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苏尼特双峰驼是内蒙古优良品种骆驼之一,它在苏尼特草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长期生养繁衍,成为牲畜良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等地区。


苏乙拉图是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苏木的专业养驼户,有一年的2月份,他家的骆驼要打印记阉割打鬃毛。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苏尼特双峰驼脾气温和,易于驯服,方便饲养,抗灾防病能力强。

嗄查的牧民赶过来帮忙。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苏尼特双峰驼的绒,肉,奶营养丰富,牧业成本低,收益高,基因稳定,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苏乙拉图和牧民拿着烙印子走向圈着骆驼的羊圈。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苏尼特人给牲畜打烙印要进行打烙印仪式,要选吉日举行。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把羊粪砖垒起来,点燃火堆之后,主人祭奠火神,往火堆上敬酒敬奉奶食炒米等,祈祷上天保佑,祈祷五畜兴旺。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给骆驼打印记阉割打鬃毛是蒙古族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一天附近的牧民都来帮忙。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牧人们把打烙印阉割的骆驼套住拌倒拴好。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骆驼打烙印的地方先把毛剪掉,然后把印子烧红印在骆驼后胯两侧。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请一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人烙第一个印记。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打烙印前焚香熏印,用奶皮涂抹之后,请尊敬老牧人祝福五畜繁荣。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苏乙拉图烙印技术娴熟,通晓骆驼性格,执掌铁印子。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方式造就了独特的印记文化,印记文化起源于祖先崇拜的日月神光,蒙古族自古以来有给牲畜烙印的习俗。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打烙印是为使自己家的畜群区别于其他畜群的标记,主要给大畜做记号。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印子是用铁制成的各种图案,如太阳月亮数字文字等,对于界定地域和辨别牲畜起到重要作用,并具有象征意义。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苏尼特人十分珍惜铁印子,在印子把儿上糸上哈达,放在蒙古包哈那顶上,忌讳跨过印子,不能印在地上,这样会受穷。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这样印记烙在骆驼身上,就有了身份证一样。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印子在火堆上烧的恰到好处,便于烙印。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开始剪鬃毛和肘毛。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在生产生活中,蒙古族为有效利用骆驼发明了很多用具,他们都是很好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苏尼特骆驼文化的一部分。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牧民小伙子力大无比,把一个小公驼翻过来。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种公驼。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牲畜去势(公畜阉割)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活动,优能劣汰,是自然规律,绝大多数小公驼都被轮着个儿阉割了,选留种公驼是关健,只有按照品种标准严格把种公驼选留好,驼群的质量才能提高。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骆驼阉割一般在冬季进行,小公驼多在2一4岁之间。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阉割由主人执刀,睾丸割除后,用烧红的烙铁烙焦伤口止血,并用驼绒毛烧焦敷在伤口上,以防感染。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割除的小公驼睾丸在火堆上烧烤或煮熟,分享给帮忙的牧民和老人食用,以滋润强身。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在历史悠远的游牧生产生活中,骆驼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蒙古人传承发展了骆驼的民族民俗文化,骆驼也成为蒙古人最忠实的伙伴,孕育出蒙古人忠厚善良,刚正不阿,吃苦耐劳,勤奋顽强的骆驼精神。


蒙古苏尼特双峰驼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