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上一講我們講到孝莊帝設計誅殺權臣爾朱榮,卻因此逼反了盤踞晉陽(今山西太原)的爾朱家族,幾位爾朱家族的大佬聯兵南下,攻破洛陽,孝莊帝被俘,洛陽再一次被恐怖籠罩。

進京後的爾朱兆、爾朱世隆為了給爾朱榮復仇,殘酷清洗孝莊帝的親信。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他們先是將孝莊帝關押在永寧寺裡,然後帶兵進宮,臨淮王元彧、范陽王元誨等朝廷權貴遇害,爾朱兆獸性大發,甚至親手摔死了剛出生不久的小皇子,要知道這可是他堂姐爾朱皇后的兒子,再怎麼說也是他外甥,真是令人髮指。

再說孝莊帝被囚禁於永寧寺門樓中,時值隆冬大寒時節,孝莊帝衣衫單薄,凍的瑟瑟發抖。向爾朱兆索要禦寒頭巾,爾朱兆理都不理,足見境遇之慘。

爾朱兆大肆清洗朝臣後,留下爾朱度律鎮守洛陽,自率大軍押著孝莊帝返回晉陽,當時隆冬酷寒,大雪紛飛,孝莊帝一路北上,飢寒交迫,受盡凌辱,其狀慘不忍言。


到晉陽後,爾朱兆將孝莊帝囚禁在城中三級佛寺,不久派人縊殺,時年24歲。

孝莊帝遇害前最後一次禮佛,願來世不復為君王,並寫下一首五言絕命詩:

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

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

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

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

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每次看這首詩都有一種後背發涼的感覺,生道、死路、國門、鬼鄉、隧門、幽庭、青松、白楊、死苦……

你什麼感覺?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孝莊帝以一死應驗了當初誅殺爾朱榮時的誓言:

“朕寧為高貴鄉公死,不為常道鄉公生”

這個歷史典故我們前面已經講過,所謂高貴鄉公、常道鄉公分別是三國曹魏的兩位皇帝,曹髦和曹奐。

曹髦因痛恨司馬昭專權,帶三百內侍(今天的通俗歷史讀物說是三百太監)攻打司馬昭,被成濟刺死於馬下。

而曹奐因乖巧聽話,最後禪位於司馬炎,降封陳留王,最後得以善終。

從孝莊帝引用的這兩個結局截然不同的人物典故不難看出孝莊帝的剛烈性格。

傀儡皇帝裡有這種精神的還真是鳳毛麟角。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一直到太昌元年冬天,爾朱家族灰飛煙滅,朝廷撥亂反正後,孝莊帝的靈柩才運回洛陽隆重安葬,而這首詩就是葬禮上的輓歌。

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唱著哀傷的輓歌,出洛陽向城北的邙山皇陵區進發,旌旗蔽日、紙錢紛飛,送葬的文武官員和沿途圍觀的百姓聽到輓歌都為之涕下。

“所作五言詩即為輓歌詞,朝野聞之,莫不悲慟,百姓觀者,悉皆掩涕而已!”——《洛陽伽藍記》

孝莊帝葬靜陵,終於入土為安,長眠於祖陵陵園之中,群臣上諡號武懷皇帝,後改孝莊皇帝,廟號敬宗。

靜陵位於今天的洛陽市紅山鄉上寨村南,墓冢尚存,殘高15米,早年被盜,墓中文物盜掘殆盡,近年來在靜陵神道附近出土兩尊石像,為靜陵遺物。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而眼下洛陽依舊籠罩在爾朱家族的陰影之中。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北魏洛陽城


前面講過爾朱兆起兵時擁立長廣王元曄為帝,用來對抗孝莊帝,為了牢牢控制朝廷,爾朱兆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元曄,學爾朱榮控制孝莊帝的手段,從而權傾朝野。

可這樣一來卻激怒了一個人,誰?

爾朱世隆。

爾朱世隆算起來還是爾朱兆的長輩,爾朱兆得叫他一聲叔父。

可爾朱兆根本就不鳥爾朱世隆。

爾朱世隆非常惱怒,心說要不是我將洛陽的虛實告訴你,哪有你小子的今天?現在你想獨吞勝利果實,做夢!

兩人因分贓不均逐漸產生了矛盾,這種矛盾迅速激化,最後甚至鬧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眼看著火併不可避免,爾朱世隆為了奪回主動權,也動了廢立的念頭,打算廢掉爾朱兆的傀儡元曄,立一個自己掌控的新皇帝,然後趁爾朱兆返回晉陽的機會,背後狠狠捅他一刀。

想到這裡,爾朱世隆臉上露出了不懷好意的笑容。

打定主意後,爾朱世隆以元曄血緣關係太疏遠,難以服眾為由,著手尋找新的皇帝人選。

“以元曄疏遠,又非人望所推……將謀廢立。”——《魏書·前廢帝紀》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那麼,這頂皇冠會花落誰家呢?

如果是太平時節,早就打破頭爭搶了,可眼下北魏朝廷風雨飄搖,明眼人都知道這個皇帝不好當,幾次劫難倖存下來的元氏諸王更是如履薄冰、明哲保身。

爾朱世隆這廝把幾個王爺看了個遍,還真發現了一個滿意的。

那麼這個倒黴蛋又是誰呢?

恭喜 廣陵王元恭喜中大獎。

那麼,這個元恭究竟是什麼來路呢?

元恭的父親廣陵惠王元羽是孝文帝的五弟,這血緣關係夠近的吧。不過元羽這廝名聲不怎麼好,當年因強搶民女、姦淫人妻,被打死,時年32歲。壯烈捐軀(為國就算了)

不過在查元羽資料時,筆者驚奇的發現孝文帝的弟弟似乎,似乎……

似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孝文帝有六個弟弟

二弟咸陽王元禧,謀反被處死。

四弟高陽王元雍,死於河陰之變。

五弟廣陵王元羽,淫人妻,被打死。

六弟彭城王元勰,被毒死。

七弟北海王元詳,因罪廢為庶人,後處死。

有人小聲嘀咕,還有三弟呢?

三弟趙郡王元幹於太和二十三年病死,唯一一個善終的弟弟。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元恭出生後不久,北魏便進入多事之秋,小小年紀的元恭很懂事,勤奮好學,侍奉奶奶和母親非常孝順。

父親元羽死後,元恭襲廣陵王爵位,此時,朝廷裡胡太后臨朝聽政,妹夫元乂專權,和宦官劉騰勾結,胡作非為。元恭目睹皇叔彭城王元勰、堂兄清河王元懌等親王的慘死,觸目驚心,從此稱病不起,深居簡出。

後來索性以自己喉嚨有病為由,不再說話,裝啞巴,這一裝就是八年。

一個正常人八年一句話不說,什麼感覺?

什麼事情能嚇得一個錦衣玉食的王爺長達八年,一言不發?

由此可見當時政治環境之險惡。

而元恭感覺光裝啞巴還不夠,這洛陽城也不安全,乾脆住進了龍花寺,和外界斷絕一切來往。但即便如此,還是逃不脫命運的坎坷。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永安年間,有人向孝莊帝報告說元恭是裝啞巴,背地裡在策劃巨大的陰謀,而民間也盛傳元恭居住的龍花寺有天子之氣。

這話傳到元恭耳朵,嚇得他魂飛魄散,收拾包袱逃到上洛山躲藏,很快被當地官府擒獲,送回洛陽,關押了多日,因找不到謀反證據而釋放回家。

此時爾朱世隆也盯上了倒黴的元恭,但又害怕這小子真是啞巴,於是派人前去探聽虛實,說明爾朱世隆的意思,軟硬兼施,逼元恭就範,元恭被逼無奈說了四個字,爾朱世隆聞訊大喜,馬上安排禪讓典禮。

那麼元恭究竟說了什麼,讓爾朱世隆如此自信呢?

史書記載,元恭對使者說:

“天何言哉。”——《魏書·前廢帝紀》

而是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這裡的意思是,天有必要說話嗎?

古代天也暗指天子,爾朱世隆多聰明,馬上聽出了元恭的妥協。


建明二年二月,元曄從晉陽前往洛陽,到達邙山之南時,爾朱世隆等人簇擁著元恭到洛陽東門外迎接,見到元曄後,爾朱世隆逼迫元曄退位。

元曄手足無措,只得照辦,雙方在這裡舉行了禪讓典禮,元曄依舊為長廣王,元恭即位,這就是北魏歷史上的前廢帝,又叫節閔帝。

太尉公爾朱度律獻上玉璽和龍袍,元恭登上皇帝法駕,在群臣護衛下從建春門進城,經雲龍門進入皇宮,在太極殿接受百官朝賀,下詔大赦,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大封群臣。

爾朱家族五大佬全部封王爵

爾朱兆封穎川王,爾朱世隆封樂平王,

爾朱仲遠封彭城王,爾朱天光封隴西王,

爾朱度律封常山王。


那麼爾朱世隆為什麼執意要立元恭為皇帝呢?這裡面有三方面考慮: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一,元恭性情溫和,逆來順受,與世無爭,天生就是當傀儡的好材料。

二,元恭的曾祖、祖父、大伯都是皇帝,元恭和皇位血脈最近,根正苗紅。

三,元恭一向聲望高,德高望重,而且比較年長,立他為帝,名正言順,也順應人心,朝野內外也不會有太大的異議。

此時的局勢可以說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北魏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

五胡王(爾朱兆、爾朱仲遠、爾朱天光、爾朱世隆、爾朱度律)和河北六鎮集團的高歡之間貌合神離,暗流湧動。

而高歡此人也不是等閒之輩,我們前面講六鎮之亂時就提到了高歡,當時他還是爾朱榮手下的部將,爾朱榮死後高歡抓住機遇,在河北招攬六鎮殘部,力量不斷壯大。

爾朱世隆等人也看出高歡不是省油的燈,雙方貌合神離,火併只是時間問題。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爾朱氏的五大佬盤踞在洛陽的東、北、西三面,爾朱世隆更是坐鎮洛陽,節閔帝的北魏朝廷如同籠中鳥、池中魚,完全淪為爾朱氏的掌中玩物。

不過爾朱氏雖然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但也存在致命弱點,就是五大佬之間勾心鬥角,矛盾重重,爾朱兆和爾朱世隆的反目成仇就是例子。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爾朱世隆擁立節閔帝后,一面大肆培植黨羽,清除異己,把持洛陽朝廷;另一方面,身在外地的爾朱大佬們和爾朱世隆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真是狗咬狗,一嘴毛,好戲一臺連著一臺唱。

遠在晉陽的爾朱兆幸災樂禍,樂的合不攏嘴。

這種脆弱的軍事同盟由於共同的敵人孝莊帝已死而變得搖搖欲墜。

各地不滿爾朱氏專權禍國的文武官員、江湖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打出討逆救國的旗號,誅爾朱,救社稷。

普泰元年二月,山東青州等七郡十幾萬人起義,圍攻東陽。

幽州也宣佈起兵討逆。不久冀州發生兵變,撫軍將軍、河北大使高乾邕兄弟誅殺刺史,推前河內太守封隆之為主。

爾朱氏迅速派大軍鎮壓,東陽、幽州、關中、荊州等地的起義都遭到鎮壓,就在爾朱氏大佬們以為大功告成之時,裝了十幾年孫子的高歡突然出手了。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普泰元年六月,高歡以討伐爾朱逆賊,匡復社稷為旗號,於信都起兵。魏末大動亂開始了。

那麼這個高歡又是何方神聖?

他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在普泰元年那個炎熱的夏天,離洛陽千里之外的河北小城信都究竟發生了什麼改變歷史走向的事情?

帶著這些疑問,請關注下一講《信都起兵》

大廈將傾,烽煙信都

下期再會。


北朝風雲(13)太極悲歌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