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編導張帆手記:“戲曲?和我們有關係麼?”



是的,我們正活在一個大時代。

一個極速粉碎著過往和現在,並無情向前推進的時代。

它正不留餘地的碾壓著人類習慣了幾百上千年來的

生活習俗、經驗體系和價值判斷。

所以,我想用看似無關的戲曲,來講這個時代故事。

“戲曲將死”,這個命題也是嚷嚷了好久了。

這個時代太快了,好像所有事情都有“將死”的可能,

以至於“將死”成為一種普遍“期待”,

或者勢必成為“日常”。

可那又怎樣?

200年前,就有開始有人唱衰戲曲,

但時至今日,它依然在參與人們的生活。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如今層出不窮的娛樂方式

確實早就可以把戲曲淘汰N遍了。

從事戲曲工作,也好像成了種看上去

像“死法”的“活法”。

但那又怎樣?

它依然神奇地就在那裡,

依然有人前赴後繼地以此為生。

所以這是一種什麼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戲曲,並不誕生於廟堂之上。

受都市文化和市民審美意識的影響後

向雅的方向發展,被納入到精英審美,那已是後話。從初始上講,中國的戲曲藝術產生於民間。

所以我試圖以“民間”作為此片的切入點,

想去真正的民間戲場看看。

看看在國家職稱、華麗獎項,文化使命之外的

那個硬生生靠唱戲活著的世界。

我想在“淘汰”成為日常的時代,

去講一些關於“留下來,活下去”的故事。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陽戲——湖南懷化沅陵縣陽戲劇團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02

01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這是一位逆行者的故事。陽戲起源於清中葉,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農村,屬於地方小戲。而我們這集的女主可能算得上是一位逆行者。在很多人唱衰戲曲,覺得戲曲沒落了,很難生存的今天,她,卻在離開了陽戲舞臺30年後,重新回來,重新拉起了一個陽戲劇團。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芳姐:


現在農村都富有啊,是吧,現在老百姓日子過得多滋潤啊,我說現在我們,這種戲曲已經沒有了,我們沅陵就只有我們一個劇團,整一個沅陵縣,你說那麼大一個沅陵縣養活我們這個劇團是綽綽有餘的。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豫劇——河南鄢陵縣板車豫劇團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這是一個被籠罩在歷史投影下的活標本的故事。文革時期,鄢陵縣劇團被樹為全國文藝戰線上的一面紅旗。40多年後,這也成為它能被保留下來的唯一原因。換句話說,能養活它的,是曾經的名頭,並不完全是今天的市場。所以它是如何承載和揹負著那些曾經的輝煌和榮譽,在當下繼續前行。他們是怎麼靠“戲”活著。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溫富榮(鄢陵縣豫劇團第一代板車人):


我們當時口號是把劇團的板車拉到天安門。眼看著宣傳我們的電影剛拍好,可毛主席1976年去世了。一去世,一切都變了,那當然你沒有聽過,批林批孔、批鄧,那都不叫說了。片子裡都有這些話,所以整個電影拷貝都封那了。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楊鳳娥 (鄢陵縣豫劇團第一代板車人):


我們板車豫劇團是全國的一面紅旗。就是我們那個時候,國家政策自生自滅的時候,那個時候縣裡都不敢讓劇團倒閉,我們附近的縣都沒劇團了。都自滅了。但我們劇團不敢讓滅。因為它是全國的一面紅旗。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大華團長:


現在好多他們都不知道啥是板車,有人問那板車是個縣啊,還是個地名?我說不是個縣,也不是個地名,現在的所有的汽車流動舞臺車,都是根據俺那時候的板車演變過來的,我說要是再想知道的清楚一點,開戲以前提前二十分鐘,你坐到前頭,俺那大屏上給你播放著啥叫板車劇團。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越劇——浙江諸暨中南越劇團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這是一個關於浙江越劇民間戲班的生存故事,同時折射出一點中國浙江南部鄉土社會里的民間文化與風情。作為浙江400多個民間戲班裡收入NO.1的浙江諸暨中南劇團,它常年的演出地點僅在浙江南部的台州、象山一代。它為何能脫引而出;又是什麼樣的土壤,讓這樣的民間戲班得以存在、發展和壯大。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孟科娟:


我在以前劇團幾十年的工作量,相當於我在這裡演一年。也就是說,這裡一年就相當於那邊幾十年的工作量的總和。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孟科娣:


我就不要待在農村裡幹這些活,我一定要出去的,我當時投資的,他們說你不心痛的?這是錢啊。那一年在下面演出,我也欠了很多債。但是我把這個劇團辦起來了,在我看來就是莫大的享受。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京劇——北京麒麟劇社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這是一個90後戲曲人的故事。在眾多隻有白頭髮觀眾的戲曲場子裡,這個劇團,卻擁有著五顏六色頭髮的觀眾群體,他們同樣是90後。京劇的好,好像永遠只是上一輩,或者是上上輩才能體會到的事兒,好像當代的年輕人是於此絕緣的。所以到底我們低估了當代的年輕人,還是我們低估了京劇。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陶陽:


希望把更多愛聽自己說相聲的觀眾留在京劇的舞臺下喝彩。再就是,希望能一直守著這個舞臺,讓郭爸爸想唱戲的時候,扮上就唱。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桂劇——廣西柳州文苑桂彩劇團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這是一個80歲的演員唱給80歲的觀眾的故事。他們選擇了留在屬於自己歲月,那是四十年前。他們只是在重複著四十年前做的事情,只是重複了四十年而已。唯一不再重複的,是他們的年紀。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李團長:


我也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管它的。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我是儘自己的力量。生命不息,唱戲不止。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周老師:


這些年劇團從河這邊搬到河那邊,又從河那邊搬到河這邊,又從河這邊搬到河那邊,搬家搬得數起來頭都昏的。也虧得那些老觀眾,你搬到哪裡她們就跟到哪裡,搬到哪裡,她們就跟到哪裡。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所謂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選擇去,或是留。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關於戲曲,

它一定不止於堅守,不止於傳承,不止於發揚光大。

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不止於堅守

不止於傳承

不止於發揚光大

更是一種單純的

“活著”的力量


總會有人選擇留在屬於自己的歲月,留在民間戲場。

用自己的方式,硬生生的,靠戲活著。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鳳凰大視野

敬請收看

《民間有戲》


《民間有戲》:它可以只是一種更單純的,“活著”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