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奇特經歷",開放文化和保守文化

鄭和的頭疼痛不已。他每天所做的,就是不停地派遣信使到燃燒中的城市,要求他的同盟停止屠殺阿茲特克人。但是,當陽光穿過煙霧時,他放棄了。他告訴自己,沒有人能因為這些屠殺責怪他。這些人野蠻、粗鄙而無知,他們甚至不知道銅是什麼。他們在乎的只是用玻璃般光滑的黑色石頭劈開敵人的胸膛,扯出敵人那還跳動著的心臟。

鄭和下西洋的

一、鄭和下西洋開端

當皇帝派他前往東洋時,鄭和並沒有預見到這些。皇帝說,你從東海進入蓬萊島。自從秦始皇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這些島嶼。那兒的精靈住在銀子和金子裝飾的宮殿裡。鳥兒和野獸都是全白的,還長著仙草。10年前,我們的上將周滿來到了這片神奇的地方,我現在命令你給我們帶回長生草。鄭和比任何人見過的世面都要多,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驚訝。即使是碰見了傳說中的龍和大鯊魚,他也會鎮定自如。但是他還是沒能發現長生草。

鄭和的船隊沿著日本的海岸線向上行駛,賜予當地武裝派別一些頭銜,接受了他們的貢品。他的船艦已經逆風行駛了兩個月,駛向海天交融的地平線。他那些幾乎就要叛變的手下發現了一塊新土地,這塊土地上都是樹、雨水和山峰,情形比在非洲的時候更糟。 當他們沿著海岸線向下航行時,花了更長的時間。在那兒,他們發現了當地人。這些當地人並沒有嚇得跑開——事實上,這些當地人是出來迎接他們的,帶著一些他們從來沒有嘗過的美食。

這些好客、半裸的當地人並沒有長生草,雖然他們吸食著會令人興奮的藥草。他們也沒有銀子和金子裝飾的宮殿,不過他們聽起來好像在說這些東西都在島內。所以,鄭和只帶了幾百個人、幾十匹馬,在對當地語言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動身尋找長生草去了。

有的時候他不得不與野蠻人進行搏鬥,但是火焰炸彈起到了威懾的作用,這些野蠻人不敢進入他們的地盤。即使有的時候,沒什麼火力了,馬匹和鋼製短劍也一樣能嚇住這些野蠻人。不過,他最好的武器卻是這些當地人。這些當地人把鄭和和他的手下當做神明一樣來對待,給他們搬運供給品,為他們打架。鄭和聰明地利用野人來對付野人。鄭和"手下"的這群野人自稱是普雷佩查。這些原住民原先就對鄰近的原住民阿茲特克充滿仇恨,鄭和讓他們這種仇恨達到極點。

鄭和下西洋的

雖然鄭和並不知道究竟是什麼仇恨,但是這並不重要,慢慢的,原住民間的內戰讓他更加接近長生草。 直到他的同盟來到阿茲特克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之外時,鄭和才不得不承認,沒有什麼長生草。就特諾奇蒂特蘭本身而言,它非常大:街道寬廣、筆直,還有階梯式的金字塔。

但是,這兒沒有白色動物,沒有銀子和金子裝飾的宮殿,當然也沒有長生草。事實上,到處都是死亡。可怕的黃水瘡和膿包奪走了幾千人的生命,他們的身體甚至在他們死亡之前就已經發臭了。鄭和見過很多的瘟疫,但沒有哪一個像這個一樣可怕。不過他的手下中,100個人中只有一個得這種病,這顯然是得到了上帝的庇佑。

鄭和下西洋的

直到最後一刻,瘟疫的危險性才顯露了出來——鄭和手下的原住民已經虛弱得不能攻擊特諾奇蒂特蘭人,特諾奇蒂特蘭人也虛弱得不能防禦了。但是,上帝又一次站在了鄭和這一邊。鄭和的騎士通過堤道,用弓箭攻進了特諾奇蒂特蘭。當最後一個阿茲特克國王伊茲科阿圖在宮殿門口抵抗時,他們用劍把他刺死了,然後把他扔進火裡,挖出了他的心臟,並且——最為恐怖的是——他們把他的肉割下,生吃了。事實上,這時候唯一的難題就是,他怎麼把自己搶奪到的財物帶回南京。

二、偉大人物和愚笨之人

為什麼中國越來越保守,而西方越來越願意冒險?

當然,事實並不是這樣,而是像我在前言中描述的那樣。特諾奇蒂特蘭人確實被洗劫了。它的鄰居美索美洲人對其發動了多次進攻,並且還帶來了致命的疾病。不過洗劫發生在1521年,而不是1431年;領導者是荷南·科爾特斯而不是鄭和;致命的細菌來自歐洲,而非亞洲。

鄭和下西洋的

事實上,1955年一艘仿製鄭和時期的船隻從中國開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在2009年時,另外一艘按明代原樣複製的木帆船"太平公主"號從臺灣啟程。"太平公主"號這次往返太平洋的活動,初衷就是利用科學實證法來證明明代的時候,中國人就有能力橫渡大洋到達美洲再返回中國。

大多數人認為,歷史之所以這樣發展,是因為在15世紀的時候,中國皇帝已經對航海失去興趣了,而歐洲的國王對此變得感興趣了。就某個方面來說,這是非常正確的。當永樂皇帝在1424年駕崩的時候,他的繼承者首先制定法令,禁止遠洋航行。不出所料,印度洋上的國王停止了進獻貢品,於是下一位皇帝於1431年派遣鄭和再次前往波斯灣,只是後來的正統皇帝又廢除了這項法令。1436年,朝廷拒絕了南京船塢要求招收更多工匠的再三請求,在接下來的10年或20年裡,大船都腐爛了。到了1500年,沒有皇帝像永樂皇帝那樣,派船前往各國,即使他們有這個想法也無法付諸實施。

鄭和下西洋的

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皇族正做著截然相反的事情。葡萄牙亨利王子是一位航海家,為探險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他的一部分動機是出於自私的打算,一部分則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同時,亨利還為探險提供資金,僱傭製圖師,幫助設計能夠航行至非洲西海岸的新型船隻。

葡萄牙的探險當然並非都是一帆風順。1420年,一位船長髮現了無人居住的馬德拉群島,他在波爾圖桑塔島放走了一隻母兔和它的孩子。兔子的繁殖速度很快,它們吃掉了所有的東西,迫使船員不得不遷移到馬德拉一個森林茂盛的小島上。這些殖民者放火燒這個島,迫使"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小孩為了躲避這場大火,都逃到海里去。海水沒過他們的脖子,他們兩天兩夜沒有吃沒有喝",一位編年史學家這樣說道。

但是在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之後,歐洲人發現這片燒焦了的土地非常適合甘蔗生長,亨利王子也出資讓他們建立磨坊。在30年裡,他們引進了非洲奴隸在他們的種植園勞作,到了15世紀末,這些開拓者每年都出口600多噸的蔗糖。 航行到大西洋更深處時,葡萄牙的船員發現了亞速爾群島。沿著非洲海岸,他們於1444年到達了塞內加爾河。1473年,他們首次穿過了赤道,並且在1482年的時候到達剛果河。船隊在那裡遇到了強烈的風暴,只好下令返航。雖然迪亞斯並沒有發現祭司王約翰,但是他發現了一條可以通向東方的海上之路。

三、這個地球的命運依賴於兩個男人所做的決定

但是,是這樣嗎?亨利的遠見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顯然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其他的歐洲國王緊隨其後,意大利無數的私人航海探險隊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亨利是以收集錢幣而不是航海為興趣的話,其他的統治者很可能會接替他的做法。當葡萄牙國王約翰拒絕資助冒險家哥倫布那個聽起來瘋狂的想法時——向西航行到達印度,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介入了。

鄭和下西洋的

不到一年,哥倫布回來了,宣佈——他在這裡犯了兩個錯誤——他已經登上了大可汗的土地。卡斯提爾發現了通往亞洲的新路線,這引起了英國亨利七世的恐懼。於是在1497年時,亨利七世派遣佛羅倫薩商人喬瓦尼·卡波託進行航海活動。卡波託到達了紐芬蘭島,不過他和哥倫布一樣,犯了糊塗,堅持認為這片土地也是大可汗的土地。 雖然正統皇帝的錯誤今天看來是非常嚴重的,但是我們應該知道,1436年,當他"決定"不派造船者去南京時,他才9歲。

他的大臣們為他做了這個決定,於是在整個15世紀,正統皇帝之後的歷任皇帝都在重複這個決定。

即使亨利和正統皇帝是不一樣的人,做出不一樣的決定,歷史也仍然會是一樣的。我們不需要問為什麼是由某一個王子或者皇帝做出一個決定,而是要問為什麼當中國越來越保守時,西方的歐洲人反而更願意冒險。或許只是由於文化的原因,使科爾特斯而不是鄭和到達特諾奇蒂特蘭,無關偉大人物或者愚笨之人。


參考文獻

《鄭和在特諾奇提特蘭城》

《大地球形說》

《復古戰船太平公主號將揚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