍邱“蝦田米”等品牌展示展銷平臺,為稻蝦種養戶提供各種相關服務。同時拓展線上線下兩個市場,全縣新建大小龍蝦交易市場126個;構建全程冷鏈配送體系,加快小龍蝦“觸電上網”步伐。同時建立了經紀人隊伍,全縣有小龍蝦經紀人1200人,他們既銷售種苗、飼料、魚藥、網具等生產要素,又做技術培訓、發佈市場信息,成為市場與生產穩固連接的紐帶。“每天夜裡12點前,全國龍蝦市場價格信息陸續反饋回來,哪裡價格高,我們就臨時裝車往哪裡送,所以,我們這裡的龍蝦收購價格一直很高。”龍蝦收購商沙道寶道出了玄機。

建成了全省單體面積最大的稻蝦種養基地,培育優良品種,降低蝦苗成本,提高成活率。鼓勵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引進安徽方碩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小龍蝦1.2萬噸,年產蝦仁2400噸、蝦殼粉1070噸,部分產品還遠銷歐美市場,年產值2.2億元,實現利稅3600萬元。

為打造稻蝦產業品牌,縣裡成立了品牌創建工作領導組,聘請專業策劃公司開展品牌創建和推廣,全面啟動“霍邱稻田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工作。擁有“蝦稻米”商標38個、龍蝦商標18個,通過“三品認證”的養殖面積達6萬多畝,成功申報“霍邱龍蝦”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時打造龍蝦特色小鎮和龍蝦美食街、參加展銷會、舉辦龍蝦節等,不斷加強品牌的培育、宣傳和推廣,豐富稻蝦種養的品牌內涵。近兩年,全國100多家媒體報道了霍邱龍蝦產業發展情況,擦亮了“中國生態稻蝦第一縣”品牌,提升了霍邱對外美譽度。

稻蝦產業“組合拳”讓許多貧困戶不僅脫了貧,還致了富。孟集鎮黃衝村王長付患重病,2013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合作社,流轉土地100多畝發展稻蝦種養,年收入15萬多元。霍邱縣花園鎮高聯村魯先林,全家四口人,兩個女兒都在讀書,自己又沒有其他技能,2015年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憑藉種養40畝稻蝦,老魯順利脫貧,還自建起了兩層樓房,日子越過越紅火。三流鄉全鄉四萬多人口,超過一半人養蝦,11萬畝稻田中近8萬畝發展稻蝦綜合種養。

今年,全縣稻蝦產業綜合產值計劃超20億元,稻漁綜合種養增加農民收入6億元以上,帶動超過20萬人就業。目前,全縣1.1萬戶貧困戶通過稻蝦綜合種養實現了穩定脫貧。稻蝦綜合種養成了產業扶貧的中流砥柱。

可持續,鄉村振興一條路

稻蝦產業不僅成為霍邱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也讓偏僻農村成了資源“窪地”,為鄉村振興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三流鄉返鄉群眾探索出了稻蝦之路,鄉領導及時號召在全鄉推廣,鄉黨委書記孫廣傑一心撲在稻蝦產業發展上,從土地流轉、技術引進到市場開發,從經驗總結到對外推介,他全程參與,還寫了《三流稻蝦歌》進行宣傳。

王截流鄉軍臺村為避免群眾受損失,幹部率先探索稻蝦生產,成功後將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全村群眾,還主動幫扶貧困戶發展稻蝦生產。2019年,組織部門以該村支部書記陳家好帶領群眾種養稻蝦的事蹟為題材,拍攝了電教片《龍蝦書記》,宣傳了霍邱稻蝦產業,也宣傳了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戰鬥堡壘作用。

“霍邱龍蝦產業好,感謝共產黨領導。引領我們種蝦稻,還把路渠都修好……”霍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演出中,群眾自編自演節目感謝黨委政府為發展稻蝦產業作出的努力。

稻蝦產業吸引了人才和資金迴歸。潘集鎮玉皇村外出創業人士範造林等帶資金回鄉發展稻蝦種養,在他們的示範帶動下,全村成立18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全鎮1000多戶貧困戶參與稻蝦種養。王截流鄉軍臺村屠漢文兄弟是返鄉大學生,他們告訴記者,兄弟倆從上海回來後,流轉了200多畝水田從事稻蝦種養,不耽擱賺錢,還能在家照顧生病的父母、陪伴孩子學習,也蠻好的!

“我們的龍蝦加工廠從收購到包裝共6道工序12個環節,正常用工680人,每人日均工資200元,高的可達300元。”說話的方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家國也是一位返鄉創業青年。這些人才的迴歸,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稻蝦產業富了農民的口袋,也促進了鄉風的文明與進步。如今每天都在忙經濟,農民的精力全部積聚到發展特色產業上來,村裡的正能量得到提升,貧困群眾“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積極參與稻蝦種養產業開發。富裕起來的農民更加遵紀守法,髮帶動了鄉風更加文明純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產業興旺是農民的迫切要求,同時對鄉村振興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促進作用。稻蝦綜合種養模式適合霍邱縣情,政府支持,幹部示範,群眾擁護,必將給霍邱鄉村振興帶來深遠影響!”對於發展小龍蝦產業,市政協副主席、霍邱縣委書記劉勝信心滿滿。(出處:六安新聞網 黃海波 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程傳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