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开“药方”海岛渔村美丽蜕变

精准把脉开“药方”海岛渔村美丽蜕变

■农村电商驿站除了销售各种日用品之外,还出售当地的海产品特产。

精准把脉开“药方”海岛渔村美丽蜕变

■周友德的妈妈蔡英密把扶贫干部和记者送出门,不断地说感谢。

精准把脉开“药方”海岛渔村美丽蜕变

■在寸土寸金的旺地,龙地村委会楼下被改造成商铺出租,用来增加村集体收入。

精准把脉开“药方”海岛渔村美丽蜕变

■龙地村不少村民以出海捕鱼为生,存在一定的风险,扶贫工作队建立扶贫济困基金意义重大。

汕头市政协办公室、市供销合作总社从旅游服务业入手,全力帮扶南澳岛龙地村

汕头南澳是广东唯一一个海岛县,作为南海中的一个绿洲,这里是人们旅游度假的胜地。经过蜿蜒如长龙般的南澳大桥,踏上后宅镇龙地村,新快报记者暗自在想:“这么美丽的海岛怎么会有贫困村、贫困户?”然而经过一番仔细的走访了解,才发现其中的症结所在——可开发利用土地少、岛上相对封闭、渔民靠海吃饭风险大……

据了解,经过汕头市政协办公室、市供销合作总社近五年来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帮扶,这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八有标准,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翻了几倍,而且帮扶单位还为以后巩固帮扶成果拟好了“法宝”。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帮扶前贫困户年平均收入不足3000元

龙地村位于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区域,全村有2297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13人。这里的可耕地不到100亩,而且是分散的“插花地”,难以开展规模种植。出于营造旅游优质环境的需要,在镇区开展养殖业也有限制。

汕头市政协办公室驻南澳县后宅镇龙地村第一书记李焕告诉新快报记者,南澳大桥通车(2015年)之前,村里交通很不方便,出入只能依靠轮渡,岛上生活资源有限,旅游业开发受限,村民生活水平不高。村里大部分是渔民,既要看天吃饭,风险也大,一旦遭遇海难,一家的主要劳力就没了。由于相对闭塞,很多村民缺乏劳动技能,很难获得比较可观的收入。“一开始驻村帮扶时,贫困户的年平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李焕说。

对于这样特殊的贫困村,摆在帮扶单位汕头市政协办公室、市供销合作总社面前的难题是,必须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精准帮扶之路。

药方1 因地制宜 出租商铺年收入超40万元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帮扶单位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是因地制宜。南澳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南澳大桥建好后,更方便地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李焕说,南澳县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此,帮扶单位紧紧围绕旅游服务业来做好扶贫攻坚。

龙地村是一个类似城中村的地方,村委会位于后宅镇的中心地带,是一个两层临街建筑,人们进岛后前往县城都要经过这里。有了这个优势,帮扶单位和村两委以长远的眼光进行规划,将商铺租赁产业做大做优。投入约102万元,将原有闲置危房盘活改造,建成两层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临街铺面,去年打包出租,年收益约25万元;同时,将原村委会楼下商铺进行整治提升,实现连片经营。光这些商铺的租金,村集体每年就能收入40万元以上。而为了让出资源,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搬到了狭小的二楼办公。“我们村资源不多,哪怕有一点点的资源,有一笔可用的资金,都要用到刀刃上。”李焕说。

药方2 消费扶贫

采购村民海产品线下销售

村委会一楼的商铺整治提升后,租金提高到每个月每平方米100元以上。在楼下的商铺中,一家农村电商驿站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农村电商驿站的经营主体是汕头市供销总社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帮扶责任单位,汕头市供销合作总社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去年出了一个消费扶贫工作方案。驻村工作队对龙地村进行了摸查,发现村民加工厂能够生产紫菜、鲜宅鱿、鱼干等海产品。去年底,市供销社首批采购了二十多个种类的海产品,在供销社的生鲜超市进行线下销售。“为了帮村民尽快打开销路,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供销社都是补贴运输、店面和冷链等成本,村里也不收取经营提成。”驻村工作队员赵飞龙说。

根据协议,每年电商驿站要给村集体交付场地租金和经营分红。这些资金部分分给了贫困户。新快报记者看到,这里除了销售各种日用品,也出售丰富的海产品,游客既可以当场购买,也可以通过网络下单邮寄,非常方便。除了购物,帮扶单位还计划将它打造成集岛内民宿、水上定制活动、游客旅游导引等一站式驿站服务网点,进一步拓宽收入渠道。

药方3 因户施策

推动技能培训 贫困户转做微商

对于贫困户,帮扶单位的“药方”主要则是因户施策。所谓“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帮扶单位推出了实打实的就业帮扶措施。

2016年以来,帮扶单位从推动技能培训入手进行帮扶,对贫困户的就业培训达到了100多人次,主要涉及养殖业、服务业,包括龙须菜、紫菜等养殖,海产品深加工、潮菜师傅等等。有了一技之长,贫困户不但能靠稳定的工资生活,也可以创业。

贫困户周俊有身有残疾,身体也不好,不能干重劳力活。扶贫工作队推荐他的老婆谢淑惠到村里的龙达海产品加工厂工作,她通过刻苦学习,学会了海产品深加工技术。后来,谢淑惠提出在家里自己加工,夫妻经营转做微商。扶贫工作队给她买了冰箱,还通过朋友圈等途径帮她推销产品。在她家,新快报记者看到,她卖的海产品不少,有各种打好包装的鱿鱼、海虾、干贝等,谢淑惠告诉记者,产品在传统节日等销售旺季还供不应求。周俊有告诉记者,这一块一年的纯利润就有一万多元。而他的女儿周晓纯也努力考上了镇里的公益性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

贫困户周友德和母亲、老婆,原本生活在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家里仅有一个小房间,母亲只能在狭窄的客厅铺张床睡。以前,他在渔船上帮人打工,收入很不稳定,危险性也大。后来,扶贫工作队推荐他到附近小区当保安,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帮扶单位还利用扶贫资金,帮他家在二楼加建了一个房间供老人居住,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居住难题。新快报记者和扶贫干部离开他家时,周友德的妈妈蔡英密紧紧握住扶贫干部和记者的手久久不放,不断地说感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李焕说,目前,龙地村很多有劳动能力和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到汕头、潮州、广州等地打工,收入不成问题。留在村里的,主要从事旅游服务业,开小餐饮店、水果摊、摩托维修店等,扶贫工作队都提供了相应的帮扶。到去年底,龙地村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村集体收入则超过了40万元。

药方4 巩固成果

建立济困基金 实现动态保障

考虑到出海捕鱼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也考虑到岛上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受季节性物价因素影响生活,扶贫工作队从长远入手,致力巩固脱贫成果,与村两委决定在龙地村留下一个动态保障机制。2022年后,每年从村里收到的租金里拿出30%,建立村级扶贫济困基金。在低保、五保实现最低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留下不谢幕的帮扶机制,让大家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受疫情影响,南澳岛的旅游业受到了暂时性的冲击。不过新快报记者采访期间发现,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加上南澳大桥暂停收费,来岛上旅游的人数也多了起来。“这里空气好,风景优美,附近周围潮州、揭阳甚至福建的人都不断有人过来旅游,特别是周末,游客恢复了近一半。”龙地渔村党总支书记沈俊木对记者说。李焕也表示,相信疫情过去后,随着帮扶措施的陆续发力,龙地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