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麼?


所謂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麼?

當今社會,人們對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人都說要追求教育公平,那麼,所謂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麼?

所謂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麼?

從哲學上來說,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範或原則。這裡所說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會整體的發展和穩定,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和需要,並從兩者的辨證關係出發來統一配置教育資源。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家長們在孩子教育消費上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這也從側面促進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一部分人認為,教育培訓機構的存在是不利於教育的公平性。

某家長說到,城市的孩子在週末和寒暑假的時候大多都會去上補習班,而一些偏遠山區和農村的孩子是沒有這個條件,一是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是沒有上補習班的條件。培訓機構的存在,讓很多報班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而自己的孩子雖然很努力學習,也始終比不上那些在校外輔導班二次學習的學生。


所謂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麼?

受疫情影響,線下教學活動停止,各地區學校為保證學生學習進度紛紛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在線上教育不斷髮展的趨勢下,有人也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問題。他們認為線上教育不利於學生公平接受教育,因為一些偏遠山區的學生不具備上網課的條件,教育資源缺乏。

曾有媒體報道,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因沒有智能手機、電腦、無網絡等原因沒有辦法上網課,“停課不停學”在進行,但是他們接受教育的步伐似乎受到了阻礙。

近年來,少數民族加高考分也受到部分學生和家長的爭議,他們認為這樣的政策也不利於教育的公平性。

某高三學生說到:“現在就業壓力大,職場競爭激烈,自己就是一個普通家的孩子,本著教育公平參加高考尋找出路,但是現在就業競爭壓力大,自己拼了命的學,也抵不過這些有民族分的同學。他們得到優先錄取,而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高考之後的人生可能會更加難。”

也有人說到,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是保障少數民族接受教育公平的權利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少數民族在文化、歷史等方面與漢族有所差別,因為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所以高考給予少數民族加分實則也是拉近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距離。


所謂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麼?

自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醫護人員均奔往一線抵抗疫情,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近期網上給醫護人員子女加分的話題引起了熱議,這個話題也涉及到教育公平,很多網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不應該給抗疫醫護人員子女加分。李國慶表示,現如今教育資源稀缺,應該要保證高考的公平性。

某網友評論到:“不贊同加分,一線醫護人員是英雄,可以給予各種補助,但是不管是英雄的孩子還是平民的孩子,在高考面前都要保證公平。一線醫護人員很偉大,但在疫情期間其他默默付出的人員也是英雄,這樣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結語: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相信在國家的帶領下,各地區都能實現教育公平!


著作權歸辦學參謀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