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樓市、就業……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怎麼走?統計局迴應

中國網財經3月17日訊(記者 張紫禕)今年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數據顯示,工業、投資和消費領域均出現回落。不過,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表示,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為什麼這麼說?未來經濟怎麼走?一季度GDP是否會出現負增長?失業率會不會攀升?CPI會持續走高嗎?你想知道的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物价、楼市、就业……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怎么走?统计局回应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佈會(中國網 楊佳 攝)

主要經濟指標出現回落

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7.9%;股份制企業下降14.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21.4%;私營企業下降20.2%。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下降6.5%,製造業下降15.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1%。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30.3%,製造業投資下降31.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服務業方面,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從主要行業看,金融業增長4.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8%,其餘行業不同程度下降。

社會零售方面,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881億元,下降2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249億元,下降19.0%。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億元,下降17.6%。

進出口貿易方面,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41238億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06億元,下降15.9%;進口20832億元,下降2.4%。

毛盛勇表示:“從數據來看,疫情確實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但是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可以發現,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所以說,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為什麼說前兩個月經濟受住了疫情衝擊?

為什麼說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毛盛勇從五個角度進行了解讀。

一、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201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主要工業品的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這為我們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今年1-2月份,儘管疫情衝擊比較嚴重,但是主要的生產指標規模和體量還是非常可觀。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仍然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規模體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二、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一些行業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1-2月份,從產品產量來看,乙烯產量增長5.6%,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1%,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2%。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對口罩、防護服、酒精等消毒用品的需求急劇攀升,經過有序的調控,這些產品產量得到擴張,相關產品產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很好地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比如口罩,從1-2月份規上工業的數據來看,今年新增加的產品口罩產量同比增長了2.9倍。從有關部門2月29日的數據來看,口罩日均產量已經達到了1.16億隻,說明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還是存在的,有力支撐了醫療物資的供應。

三、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係總體平衡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14億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費品各方面總體還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比如,肉禽蛋類零售額增長了37.8%,蔬菜類零售額增長了27.1%;凍肉、方便麵產量增長達到兩位數。疫情防控期間,包括互聯網在內的通信領域,包括水電氣等公用事業運轉正常,比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疫情防控期間,總體物資的供應、基本生活品的保障比較有力,物價總體平穩,社會經濟大局穩定,十分來之不易。

四、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整個疫情期間,互聯網的作用發揮得相當好,對疫情的防控、物資的調配、消費品的運送、在線教育和在線遠程問診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增長不錯,如果從市場銷售來看,1-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個百分點。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還是在逆勢增長,3D打印設備、智能手錶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還有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所以,儘管疫情對我們造成了短期的衝擊,但是新興動能加快成長的勢頭並沒有改變。

五、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近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推動復工復產,包括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發展生產等等,政策效果在不斷顯現。

一季度GDP會出現負增長嗎?

對於一季度增長情況,毛盛勇認為,一季度的情況因為1-2月份已經出來了,所以主要取決於3月份的情況。從2月中下旬以來,中央在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後,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在加快推進,所以3月份和1-2月份比應該會有一個明顯的起色。

至於下一步的趨勢,毛盛勇表示,初步判斷,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成效不斷顯現,更主要的是復工復產的進度加快推進,經濟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在不斷恢復,疫情的影響從國內來看,二季度會逐漸減弱,特別是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釋放出來。所以,二季度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的回升。從下半年來看,特別是在政策的作用下,以及下一步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對沖政策出臺以後,政策效果會不斷顯現。“我們覺得下半年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這是全年的基本走勢。” 毛盛勇說。

失業率還會持續攀升嗎?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係著千家萬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1-2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1月份是5.3%,失業率有所上升。

“2月份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還是疫情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用工的需求有所減少,這樣就業的人數就下降了。” 毛盛勇表示,儘管2月份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是一些重點群體的就業情況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

數據顯示,2月全國主要就業人員群體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6%,低於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6個百分點;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調查失業率也比1月份降低0.4個百分點。

毛盛勇表示,從當前來看,疫情的衝擊對企業還是帶來了一些影響,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再加上今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會達到874萬,也是一個歷史新高,給就業市場帶來壓力。從當前來看,國內疫情防控成效還不錯,但是外部防疫的任務很艱鉅,特別是世界經濟從目前來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包括金融市場的動盪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速,這實際上也會給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對於下一階段的就業情況,毛盛勇還是持樂觀態度的。他認為,一方面,現在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勢頭還不錯,二季度或者是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會加快復甦進程。另一方面,更大力度的宏觀對沖政策會陸續出臺,就業優先的政策也會加大力度和逐步落地。所以,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調查失業率也會有所下降。

居民消費價格還會走高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都在5%以上。毛盛勇表示,前2個月價格漲幅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食品因素。當前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比較高,從構成來看主要是食品價格漲幅比較高,特別是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到了135.2%,豬肉價格對總體價格的拉動作用接近3.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5.2個百分點裡有3.2個百分點是豬肉的貢獻,所以食品漲幅仍然比較高。二是疫情的影響因素。疫情防控期間,各方面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物資運輸等相對來講增加了一些成本。三是翹尾因素的影響。1、2月份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影響還是比較大。不過,他指出,儘管價格漲幅在5%以上,但是扣掉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2月份上漲是1%,比上個月回落了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比較低的水平。這說明當前整個價格漲幅儘管比較高,但總的來講還是結構性的。

毛盛勇稱,從下階段來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繼續擴大這樣一種可能性還比較小。一是食品價格因素。去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從當前看,農業的生產形勢還是不錯的,包括生豬的存欄和出欄環比都在上升,生豬的價格出現了高位回落的趨勢,2月下旬和2月中旬比,生豬價格環比下降了4.6%,3月上旬和2月下旬比,又下降了1.3%。所以,豬肉的價格總體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二是疫情因素。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物資的流通、企業的復工在加快,工業消費品的供給會不斷增加,物資的流通變得更加順暢,這也有利於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三是翹尾因素。從全年整體來看,往後價格的翹尾因素會逐步減弱,特別是到下半年翹尾因素會明顯減弱。所以,從全年來看,居民消費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的基礎並不存在,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漲幅應該趨於回落,特別是到下半年價格會有所回落。

談到貨幣政策,毛盛勇表示,面對疫情衝擊,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形勢,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我們實施了定向降準,引導市場報價利率下行,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等舉措,核心目的就是要通過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或者說市場報價利率下行,更好地支持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們也不會搞大水漫灌,更多是精準的幫扶,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的推動。毛盛勇稱:“總的來看,儘管當前價格漲幅比較高,但是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的趨勢應該說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如何看待樓市銷售回落?

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475萬平方米,下降39.9%;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如何看待樓市銷售回落?毛盛勇表示,一方面,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這些年,我國不斷加強和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因城施策的政策,強化或者落實地方城市主體責任。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這樣一種局面已經基本形成,特別是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房地產的發展政策還是要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