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

1.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

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后常常会表现出懊悔自责、孤独无助、悲观抑郁、焦虑恐慌、烦躁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惊恐发作。在隔离病房的心理评估显示,约48%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入院初期存在心理反应,大多数是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危重症患者有较高比例出现谵妄,个案报道新冠病毒所致脑炎,伴有意识不清、烦躁等精神症状。


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


2. 建立动态心理危机评估预警机制

在入院后每周及出院前动态监测COVID-19对患者个体心理应激、情绪、睡眠、压力等精神状态的影响程度。采用自评工具: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RQ-20)、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GAD-7)。他评工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

在隔离病房特殊环境下,建议患者在指导下通过手机进行问卷自评,医生可以采用面对面或语音连线下进行访谈和量表评估。在防护服穿戴下建议更多的肢体语言交流。

3.干预和处理原则

对于轻症患者,建议采用非药物心理干预,自助式心理调适可采用呼吸放松训练、正念训练。中重症患者,建议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模式。可给予新型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等改善情绪和睡眠问题。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改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奥氮平较常用。奥氮平为二苯氧氮平类广谱抗精神病药。对脑内5-羟色胺2A型受体和多巴胺D1受体的拮抗作用较强。奥氮平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椎体外系反应及迟发性运动障碍较轻,也不引起僵直反应。口服吸收迅速、完全,食物对其吸收速率和程度无影响,吸收后迅速广泛分布到各组织,可通过血脑屏障。在同等剂量与体重一定的情况下,女性病人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男性病人,吸烟可加速奥氮平的代谢。

奥氮平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首次剂量为一次25mg,一日2-3次;然后逐渐缓慢增加至常用治疗量一日200-400mg,高量可达一日600mg。维持量一日100-200mg。

奥氮平不良反应表现为镇静作用强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有头痛、头晕、无力、嗜睡、精神萎靡、多汗、恶心、呕吐、口干、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常见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也可引起血糖增高、心电图改变;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奥氮平禁忌证为对本品过敏者、中枢神经处于明显抑制状态、昏迷、谵妄、癫痫、严重心肝肾疾病、低血压、青光眼、骨髓抑制或白细胞减少患者禁用。妊娠期妇女禁用。1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痴呆者不建议使用。

喹硫平为一种新型二苯氧氮平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抗药。能对抗精神病药物活性测定和条件回避反射呈阳性结果,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不产生持久的泌乳素升高现象。喹硫平口服,饭前饭后均可。治疗第2周为剂量调整期,根据病人的临床反应和耐受性调整剂量,剂量调整的范围在每日150-750mg。老年人、或肾脏和肝脏损害患者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每日增加直至有效剂量,有效剂量可能需较一般成人低。

喹硫平常见不良反应为困倦、头晕、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口干。亦可引起体重增加、腹痛、消化不良、心悸、晕厥、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增高、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见。偶可引起兴奋与失眠。

喹硫平与酮康唑、氟康唑、红霉素、氯氮平等药物合用,会增加血药浓度;而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巴比妥类、利福平等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可降低喹硫平的血药浓度,此时为保持抗精神病症状的效果,应增加喹硫平的剂量。喹硫平与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时有诱发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避免与酒精类饮料同时服用。


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


老年患者的精神类药物选择

新冠肺炎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常常共患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因此,在选择精神类药物时需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呼吸的影响。推荐使用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改善抑郁焦虑情绪;苯二氮卓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改善焦虑和睡眠质量;奥氮平、喹硫平等改善精神病性症状。

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使用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改变血糖控制,可能需要对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进行调整。此类药物与酒精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抗抑郁药)并用时应慎重;与CYP2C19酶抑制剂(奥美拉唑、氟西丁、氟伏沙明、兰索拉唑、噻氯匹定、西咪替丁)合用可使抗抑郁药血药浓度增高。老年人使用降糖药、质子泵抑制剂应注意调整剂量,具体调整剂量及时与医生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