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看過《摔跤吧!爸爸》的人,都極力推薦該片。馬哈維亞曾是一名前途無量的摔跤運動員,在放棄了職業生涯後,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夠替國家贏得金牌.他將這份希望寄託在了尚未出生的兒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連給他生了兩個女兒。

讓馬哈維亞沒有想到的是,兩個姑娘展現出了傑出的摔跤天賦,讓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夠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賽場上,為了國家和她們自己贏得榮譽。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片子的確給人一種酣暢淋漓、大呼過癮的感覺,原本想系統地寫篇影評的,結果思來想去,有太多角度可以入手,例如:家庭教育、社會現象、國家意志等等,生怕寫不好。但在觀影的過程中,點點滴滴地記錄了一些感悟,也思考著一些問題。

01 家國脈絡不斷交叉

電影中的摔跤手爸爸,原先是有著強烈的國家情懷的,當自己拿到全國摔跤競技冠軍後,一直想為國爭光,到世界級比賽上逐鹿甚至奪冠。然而,現實打敗了他,一則他自己必須去工作來養活自己,無法親自實現摔跤奪冠的夢想;二則他寄希望於“子承父業”,結果連生四個閨女。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有趣的是,故事正是從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拉開序幕的。一次偶然的老師家長的告狀,讓父親發現了女兒身體裡流淌的野性之血,而這份野性正是他所需要的。

父親迅速從驚訝中轉變態度,認為發現了非常好的苗子,於是他告知母親,讓兩個閨女停止所有的家務,利用一年時間將她們訓練成摔跤手,並親自著手訓練。

鑑於父親之前作為摔跤手的經歷,他已不再期望能得到國家的支持,然而每次訓練的準備,都是對家庭的巨大考驗。沒有教練,父親親自上陣;沒有營養品,父親親自拉贊助;沒有場地,自家的農田直接改造;效果不好,自己的侄子一併上場;沒有假期,即便辭職也要圓夢…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這一切前期的準備,都只是草根的默默付出,最終極的目標是走向全國、代表國家走向世界。最終,所有的付出都在世界金牌、國歌奏響中得到回報。

這個過程中,人物的表情充分表達了其心理活動,父親那種介乎於“自私”與“無私”的變化,“有聲”與“無聲”的交錯,“進”與“退”的選擇,使整個影片的人物形象異常豐滿。

02 細節刻畫精緻入微

大家可能也會注意到很多細節,我們一同來回顧。

鏡頭一:吉塔奪冠的那一刻,她熱淚盈眶,脆著親吻摔跤墊後與跑上前來的妹妹相擁。另外,父親在聽到國歌、最後為吉塔重新佩戴金牌的那一刻,終於圓夢,老淚橫秋。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這一瞬間,在印度本土舉辦的這場比賽更顯意義非凡。雖然,父親因被人設計沒能在場觀看決賽,但他的精神和言傳身教一直深深地影響著吉塔。她的腦海中,重複的不是教誨,不是比賽技法,更是人生哲理:首先戰勝自己的恐懼,並作為代表去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與他們戰鬥。

鏡頭二:半決賽的纏抱絕殺,吉塔在失去優先權的情況下,沉著冷靜,在30秒內抓住空檔巧得一分,贏得比賽。

這一瞬間,父親眼神中的讚許,以及為女兒刺探決賽對手、謀劃比賽策略的鎖眉,體現了大男人的從容,細緻入微。

鏡頭三:吉塔小時候與男生打架,或與其他男摔跤比賽,攻守往來絕不吃虧。對方給你一巴掌,吉塔豪不留情地還對方一巴掌。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看到這裡,心中大呼:女孩,像男孩一樣去打架吧。是的,也許這就是競技,公平、公正,更高、更快、更強。

整部電影很多細節都做得不錯,比如:女兒們剛開始以為訓練她們,一定是懲罰她們打男生,各種心不甘情不願的表情;當她們向媽媽請求幫忙說情無效,但立即換下表情,離開房間;手機老闆廣告牌的精巧變化,以及老闆與廣告的合影;姐姐比賽獲勝歸來時,不僅酷酷的妹妹覺得拉風,沉穩的父親也覺得揚眉吐氣。

03 二元對比強烈詼諧

電影令人過癮,除了三場找回自我、勇於攀登的國際大賽外,諸多強烈的二元對比,不僅讓人忍俊不禁,也看出很多社會現狀。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對比一:重男輕女。要不是被發現女兒有“打架”天賦,估計這個摔跤手爸爸還悟不到一件事,競技體育也有女子項目。其實,很多男性能參加的比賽,能做的事,女性一樣可以,只是社會沒給女性機會。

對比二:官員不作為。該印度電影裡那些官員、高校領導,個個都是,甚至連教練都只知道教花架子、教防守。官員不作為,哪都有,是不是也應該“洗乾淨”?

對比三:教訓沒胸襟。否定學生的過去、以清零心態訓練學生就算了,處處打小報告,打擊排除異己,甚至下黑手把看比賽的“觀眾”設計關“小黑屋”就是你的不對了;另外,居然還不會教運動員,真懷疑這個國家隊教練為什麼沒下課。

對比四:近墨者黑。生活環境有非常多的誘惑,吉塔跟著隊友看電影、逛街,有了生活,沒了艱苦奮鬥,學了討巧,等待她的只有失敗,所謂泰入否境易。吉塔就是在這樣豬一樣的隊友和教練的“薰陶”下,敗在世錦賽場。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對比五:失敗前後。小時候,吉塔失利都會問,下一場比賽什麼時候,她會想著贏回來;而當她作為國家隊時,失敗時不僅不哭,還在自己美甲。小時候,一頭漂亮的長髮成了短髮,激發了她的戰鬥熱情;而到國家隊集訓後,她卻留起了過肩長髮。

對比六:頭髮之變。頭髮的長度不代表什麼,但髮型代表著初衷,也代表著初心、根本。吉塔從被剪去長髮,靠短髮贏得比賽,到留起長髮,最後又剪回短髮。整個過程,人物心理變化是非常大的。髮型代表決心和生活狀態。

對比七:同齡人的哭笑。吉塔的好友婚禮上,影片以同齡人的視角,告知了吉塔姐妹們,其實父親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們好,讓她們有了自己重新選擇人生的權利。這種觸動,只有同齡人能給。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對比八:絕不紙上談兵。國家隊那位不知名的教練,喜歡紙上談兵,理論性教學,這種訓練的效果只能是把運動員練殘了。攻防之間,必須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當然,要認真去挖,還有很多微對比。比如,男性與女性摔跤手、兄妹摔跤訓練、家庭與社會環境的比較等等,不一而足。

04 國情比較值得思考

一部印度的《摔跤吧!爸爸》,雖然看完令人熱血賁張,但反觀中國的電影,不禁感到一絲無奈。

先說印度的國情,女性是沒什麼地位的。印度是種姓制度下的生殖隔離,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是最初的四大種姓,後來才有所演化。在這四個種姓中,婆羅門管宗教,他們規定必須吃素。電影中母親反對買雞肉,就可以理解了。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由於吃素,印度人體育素質應該都不會很強,而雞肉的售賣者,是位穆斯林,也是很有趣的,我猜這就是為什麼可能存在低價購得雞肉的畫外音。當然,這些限制,不影響影片講故事,更不影響主角的成長之路。

而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存在這些問題。然而,新的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近年來,在競技體育方面,除了《破風》外,似乎沒有什麼好電影,而這部《破風》有了面孔、少了精氣。

其他的熱播電影,如《長城》,有文化背景,但少了那種酣暢;《天將雄師》講了多民族的和,是氣節、是英雄主義情懷;《戰狼》揚我國威,但展現的是軍旅;《廚子·戲子·痞子》在特定地歷史時期,述寫救亡運動的家國情懷…

豆瓣9.0分神作《摔跤吧,爸爸》:即便最後是凡人,也要用力去博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而這些中國的精神與傳統文化,更多的在紀錄片中找到,在紀錄片中說教,的確有點讓人無奈。

一部好的電影,能帶給人很多。我玩笑說家裡有女兒的家庭更愛看這樣的電影,然而,其實自己也是從電影中獲益良多的人。至少這兩點是要提醒自己的:

一是要善於研究對手,善於運用比賽規則,這是比賽最獲勝必需的要件。在任何人生賽場中,一定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才能無愧內心。

二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國家和人民為信仰,這才是取得勝利的巨大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