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很俗,但“讀書”更俗


談“錢”很俗,但“讀書”更俗

前段時間,寫了篇關於寒門養出巨嬰的文章,評論區一個網友的留言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如果窮人不生孩子,那以後的髒活累活難道讓你我的孩子去幹嗎?”

我當時愣住了,咋一看感覺很氣憤但仔細一想卻好像稍微有那麼點道理。

窮人再窮他也有生孩子的權利,但經濟上的窮會造成孩子認知、視野的狹隘,可這也並不能決定孩子將來的勝負,真正致命的在於精神上的給予,如果匱乏就會造成“難上加難,窮上加窮”的困窘局面。

我們通常會把“窮”和“學習”聯繫在一起,好似它們總存在一些奇妙的因果關係,“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也常常被我們掛在嘴邊。

其實,提到讀書,很多人都會潛意識地認為它是一個非常高雅的詞,底蘊深厚且價值無窮。可我偏偏更喜歡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它,寧願把“讀書”功利化。

01 不學無術:不讀書的人,很容易跑偏


幾天前,跟閨蜜通電話,回顧大學生活時,我嘆了口氣:“現在真得太后悔了,早知道工作以後用不到本專業的知識,還不如早早去學點寫作或法考,哪怕是追四年的劇,到現在說不定還算是個情感領域的小專家呢,感覺這四年白過了。”

閨蜜反問:“怎麼能是白過了呢?你看我們現在不都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嗎?”

她說上次回家見到表妹:“我真得不能理解她的穿著打扮和生活方式,跟她聊天完全沒有共同話題,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談“錢”很俗,但“讀書”更俗

表妹是離異家庭的孩子,被判給爸爸。她媽媽自從再婚生了孩子後就沒再管過她,爸爸又每天忙於工作,對她的學習不聞不問,只充當一個透明提款機的角色。

去年,表妹職高畢業,剛二十出頭的她每天化著濃妝混跡於各大夜店,不上班掙錢卻依舊大手大腳,她還向閨蜜徵求意見說有一個老男人追她,要不要答應?

這還不算,一次表妹半夜上衛生間,穿著很暴露的睡衣就出去了(租的房子,公共衛生間在樓道里)閨蜜看見都驚呆了,回來的時她全身都是燻鼻的煙味。

閨蜜感慨:讀書和不讀書的差別真得太大了!

是啊,簡單來看好像只有一張文憑之差,但其實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價值觀、認知、感悟以及思考方式,而這恰恰決定了我們將採取怎樣的方式去面對外界環境,進而會影響每件事情的結果,積少成多便造就了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態。

讀書多的人,對於外部環境具有非常強的敏感性,她能明辨對錯,更拎得清輕重,所以你會發現這一類人的生活圈往往屬於偏上一點的層次,書讀得越多,層次也就越高,慢慢地人和人的社會階層劃分就會非常明顯。

談“錢”很俗,但“讀書”更俗

說好聽點,讀書與否是精神追求深淺的問題,難聽一點就是你對生活的嚮往是偏向動物性,還是更偏向進化完全的社會性?

試想,一個是乾淨舒服又上進的生活方式,一個是頹廢墮落又消極的生活狀態,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種?

02 無力反抗:不讀書的人,是翻不了身的鹹魚

大學時,我幹過很多兼職,家教老師、酒店服務生、發傳單等,除了家教外,大多時候我都在充當不需要動腦子的廉價勞動力。

一次去酒店當服務生,我在前廳熱情地迎接客人,引路帶他進包廂,他卻大聲呵斥我沒眼色,不知道幫他提手裡的那兩瓶酒。

還經常遇見一些比較叼鑽的客人,冷言冷語都是家常便飯,那時我就很佩服那些真正當服務生的人,每天面對負面情緒卻要咬牙笑臉相迎。

當然,我也很慶幸,還好自己讀書了,不至於一輩子守著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至少我還有機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時常在想,那些沒讀書的人,可能寧願守著那份讓人心生厭惡的工作,也不願辭職丟掉飯碗,因為她的世界就只有那麼大,能看到的也只有那麼多,就算換十份工作也都大同小異,含金量低且容易被替代。

而這對於讀過書的人來說實在太容易了,幹得不喜歡我隨時可以跳槽,工資低了也隨時可以補充能量求晉升,不用委屈自己侷限於某個環境。

談“錢”很俗,但“讀書”更俗

讀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書面知識,它都是通過微弱的量變來換得肉眼可見的質變。人沒有物質是無法生存的,更何況還具有社會性,所以,讀書就這樣一個低門檻又能讓你獲取更多物質回報的綠色通道。

讀過書和你擁有的自由成正比。

讀書能改變你的思想,思想決定你的行動,行動影響事情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就是我們通常所追求的能力。能力大小恰好又決定了你能賺得多少物質酬勞,你有怎樣的經濟基礎最終宣判了你能構造出怎樣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口中的“自由”權限,權限越大,你能獲得的自由也就越多。

03 涅槃重生:拋去光環,做一個“世俗”的讀書人

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路上的困境並不是已經設置好的路障,它們就是道路本身。終其一生,人間事,家中事,營營擾擾,無人能免俗。”

我們暫且不看“讀書”它附帶的光環有多絢麗,不去考慮學歷高低,不管家境好壞,放眼望去我們絕大多數都普通人,單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讀書”就已經夠我們學習一生的了,更無需死磕它的高雅,然後費勁心思證明“我與讀書八字不合”。

談“錢”很俗,但“讀書”更俗

這裡所說的“讀書”也並非單指課本內外的內容,自媒體時代,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是多樣的,可以通過百度、知乎、抖音、快手、喜馬拉雅、微信等多種渠道來尋覓自己想要的東西,從中不斷汲取精華給自己充電補充能量。

360行,行行出狀元。別再把“讀書”當成是文人的專屬,它也不會因為某個行業、某個階段、某個年齡或是某種學歷而設限,不能逾越的界限實際是你為自己畫出的圈,一旦出去一點點,馬上搖手說不行,其實那都是為自己的不上進找來的藉口。

拋去光環,在各自的領域不斷增值,不給自己設限,任思緒飄飛,任歲月留痕,衝著要變更好的目標,做一個“世俗”的讀書人,自由生長,靜待花開,細嗅涅盤重生的清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