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管理】養殖場消毒誤區,你還真不一定知道!

隨著畜禽養殖業從分散、個體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畜禽疫病的防治。特別是傳染病的防治對養殖業發展至關重要。控制畜禽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需要採取多種措施,其中消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科學的消毒,減少或殺滅養殖環境中的病原體,使它的數量和濃度減少到無害程度,可防止畜禽發病或疫病的蔓延。但由於部分養殖場,特別是中小規模的養殖場,缺乏專業的消毒知識,在消毒方面普遍存在濫用、少用消毒劑或消毒方法不當等現象,消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給畜禽造成危害。就此淺談一下目前常見的6個消毒誤區及8個對策。

1. 消毒工作中常見的六個誤區

1.1 消毒劑濃度越大越好一些養殖戶認為消毒劑的濃度越大效果越好。而消毒劑的濃度是根據其性質和消毒對象來確定的。盲目加大,一方面會增加藥費、加大養殖成本;另一方面還會增加藥物殘留對畜禽產生毒副作用。

1.2 消毒時溫度越高越好

一般消毒劑在消毒時環境的溫度越高消毒能力越強.所以,大多數養殖場喜歡選擇中午消毒。但有些消毒劑

在溫度高的情況下消毒能力反而減弱,如氯製劑中的二氯海茵、碘製劑中的保潔碘等產品,在高溫條件下有效成分會發生分解.消毒力下降.用此類消毒劑消毒應在早晚進行。

1.3 配伍的消毒劑越多越好

很多養殖戶為了達到廣譜、徹底的消毒目的.在水中同時配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消毒劑.但如果不瞭解消

毒劑的有效成分.往往會出現酸鹼混用。產生中和反應,反而會降低效果。另外.在短時間內一前一後使用酸鹼兩種消毒劑,也會影響消毒效果。

1.4 採購的消毒劑越貴越好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消毒劑有主要有酸、鹼、醇、醛、碘、氯和季銨鹽等類。但很多生產廠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將生產的消毒劑冠以五花八門的商品名稱。藉以提高消毒劑價格。矇蔽養殖戶。

1.5 重視舍內消毒。輕視環境消毒

很多小型養殖場沒有門衛制度.養殖場大門沒有消毒池,有的有消毒池但也形同虛設:出入圈舍也沒有消毒間。舍內可以做到定期消毒,但舍外環境一般長期不清掃、不消毒。其實畜禽圈舍的周圍環境消毒至關重要.它不僅直接影響到畜禽的健康.而且影響到公共安全。周圍環境包括畜舍四周、糞便場、道路、飼養人員等。

1.6 重視消毒制度.輕視消毒程序禽場普遍認為圈舍內外環境按照消毒制度定期消毒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大多數養殖戶常不按程序、順序消毒,或消毒不徹底.不能全部覆蓋。

2. 提高畜禽養殖場消毒效果的八個對策

2.1 選擇合格的消毒劑養殖場選擇消毒劑要在獸醫人員指導下.根據場內不同的消毒對象、要求及消毒環境等有針對性地選購有批准文號的消毒劑。選擇時要認真查看消毒劑的標籤和說明書。看是否是合格產品、是否在有效期內、對何種病原體敏感。選擇消毒劑要具有價格低、易溶於水、無殘毒、使用方便、廣譜、快

速、高效等特點。還要注意的是,不要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消毒劑.以免使病原體產生耐藥性,影響消毒效果。在選擇消毒劑時,要根據消毒計劃,定期更換消毒劑,以保證良好的消毒效果。

【養殖管理】養殖場消毒誤區,你還真不一定知道!


2.2 確定適宜的消毒方法

使用消毒藥劑時.要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根據不同的消毒環境、消毒對象和被消毒物的種類等具體情況,

選擇高效可行的消毒方法。如噴霧、浸泡、刷拭、燻蒸、塗擦、沖洗等。

2.3 按要求科學配製消毒液

市場上的化學消毒藥品,因其規格、劑型、含量不同,往往不能直接應用於消毒。使用前.要嚴格按說明書要求配製實際所需的濃度。配製時.要注意掌握對消毒效果影響最小的濃度和溫度。還要注意有些消毒藥品要現配現用。配好的消毒液不宜久貯。有的消毒藥液可一次配製,多次使用:還有些消毒藥品(如氯製劑等)在久貯後使用時。要先測定有效氯含量,然後根據測定結果進行配製。

2.4 設計合理的消毒順序

有些畜禽養殖場消毒效果差.主要是消毒程序不科學。畜禽圈舍的科學消毒步驟如下。

2.4.1 將圈舍內的糞便等進行清除。

2.4.2 用高壓水槍沖洗圈舍的牆壁、地面和屋頂和不能移出的設備用具。

2.4.3 圈舍沖洗乾燥後.用3%~5%的火鹼溶液噴灑地面、牆壁、屋頂、籠具、飼槽,2—3 h後用清水洗刷。

2.4.4 畜禽圈舍內移出的設備用具放到指定地點,先清洗再消毒。如果能夠放人消毒池內浸泡的。最好放在3%一5%的火鹼溶液或3%~5%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浸袍3~5小時:不能放入池內的,可以使用3%~5%的火鹼溶液徹底全面噴灑,消毒2~3 小時後,用清水清洗.放在陽光下曝曬備用。

2.4.5 能夠密閉的畜禽圈舍,特別是幼畜舍,將移出的設備和需要的設備用具移人舍內,密閉燻蒸後待用。

【養殖管理】養殖場消毒誤區,你還真不一定知道!


2.5 保證優良的消毒環境有的養殖大戶在消毒工作中.往往是用消毒液全面噴灑1次就算消毒

完成.不注意濃度和接觸時間,這樣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在消毒時.應讓被消毒物充分與消毒液接觸,有效應用濃度至少需要300 midm20要掌握好消毒作用時間.當接觸時間過短時,往往達不到殺滅的目的,只有達到規定作用時間後才能保證消毒液將病原體殺滅.噴灑消毒的作用時間要達2—3 h.浸泡消毒3~5 h.煙燻消毒24h。在養殖場內應用燻蒸消毒時,還需注意保證相對的溼度.以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2.6 嚴把人員、車輛、物品進出的消毒關在畜禽養殖場內,雖然都執行了嚴格的消毒工作。又在進、出口設置了消毒槽,但還不能完全切斷外界病原體的侵入。必須嚴格控制場外人員進出,定期更換消毒槽中的消毒藥劑,以防揮發後失去藥效。飼養管理人員要注意保持身體清潔與健康,入場前需在洗手池清洗,換上工作帽、工作服和工作靴。車輛、飼養工具及有關物品等進、出要經過嚴格消毒。只有採取綜合控制措施,從嚴把關,才能保證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

2.7 免疫前後不宜帶畜消毒

免疫前後1d和當天(共3 d)不能噴灑消毒藥,前後2~3 d和當天(共5~7 d)不得飲用含消毒藥的水.否則.會影響免疫效果。

【養殖管理】養殖場消毒誤區,你還真不一定知道!


2.8 做好消毒工作記錄

將進行消毒工作中的人員、消毒場所、被消毒物、消毒藥劑品種、配製濃度、消毒方法、消毒時間等詳細情況記人《消毒記錄簿》,一方面,可以作為下次消毒時的選擇消毒劑品種、消毒方法、消毒時間等的參考:另一方面.還可以作為養殖場發生疫病時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的一個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