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投劉焉剛立穩腳跟,為什麼又要轉投別處?

劉備胸懷大志,投靠劉焉,雖然只有兩個將領外加五百鄉勇,一開始,他用這少的可憐的“牌”,打贏了兩場仗,看清了一個人。

首戰:原著道:“人報黃巾賊將程遠志統兵五萬來犯涿郡。劉焉令鄒靖引玄德等三人,統兵五百,前去破敵。” 此戰結果,張飛殺賊副將鄧茂、關雲長殺賊主將程遠志,劉備軍大獲全勝。

次戰:原著道:“接得青州太守龔景牒文,言黃巾賊圍城將陷,乞賜救援。”劉焉令鄒靖將兵五千,同玄德、關、張,投青州,結果賊眾見救軍至,分兵混戰。玄德兵寡不勝,退三十里下寨。此戰不能算敗。

第三戰:原著道:“玄德謂關、張曰:賊眾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勝。乃分關公引一千軍伏山左,張飛引一千軍伏山右,鳴金為號,齊出接應。”此戰結局不用多說了,劉備出奇兵取勝這一仗,劉備算是在劉焉那裡站穩腳跟了。可劉備為什麼還要離開劉焉轉投別處呢?我們先了解一下劉焉。

劉焉初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朝廷要官。因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肆聚斂,貪婪成風,加上當時天下大亂。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於是向朝廷建議選派清潔廉明的官員為地方官員。自求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整飭吏治。郄儉為黃巾軍所殺,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中央道路不通。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並私造乘與車輛,欲稱帝。荊州牧劉表發現,上報朝廷。

從劉焉的生平可知道,與劉備的交集應是在任冀州刺史時。那時,劉焉一心想保全安命,不願與黃巾軍對抗,與劉備的“上報國家,下安民遮”的思想大相徑庭,三觀不合。加上劉焉屬地方武裝,劉備只能作為民團,依附劉焉,不可能得到朝廷的封賞,所以,劉備只有另尋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