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01 勞動教育,成為學校必修課,家長叫好

近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系統加強勞動教育。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文件要點如下: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集體勞動為主。

文件一出,引起全網熱議。

有家長反對,認為現在學習壓力大,讓孩子額外參與勞動,是浪費時間。

但是有更多的家長,投了贊成票,認為現在的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接受勞動教育是好事。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談起勞動教育,突然想起之前網絡上的一個暖心視頻。

視頻中的美國3歲金髮小男孩Tydus,人只有一點點大,但是卻像模像樣地為母親準備晚餐。


Tydus去超市,推著比自己還高的購物車買食材,又到花園精心挑選鮮花裝飾餐桌。他有條不紊地烤麵包、熱麵條、倒果汁,全部都是自己完成。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其中一幕讓人印象深刻,Tydus拿果汁時,不小心灑了。但小不點沒有灰心,反而一邊用抹布清潔地面,一邊安慰自己:“生活就是如此,兄弟!”

他的獨立和堅強,讓每個觀看視頻的人,都為之動容。

02 勞動教育,讓孩子學會獨立

也許你會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未來髒活、累活都有機器人幹,何必讓孩子犧牲寶貴的學習時間,去勞動呢?

其實這種想法,是把“勞動教育”給狹義化了。勞動教育,並不等同於單純勞動,而是要從勞動中磨練心性,鍛鍊意志,學會感恩。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著名教育聶聖哲先生,曾這樣直言不諱:

“優秀是教出來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將來能否立足社會的根本。從人生的教育總量來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佔80%的比重。 家庭教育沒有那麼複雜,就是勞動教育,兩件事情,做家務,學吃苦,先從養活教育開始”。

說通俗點,只在書本上學學問,不在勞動中學做人的孩子,就算他們長大了,那也只會成長為沒有獨立意識的“巨嬰”,蠢且壞。

和上文中3歲小男孩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一位23歲高齡的男子,闖了禍還讓母親代為辯解的奇葩新聞。

一名男子對電梯裡的指紋機十分感興趣,擺弄了幾下後,竟然把機器從電梯上拆了下來。他怕別人發現,出了電梯後就趕緊把機器從高樓扔下。

這還不算完,在男子實施上述行為的時候,他旁邊的女子只是輕輕拍了幾下,就再也沒有阻止了。

殊不知,他的惡劣舉動被監控攝像頭拍得清清楚楚。

經過物業排查發現,該男子是小區的業主,已經23歲“高齡”了!而旁邊熟視無睹的女人,竟然是他的媽媽!

最令人感到可笑的是,當物業要求男子賠償損失時,他的媽媽竟然把兒子護在身後,百般抵賴不想承擔責任。

後來物業拿出監控錄像,該女子竟然理直氣壯地說

“他才23歲,他還是個孩子”。

此話一出,全網譁然。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23歲的成年男子,和之前的3歲男孩,孰是孰非,高下立判。

不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什麼是責任、擔當,也沒有教會他們獨立,反而事事為孩子代勞的父母,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要培養孩子從勞動中,學會獨立和成長,塑造健全的人格。

03 勞動教育,讓孩子學會感恩

抗日名將傅作義從小家境貧寒,天資聰穎,但性格卻桀驁不馴。

17歲那年,他被保送到軍校。到了新環境,他一下子沒了家裡的束縛,花錢就大手大腳起來。時間長了,傅作義負債累累,只好向同學借了20兩銀子。

放假回家,他就向父親要錢還債。父親什麼也沒說,而是帶他來到河邊,並要兒子脫掉鞋襪,和自己一起下水。傅作義一到河裡,就感覺寒氣入骨,刺痛難忍。父親這才開口:“從這裡背一個客人到對岸,能掙兩枚銅錢。我給你的學費和生活費,就是這樣一點點積攢來的。”

傅作義羞愧難當,自此發誓好好學習,再也不胡混了。

我們的好多父母,都習慣在孩子面前“報喜不報憂”。既不讓他們瞭解家庭情況,也不讓他們幹家務活。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用心學習,不要分心。

但是時間長了,許多孩子就以為父母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不知感恩,更無法理解父母的辛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好的勞動教育,不僅是在學校開設必修課,更是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加以引導,培養孩子的正確行為。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04 父母怎樣做,才能培養愛上“勞動”的孩子

美國的夏奈爾•尼爾森,是有著5個孩子的母親。她曾經做過教師,但是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照顧孩子。

她堅信,通過日常家庭生活,可以塑造孩子的品格。實際上,她也做到了。大家庭裡氣氛融洽,孩子們互敬互愛,願意合作,懂得感恩父母。

在夏奈爾•尼爾森所著的《積極養育》一書中,描述了將家務活作為“家庭必修課”的具體做法。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1.持續教育的傳承:讓孩子知道做家務是自己的“工作”

夏奈爾·尼爾森的老公詹姆斯,從小就負責自己家裡的倒垃圾工作。雖然每週只有一次的倒垃圾工作,但是詹姆斯有時也會忘記。

但是詹姆斯的爸爸並不會生氣,只會和兒子說,在下次垃圾車來之前,詹姆斯需要自己找地方安置垃圾。時間長了,垃圾就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詹姆斯也就記住了自己的職責所在,也就在不會忘記了。

夏奈爾·尼爾森小時候,也在家裡負責洗盤子的工作,並從中試著尋找樂趣。

在夏奈爾·尼爾森和詹姆斯組成的新家庭裡,孩子們也各自承擔了自己的家務工作。有的時候,孩子會抱怨家務,但是要讓他們明白,家務活不會自己“飛走”,必須要有人承擔才可以,這也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良好機會。

2.制訂不同階段的計劃表:把家務活形成“日常習慣”

可以按照上學期間、放假期間,安排家庭的不同家務計劃表,並形成習慣。

這樣可以減少父母的壓力,也讓孩子明白自己所需要負責的部分是什麼,應該什麼時間完成。父母則不必嘮叨督促孩子完成了。

在給孩子安排家務活的時候,要記住一個原則“不求完美、只求進步”。比如說整理房間,父母只要設置3分鐘的定時即可。這樣最大的好處,是在日常中,讓孩子預料自己要乾的工作,比如說保持房間整潔,就會降低週末集中掃除的壓力。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3.從現在開始,就讓孩子動手做吧

有的父母,不是不想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而是總擔心孩子太小,做家務容易磕著碰著。

父母的擔心,其實也能理解。但是好的習慣,是越早培養越好。如果擔心孩子的安全,可以根據年齡特點,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發展自己的獨立意識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難纏的兩歲”。不喜歡讓大人餵飯,什麼事情都喜歡親力親為,是他們的特點。這個時候,家長與其限制,還不如引導他們從小事做起。比如幫忙收拾餐具,擦拭灰塵等。

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參與,是父母需要牢記的準則。讓小孩子通過勞動,體會到為父母分憂的自豪感,是一生難忘的回憶。

4.訓練孩子做家務,避免因為做不好而產生挫敗情緒

等孩子大一點了,父母就可以著手訓練他們學做家務了。訓練孩子的好處,一是為了讓他們熟悉工作,避免因為做不好而感覺沮喪;二是為了孩子以後的獨立生活做準備。

訓練可以分為如下階段:

首先,父母演示,孩子模仿,提醒要點,反覆練習。

其次,家長可以列出家務清單,讓孩子對照清單完成。

再次,設置定時鬧鐘,家務活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最後,家長可以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孩子完成家務。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寫在最後:

和西方國家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相比,中國的父母,更多的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教育,而目的是為了遠離體力勞動,成為“人上人”。

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歐美國家的藍領階層,通過體力賺取的報酬,並不比白領低,社會地位也是相同的。

從功利性的角度講,隨著社會的發展,老齡社會的來臨,對勞動力的缺口日漸增大,到時候的社會分工,可能會向體力勞動者傾斜。

而從長遠來看,給與孩子的教育,除了讓他們在教室裡學習,更要讓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勞動教育,磨練心智,學會獨立。

從這個角度來說,勞動教育的主戰場,不在學校,而在家庭。讓孩子通過勞動,感受世界與自己的連接,未嘗不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大中小學新增必修課,家長叫好 :缺失太久的這堂課,該怎麼補?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作者漫風點點,管理學碩士,多年高校教育經驗。歡迎點贊並關注@漫風點點說教育,專注教育與自我精進,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助你教養孩子,提升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