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清朝之不愛江山愛美人 吳三桂做到了極致(原創)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多少柔情,多少豪氣,就在這短短的十四個字之中。吳三桂降清之舉,是為了陳圓圓,還是為了大明江山?或亦是為了報父仇?紛繁的歷史就在這傳說與真相的交織中,掀起了後世的風浪。

且作七日秦廷苦,不負紅顏負汗青

山海關前,滿目素白。5萬明軍將士身著白盔白甲,舉白旗揚白幡,整齊又肅穆的面朝南方。隊列前,吳三桂擺起香案,焚香致祭,伏地慟哭。霎時間,悲聲大作,5萬將士整齊劃一地跪倒塵埃,為600裡外的崇禎皇帝致哀。只是此時,距崇禎皇帝自縊已經過去了20多天。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偉業的一首《圓圓曲》,讓後人記住了這位“衝冠一怒為紅顏”“英雄無奈是多情”的吳三桂,也記住了這位引清入關、鎮壓農民起義的“漢奸”。

世人傳說,吳三桂在北京城破以後便有向李自成屈膝投降的打算。在給困於北京城的父親吳襄的一封信中,吳三桂九寫道:“接二十日諭,知已城破,欲保家口,只得降順。達變通權,方是大丈夫。”這就是說,吳三桂得知北京城破後,並沒有考慮去為崇禎皇帝報仇,再造大明王朝,而是為了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已經打算向李自成投降了。然而當他得知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去後,“拔劍砍案曰:‘果有事,吾從若耶!’”也不再顧老少性命了,又休書一封給其父:“兒以父蔭,戴罪戎行,以為李賊猖狂,不久即當撲滅,不意我國無人,望風而靡,聞聖主晏駕,不勝眥裂,但喜吾父奮拳一擊,痛不欲生,不則吻頸以謝國,何乃忍隱偷生訓以非議,即無孝寬御冦之才,復愧平原罵賊之勇,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乎?”信中說的冠冕堂皇,但與上一封信相比,態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全然忘了前幾日尋求歸順之語。

走進大清朝之不愛江山愛美人 吳三桂做到了極致(原創)

\u0002\\

接著吳三桂諸將回到山海關,令軍士為崇禎服喪,設座遙祭。歃血結盟,決心消滅李自成,為明報仇。消息傳到了京師,李自成憤然大怒,立即下令把吳襄投入監獄,作為報復。不久,李自成得到了一個精確的情報:多爾袞正率20萬精兵向山海關趕來。憤怒的李自成一下平靜下來,當即下令把吳襄從獄中放出來,並馬上帶著明王朝的太子、吳襄、陳圓圓以及朱由檢的其他幾個兒子永王、定王等人質,親率20萬大軍急赴山海關,準備招降吳三桂,以免腹背受敵。

但此時的吳三桂,似乎已經鐵了心要做“漢奸”了。他並不知李自成是來求和的,只知道大清王多爾袞正率20萬清兵向山海關趕來,已經到達了寧遠,吳三桂面臨前後受敵的地步,思前想後,決定向清兵借兵,信中寫道:

“明平西伯遼東總兵吳三桂謹上書大清國攝政王多爾袞殿下:我朝李闖作亂,攻陷京師,先帝慘遭不幸,祖廟化為灰燼。三桂受國厚恩,據守邊陲,意欲為君父復仇,怎奈地少兵少,不得不啼血而求助。我國於北朝,通好200餘年,今無辜而遭國難,北朝應亦念之,而且亂臣賊子當也北朝所不能容也,夫除暴安良之大順也,整危扶顛者大義也,救民水火者大仁也,取威定霸者大功也......速印立選精兵,直入中原,三桂自率所部,以合兵而抵都門滅賊寇於宮幃,而顯示大義於中國......”

多爾袞趁此大事要挾,強迫吳三桂率部投降,拱手讓出大明錦繡江山。吳三桂此時抱定了“且作七日秦廷哭,不負紅顏負丹青”開門投降。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吳偉業的這幾句詩,站在了亡明的立場上汙衊農民起義,帶有階級侷限性。但他不愧為稱作“詩史”,短短的56個字將當時吳三桂心中所想、所感以及引清入關的過程,寫的淋漓盡致。


走進大清朝之不愛江山愛美人 吳三桂做到了極致(原創)

一怒為紅顏

無偉業在《圓圓曲》中寫道:“慟哭六軍皆縞素,衝款一怒為紅顏。”這兩句詩生動地揭示了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心態。“縞素”是為死去崇禎皇帝戴孝。“紅顏”自然是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明朝末年。清兵攻打到錦州,吳三桂在崇禎的再三命令下奔赴北方前線。由於明朝制度中明確規定不能帶家眷上前線,所以吳三桂只能讓陳圓圓留在京中。不料,李自成的起義軍很快地攻進了北京,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投降了起義軍。當時吳三桂率領的軍隊乃是當時號稱為“關東鐵騎”的數萬精兵,李自成和多爾袞都急於得到這支軍隊。吳三桂自己則持觀望的態度,遲遲沒做決定。在這個關節上,李自成的手下一名將領劉宗敏聽說了陳圓圓的美貌,便想要得到她。於是他便把吳襄抓來,拷問陳圓圓的下落,並帶兵到吳三桂的府上帶走了陳圓圓。

這個消息傳到了吳三桂的軍中,吳三桂勃然大怒,拔劍斬案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於是轉向清乞兵,使六軍披麻戴孝,打著為大明王朝崇禎皇帝報仇雪恨的旗號。帶兵打入北京。就這樣,吳三桂徹底投降了清軍,成為清朝統一中國的開路先鋒。緊接著,他又引兵進攻李自成,接受清朝官爵,鎮壓大順、大西政權,吳三桂“衝款一怒為紅顏”的降清原因,幾乎成為定論。但是,卻有不少學者提出了異議。他們指出,吳三桂降清不可能是因為陳圓圓被掠。對於帝王將相來說,女子不過是他們的玩物而已。陳圓圓雖然貌美傾國,也不過是一名妓女,也只能被別人當做禮品送來的政治投資罷了。像吳三桂這樣聰明狡猾無比的梟雄,怎麼可能為了一個小女子而去確定自己的重大政治決策?從劉宗敏張方面來講也會是不合情理的。劉宗敏是一個忘我投身起義大業的人,是李自成手下的忠實部下,甚至曾在最危難時刻殺掉自己的妻子追隨李自成。他不會不明曉大義,為了一個小女子而影響大順政權的前途。之所以會有吳三桂為陳圓圓降清的說法,一方面是人們對吳三桂叛國行為的嘲諷和鞭笞,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對此事能夠引人入勝的附會和加工。

走進大清朝之不愛江山愛美人 吳三桂做到了極致(原創)

為報父仇

根據《遼東海州衛張士珩塘報》記載,當時李自成的軍隊實行了一項追贓助餉的政策,對明朝大小官吏嚴加拷問,逼要銀兩資助軍隊作戰。吳三桂父親吳襄,這位明朝遺老,本已歸順大順,然而依然被捉拿拷問,強逼交銀5000兩並被折磨死了。吳三桂得知父親的遭遇後,悲憤萬分,怒不可遏,出是他放棄了本要投入起義軍的打算,轉而投向了清朝,決計助清軍消滅大順,為父雪仇。

但是有學者認為此說法不實,明代學者計六奇的《明季北略》記載,吳襄投降大順後,曾經充當說客,寫信給吳三桂勸他投降大順。吳三桂對此非常生氣,並因此聲稱與他斷絕父子關係,後來,當起義軍以他全家性命相威脅的時候,吳三桂也同樣置之不理,結果全家30多口人被殺。就這樣的一個人可能為父親報仇嗎?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而全然不顧家人生死罷了。為報父仇只是一個藉口,一塊遮羞布罷了。

走進大清朝之不愛江山愛美人 吳三桂做到了極致(原創)

那麼他是貪圖富貴而投降

李自成所率的起義軍在攻入北京後,基本保持著農民起義軍的本色,吳三桂也許曾經有過投靠李自成的想法,但那不過是保全自己利益的權宜之計。尤其是當他知道起義軍在京城嚴刑明朝降臣後,他對李自成的幻想就化作泡影了。而清朝則會給與他高官厚祿,他也只能選擇投降清朝。

走進大清朝之不愛江山愛美人 吳三桂做到了極致(原創)

吳三桂還有別的選擇嗎

在吳三桂給多爾袞的信中,他並沒提出降清之事,而僅僅是懇求多爾袞出兵剿滅起義軍,他此時自居的身份為“亡國孤臣”,要的是再建明朝。換句話說,他僅僅是要借清軍的勢力復辟。

此時的多爾袞不再以吳三桂所言的“不為財帛,將裂地以酬”為滿足,他的志向是入主中原!多爾袞趁此大事要挾,強迫吳三桂率部投降,拱手讓出大明錦繡江山。

吳三桂已別無選擇了,他把自己送進了死衚衕。

李自成已經大兵壓境山海關,多爾袞按兵不動,等待吳三桂給一個降清的肯定答覆。如果吳三桂單一自己的力量對抗李自成,勢必難以抵擋。此際再降李自成?早無可能、唯有向多爾袞剃髮跪拜,方能讓自己身家性命不至於毀於一旦。萬般無奈之下,吳三桂只得將自己從忠貞報國的外殼下剝離出來,於四月二十三日徹底投降了清朝。關於吳三桂降清的真實原因,史上也是眾說紛紜,濤哥因以手中原始資料有限,只是窺一斑而已。

親愛的朋友們:濤哥每天都在頭條發文,都是有關宇宙、奇文,地球、世界、科學、自然、歷史和軍事的未解之謎。親愛的朋友們,從2020年1月18日開始,將發表一些有關大清朝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的文章。如果你喜歡麻煩你點擊“關注”,“點贊”或發評論,濤哥先謝了。祝朋友們萬事順意,身體健康。祝全國戰“疫”大獲全勝!

走進大清朝之不愛江山愛美人 吳三桂做到了極致(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