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研究:當前保經濟保就業要加大降費力度

智庫研究:當前保經濟保就業要加大降費力度

中國上半場,國外下半場。然而,航空、外貿出口行業、入境旅遊服務等行業已經進入到抗擊全場的模式。世界多個國家採取了封國措施,國際航空業幾乎處於停擺狀態,外貿出口企業大量訂單被取消或者開工面臨無訂單困境,旅遊業受到停航影響海外遊客絕跡。

就在上週,國家電影局通知全國所有院線恢復營業的影院暫停營業,而上海等地文旅局通知已開放的景區停止營業。這都在告訴我們: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在加重,之前我們3月初對經濟的判斷過於樂觀。

2020年2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製造業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

1-2月份我國出口金額按美元計價同比下降17.2%,大幅低於前值。前2個月,以美元計價,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720.56億美元,下降16.2%。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服裝出口160.62億美元,下降20%;紡織品出口為137.73億美元,下降19.9%;塑料製品出口81.57億美元,下降16%;傢俱出口63.49億美元,下降22.8%。

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8.3%,達4107億元。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7個行業利潤下降。其中,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化工等重點行業利潤分別下降87.0%、79.6%、68.2%和66.4%。

原本我們3月份初預計,隨著中國疫情有效的控制以及國家大力推進復工復產,中國經濟將有望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活力和增長。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國的快速蔓延,尤其是美國及歐洲等國疫情爆發而導致的生產暫停和消費停滯,對我們經濟帶來的二次衝擊影響超出原來的想象。

從現在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大概率不會在上半年全面得到控制,國際航空業、國際貨運業、國際旅遊業、國家貿易等領域受到的衝擊將有可能延續到7月份以後,全球供應鏈體系處於嚴重危機之中。

同時,由於要防止輸入性疫情的擴大,一些城市的娛樂場所和旅遊場所仍然要在一定時期嚴格限制人流,文化娛樂行業和國內旅遊市場的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

可以看出,當前期待消費報復性增長條件還不十分充足、外貿出口大概率在上半年持續下滑、相當大比例的生產性企業存在著產能利用率較低、線下服務業上半年商務活躍性不強,這些情況都顯示出當前面臨的經濟困難複雜程度。

對此,我們一方面建議將經濟刺激政策的施策核心重點放在中小企業,另一方面,最有效的經濟政策是返稅和減稅。

我國經濟中有一個"56789",指的是5—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60%以上的GDP,7—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民營經濟的企業數量佔90%以上。大多數民營企業為中小企業,正是受本次疫情影響最大的群體。

從就業和經濟貢獻角度,經濟政策的核心對象必須以中小企業為核心,儘可能讓更多中小企業活下去,度過困難期。

保企業就是保就業,保就業就是保民生,這是當下的基本邏輯。


第二方面,就是降費措施。

我國從2018年開始實施大力的減稅降費措施。

2018年,通過實施深化增值稅改革的3項措施、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及小微企業減半徵收範圍、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徵額和出口退稅率等措施,給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超過1.3萬億元。

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將製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從16%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從10%降至9%,同時要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各地可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全年又為企業和個人減負2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3月2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當被問到有關"G20通過5萬億美元計劃刺激全球經濟增長"的問題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全力抗擊疫情,出臺一系列財政和金融政策來穩經濟、穩就業,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在財政領域,中國國內各級財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資金超過1210億元人民幣,並將在今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共約合1593億美元。在金融領域,我們已向市場注入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和再貸款再貼現等定向工具,約合1848億美元。財政貨幣政策合計約3441億美元。

可以看到,我國持續減稅降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之巨大,相當高比例的中小企業面臨收入下降或數月內沒有收入的現金流危機之中,如果沒有外部資金的流入,是很難堅持的。

據一項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參與問卷的中小企業: 85.01%的企業現金維持時間最多隻有3個月;超90%的企業撐不到7月份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調查表示,約86.5%的受訪中小企業表示經營受到較大影響,其中近30%反映影響"特別嚴重",將導致虧損。資金緊張是企業最大的困難,

當前要防止大量中小企業出現現金流斷裂,基本上就三種方式:一是增加業務收入,二是減少經營成本,三是獲得外部融資。

增加業務收入

這一點當前對於受到國外疫情二次衝擊的行業而言是很難的,雖然部分企業可以通過外貿產品內銷、線下銷售改為社交電商等方式解決部分問題,但無法解決普遍性的問題。

第二就是降低經營成本

這方面各地在減少中小企業經營開支方面形成了不少好的做法:一是緩繳社保基金等費用;二是政府決定減免承租國有房產的中小企業的租金;三是一些民營房地產企業主動給中小企業提供了房租減免。

第三就是擴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發放力度。

應該看到,目前已經推出的降費舉措大多數是以應對國內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而出臺的,而國外疫情爆發對經濟的二次衝擊基本沒有考慮進去。之前各地推出的降費措施,大多數是以3個月為週期的。從目前來看,顯然週期較短,無法覆蓋企業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週期。

因此,建議將降低社保繳納數額、房租減免、免徵房產稅等舉措延長至6個月至12個月,增加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現金儲備,從而降低中小企業的關門率。

【本文為新元新經濟智庫原創。如有進一步需要可聯繫新元新經濟智庫溝通。媒體如有采用,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