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活著》


生活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活著》

▲活著 餘華 著



書本介紹

《活著》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高獎項(1998年)、臺灣《中國時報》10本好書獎(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書獎(1994年)、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獎”(2002年),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活著》獲獎還是蠻多的,我通常不會因為書得了什麼獎才會去看,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我還沒有看過他的作品(可能想看的書有點多,還沒有開始想看他的吧,畢竟書刷得不夠快)。這是我讀餘華的第三部作品,總體來說,寫作風格跟《兄弟》《許三觀賣血記》類似,文風輕快幽默,讀起來一點不累,但是往往讀著讀著就會把自己代入到主人翁裡,不由自主地跟隨著主角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讀到開心事特別歡樂,讀到悲慘事特別壓抑。

《活著》主人翁福貴的故事從國民黨統治時期一直講到文革後,作者以第一人稱,以小見大,通過福貴跌宕起伏的經歷,來反映一個個時代的背景。沒看這本書之前,以為通篇說的是悲劇,然而整本書讀下來,我覺得福貴的人生分為了喜劇 - 悲劇 - 淡然三個部分。


喜劇

福貴,人如其名,一枚富N代,也是一枚敗家子。敗家子就應該有敗家子的作風,賭錢,嫖娼無所不好。福貴年輕時瀟灑風流,即便老婆老母勸,老爸打,照賭照玩不誤。直到他遇到大老千龍二用一枚灌鉛的骰子騙光了所有田產和房子後才如夢方醒,後來還把老爸氣死,老婆也讓老丈人給帶回孃家去了。

經歷大變故後,福貴變了,從地主變成了佃戶,在新地主龍二手中租了五畝原來屬於自己的田,成了一名貧農。後來懂事聽話的老婆家珍從孃家跑回來跟福貴過著貧困的生活,儘管物質貧困,但福貴心裡卻是相當幸福。

內戰時期,福貴陰差陽錯當了國軍,經歷過戰亂並且大難不死,到解放後回家跟家人團聚了。後來打土豪時期,龍二因地主身份被槍決,臨死前對福貴說,“

福貴,我是替你去死啊”(老千就是該死,誰讓你賭錢這麼厲害呢)。

也許是福貴年輕時的作,導致了他的“悲劇”,我竟覺得他得到如此下場是自找的,放著大好田地不打理卻染上了賭博的惡習,有好條件自己卻不努力,怒其不爭。看到作死的人墮落,還有點高興,因此覺得有點喜劇成分(我是不是有點心理變態了)。福貴從身纏萬貫到一貧如洗,身外物越來越少,而他與家珍患難見真情,越發相愛了。福貴從高峰到低谷後,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也知道了什麼是最重要的,錢不是,事業不是,豬朋狗友也不是,家珍告訴他,家人才是最重要的。龍二被槍決時,福貴想起了家珍的一句話“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福貴總算長大了啊。


悲劇

打倒土豪劣紳後,照理說只要努力就會迎來好生活,然而情況並非如此理想。一家人忙忙碌碌,忙著種田,忙著餵羊,忙著煮鋼,卻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物質的貧困並沒有想象中可怕,福貴跟家人一起努力著,有飯一起吃,有苦一起熬,從字裡行間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福貴的樂觀。

然而,無情的生活把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帶走,兒子有慶死於醫療事故,老婆家珍死於疾病衰老,女兒鳳霞死於生育難產,女婿二喜死於工作意外,外孫苦根死於貧窮無知。福貴一家都在努力,不僅生活沒有改善,而且不幸還不停地降臨在他們身上,這才是真正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讀著不免產生一陣強烈的無力感。在無力中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艱難的環境並沒有磨滅福貴對生活的希望,他樂觀的態度透出一絲絲正能量,作者也許想借福貴的樂觀告訴讀者,無論生活艱辛,都要對未來充滿希冀。

知乎上有關於《活著》是刻意堆砌的悲劇嗎的討論,高贊回覆各有千秋,可以點擊原文鏈接看看。而我認為無論是否刻意堆砌,在那個時代,現實中比福貴慘的人可能很多,他的經歷只是各種悲劇的一種,把眼界看寬一些,也許作者只是為了表現那個年代的艱難,無論把哪種悲劇放到福貴的命運中效果也一樣。


淡然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在親人們逐一離去後,經過對生活和過去的思考,福貴想通了一些道理,心態更加淡然。在家人都先他離去後,福貴不僅為自己安排好了身後事,還在曬場上買了一隻老牛,與老牛“福貴”相依為命。老人福貴把對逝者的相思之情寄託在與老牛福貴的談話中,打算平淡地把餘下的生命走完。

福貴的故事,都是通過福貴“自己”口述的,並沒有第三者的評論,對生活的感受和經歷都是福貴自己的。餘華的高明之處也在於此,利用第一人稱向讀者展示生活的真實一面,並不加上別人的看法,讓讀者的代入感更強,更能體會主人翁是如何“活著”的。生活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而你對生活又是怎樣感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