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张路(活跃于明弘治年间),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活动于明弘治年间。年轻时“以庠生游太学”,然性格放纵,喜交友游乐,虽以画名天下,却终生无所经营。画风笔法受戴进、吴伟影响颇多,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山雨欲来图》轴,绢本,设色,纵147cm,横105cm。“山雨欲来”的话题是后人根据画面内容添加的,用于此图可谓恰如其分。图中绘高山深壑,泉石溪流,云雾迷蒙,树枝摇曳,一幅大雨将至、风云突变的情景。全幅以大笔泼洒,水分浓郁,用笔粗放不羁,水墨酣畅淋漓。山峰以大笔横点融成,外围轮廓呈现不规则的犬牙般曲线,大胆的用笔恰当地描绘了特定环境中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色。又以淡墨轻画远山,隐隐约约,给人以山外有山的感觉。山脚下,画家不着一笔,留出大片空白,缭绕的云雾拉开空间距离。作者采用毛笔乱点的手法画树叶,将风雨中飘摇的枝叶表现得生动而富有神韵。全图除人物外,几乎省略了线条,以大块墨色的渲染见长。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观瀑图》

《观瀑图》扇子,明,张路绘,金笺,墨笔,纵18厘米,横50.4厘米。扇子有自题:“平山。”钤“张路”朱文印。图绘二人登山观瀑的情景。画中的山石杂木以饱含水分的润墨表现,用笔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缓疾、浓淡的变化,显然受到宋元时期粗笔水墨一派及吴伟等人水墨写意画风的影响。此作是张路在山水题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小而精之作。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吹箫女仙图》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局部

《吹箫女仙图》轴,明,张路绘,绢本,墨笔,纵141.3厘米,横91.8厘米。署款:“平山。”钤“张路”印。图绘水际岸边,一妙龄少女坐于苍松下,正专注地吹箫自娱。悠扬的箫声与澎湃的涛声组成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的乐章。少女身旁所置的硕大无比的仙桃点明了此为仙人、仙境,为画面增添了几许虚幻的情调。图中少女与顾恺之笔下的洛神或莫高窟唐代壁画中仙女的形象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她面庞饱满,高鼻大眼,形象朴实无华,缺少仙女们瘦骨清像的容貌和高逸脱俗的神态;身材墩实丰满,缺少仙胎道骨的轻盈体态;身着宽大的粗服布衣,缺少飘飘欲飞的衣带。她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宛如乡村女子,昭示出的是人间女性的自然美。

图中人物的画法用粗细不同的笔墨分别表现。面部以中锋细笔勾勒,线条工细流畅。衣纹用笔则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从张路洒脱快捷的运笔中可见,他在承袭唐代吴道子,宋代梁楷等人疏体狂放的写意传统的基础上,追仿同时代人吴伟的画风,笔墨愈加狂放不羁,正如明姜绍书《无声诗史》所记:张路“画法吴小仙,虽草草而就,笔绝遒劲,然秀逸处远逊小仙。”明徐沁《明画录》亦记张路:“传伟法作人物,虽少秀逸,然颇遒劲可观。弘治间名亚于伟。”将张路此幅人物画代表作与吴伟的《武陵春图》作一比较,的确能发现张路挥洒娴熟的笔墨中缺少吴伟清雅秀逸的书卷气。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用笔矫健,行笔迅捷,遒劲可观。飘逸绘画人生张路

《停琴高士图》

《停琴高士图》轴,明,张路绘,绢本,墨笔,纵155.5厘米,横88.7厘米。图绘高士独坐兀崖之上,停琴仰望,似随着山谷中的天籁之音而逸思飞扬。琴音虽断,而遗韵飘荡,令人回味无穷。本幅采用“L”形构图,构思巧妙,裁剪精当,多用大笔侧锋,墨水充沛,简洁酣畅。人物衣纹用笔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是比较典型的“浙派”画法。画面在明快爽朗中蕴含幽远之思,意境悠然恬淡。本幅款署“平山”。钤印一,模糊不可辨。

关注工笔小强,后续更新更多作品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