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随感

生日随感


春暖花开的二月,我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特殊的日子——五十二岁生日,迈进了五十三岁的岁月!


心知自已渐入老年人的行列,感觉到人生的短暂。望着蔚蓝的天空,远眺田间嫩绿的小草,思绪万千。翻开记忆中的篇章,从童年的往事到青年的过去,一点一滴展现在我的脑海里……


不必说年少时母亲给我洗了穿、穿了又洗的旧衣,也不想说感觉一直没有吃饱的粗茶淡饭,一直常记心头的是小时候生日那天,妈妈给我煮的两个鸡蛋……


陈树平 || 生日随感


在那个生活艰辛,食物匮乏的时代,鸡蛋是用来换食盐和给我们兄妹换作业本的。平日里不舍得吃,只有兄妹五个中,谁的生日时,妈妈才给谁煮两个鸡蛋给他,算是生日礼物。当时谁也不会独食,只是掌握了鸡蛋的分配权,都不太大的兄妹几个凑在一起,分配着吃,大人也不参与,谁吃蛋黄,谁吃蛋白,谁的生日谁说了算,都非常高兴!


那时候,家里人口不少,爷爷奶奶,加上我们兄妹五人,共九口人。可以说老的老,小的小,生活的重担只有父母二人承担,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当年吃,需精打细算。有野菜的季节,采些野菜放在饭里,记得每次母亲把饭做好,先给爷爷奶奶盛,然后给围着灶台的我们兄妹盛,最后才是父母自己的,常常是面条没了,父母盛着野菜和面汤……现在想想,既要养老人又要养小孩的父母,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施了生产责任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父母起早摸黑地干,目的是让爷爷奶奶吃饱,让我们兄妹不挨饿。


陈树平 || 生日随感


几年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母亲完成了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的任务!


爷爷奶奶去世了,我们兄妹几个已渐渐长大。从小学到初中,逐步又要进高中,一个接一个,为了供我们上学,父母二人除了种地,找各种门道挣钱。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全花在我们身上,担子特别重。有人劝父亲说:孩子识几个字就行了,别使劲供,让大的回来帮家里干活挣钱。父亲每次都回道:孩子上学的年龄,有学上,让辍学回家,是父母不完成任务,是对不起孩子的。就这样,父母先后把我们兄妹五个全送进高中,父母真的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然而,除妹妹考上师范学校外,我们兄弟一个也没考上大学,现在想想,真的愧对父母!


读完高中,回到农村,转眼一个个长大,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既要彩礼,更需要房子。兄弟又多,年龄悬殊不大,接二连三,现实摆在父母面前,真是压力山大!父亲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在娶回二嫂不久,离开人世,临终前不放心我和弟弟,叮嘱两个哥哥,无论如何也要帮两个弟弟成家立业……


陈树平 || 生日随感

后来几年,我和弟弟渐渐长大成人,母亲求人托媒,帮助我们都娶了媳妇成了家,她才舒了口气!兄弟几个都成了家,也继承了父亲勤劳坚强的秉性。因为上过高中,当时算文化人,尽心打理自己小家庭,日子都过的不错,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岁月叠加,光阴累计,我们已不再年轻。我已是跨五奔六的人了,孩子都已长大,女儿也出嫁,有了外甥女,自己成了爷字辈,母亲八十高龄,庆幸身体健康,家族四世同堂,过节遇事,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生日当天,妻子依旧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把母亲和兄弟几个女儿女婿,聚在家里,喝酒庆祝……因为我生日,我陪母亲坐上席,家人团坐,摆上菜、倒满酒,我首先站起,端起酒杯,对母亲说到:“妈,今天我生日,人常说儿的生日娘的难日,我敬你一杯,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陈树平 || 生日随感


母亲高兴地接过酒杯,笑着说:“还长命百岁,再活几年就行了,就这都享你们福了!

大哥道:“妈!你别这么说,我们小时候那么艰苦,你和我大都尽心尽为地养活爷爷奶奶,还把我们拉扯大,你们受多大苦,现在日子多好,你就开开心心地,啥心都别操心,好好地享几天福!”


母亲说道:“那时候条件太差,没把你爷爷奶奶养活好!你们也没少饿肚子,可我和你大尽力了,当时真没办法!就你大命苦,劳累一辈子,日子才有点头绪,就走了!如果到现在,看到你们日子过的都挺好,还不知道咋高兴呢!"我们都有些伤感。

宴席稍有沉寂,二哥说:“大,为我们儿女劳累一生,走的早,我们没来的急为他尽孝,常常想起,挺遗憾的,妈,你每天高高兴兴的,让我们报答报答你,”母亲高兴地说:”行,好好活着!”


陈树平 || 生日随感


母亲岁数大了,我们不敢一一敬酒!


”爸!今天是您生日,我敬你一杯,祝你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女儿女婿站着给我敬酒,我接在手中。

妈妈接过话”是该敬你爸两杯,辛辛苦若把你们拉扯大,送学供书,不容易!”


女儿点了点头,我一饮而尽,宴席继续,划拳猜字,热闹起来。

”外公,生日快乐!”还在女儿怀里的外甥女,可能是女儿教的,用小手递我一杯酒,我有点激动,接过酒杯,摸了摸小脸蛋:”谢谢宝贝!”一饮而下,在座鼓掌,场面一片祥和!

陈树平 || 生日随感

看着高高兴兴祖辈四代的家人,我深感温馨,并产生一个看法:都说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那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们言传身教,是一种感化;但我更认为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传承模式。


每个人一生,先为人儿女,然后为人父母,年幼时由父母拉扯大,培养成人,年老了,由儿女养老送终,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么在这传承中就是一个环节,就必须尽心尽力而为,让父母贻享天年,努力把儿女培养成才,既使再辛苦也要不懈努力,否则你的人生既使辉煌,也不完美!甚至愧对人生!



陈树平 || 生日随感


陈树平,商南县人,六零后,高中文化,爱好文学。生长于农村,多以农村题材为主题试写作品,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人生格言:只有真正的贤者,能力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华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