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問題的成人觀點


垃圾問題的成人觀點

這一講我想以垃圾處理為例,說說應該怎樣思考公共事務問題。垃圾這個事兒的特點是它的一部分 —— 收集垃圾 —— 屬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另一部分 —— 處理垃圾 —— 卻距離我們很遠。它既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話題,又涉及到環保、地球、子孫後代這種宏大主題。這就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從某一個角度發表看法,但是容易陷入思維的誤區。我們的結論可能跟一般的說法不太一樣。

我敢打賭,現在在世界任何國家為垃圾處理問題拍板做決策的人,都不是垃圾處理專家。我顯然不是專家。你不需要是專家也能把這個事兒想明白,前提是你得小心思維誤區。

面對一個公共事務,首先你得想清楚,你是要解決真問題,還是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關心。

比如現在歐美有些環保人士說是為了減輕全球變暖,自己發誓過一種低碳排放的生活,能坐火車就不坐飛機,能騎自行車就不開汽車。我對他們這種行為表示欽佩,但是我認為其中的抒情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反過來說各國領導人都是乘坐專機飛來飛去,在空調開得特別足的豪華會館談判,這個個人行為不環保,卻有可能解決真問題。有些記者喜歡嘲諷領導人的專機讚美環保人士的自行車,那是頭腦不夠清楚。

擺姿態是容易的,解決真問題是困難的。決策者做不得快意事,你得權衡各方面的利弊,做各種不得已的取捨,不能被一種情懷左右。你得從個人小日子的角色中抽離出來,換上更高級的視角。


具體到垃圾處理問題上來說,以我之見,普通人有三個思維誤區。

*

第一個誤區是認為地球上的東西用一點少一點,必須特別節省地使用。

在個人的小日子之中資源的確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只有 300 元錢,今天花 200 明天再花 100,錢就花光了。但是對地球這個大系統來說,你幾乎不可能真正消滅掉任何東西。

你喝一瓶水,這些水在你體內循環上一段時間之後,將會被排出體外,迴歸大自然。你這瓶水沒喝、用來潑水玩兒,水還是會迴歸大自然。你“浪費”掉的液體水會變成水蒸氣,進而變成雲,然後變成雨。只要不上熱核反應,你連一個原子都消滅不了。

所以所謂的浪費,其實都不是浪費了那個東西本身,而是那個東西存在的形態,或者說浪費的是別人在那個東西上花費的勞動。挺好一瓶礦泉水,你白白倒掉了,你浪費的是礦泉水工廠的勞動。而水,一滴都不會少。

這個認識非常關鍵,它能幫我們想清楚很多環保問題。比如很多人認為使用一次性筷子是不道德的,因為筷子是木頭做的,木頭來自於樹,而樹是一種環保的、珍貴的、美好的東西。

事實是樹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只要管理得當,我們使用森林資源不用有負罪感。美國當前的森林覆蓋率,只比幾百年前建國那個時候低了 1%,中國過去二十年來森林覆蓋率增長的速度幾乎就如同經濟增長的速度一樣快 —— 房子照常蓋,傢俱照常打,地板照常鋪,樹不但沒少還多了。樹是可以砍的,更何況一次性筷子用的都是最廉價的速生樹木。

而且木頭的主要成分是碳 —— 跟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一樣的碳 —— 你用一些一次性筷子,用完當垃圾埋了,這是一個減少碳排放的好事兒。


所以我們對地球上東西使用的正確態度不是“要少用”,而是要合理地取用。

*

處理垃圾最高效的辦法是填埋。

注意“填埋”不是“傾倒”,不是說挖個大坑把垃圾往裡面一倒就不管了。現代發達國家 —— 包括咱們中國在內 —— 對垃圾填埋有一套非常厲害的辦法。填埋坑挖好之後會先弄個密封層,使得垃圾放進去不會洩露,不至於過了多少年之後有毒物質出來汙染地下水源。垃圾在填埋之前會經過多重的壓縮,縮小佔用的體積。

按一般標準,每一立方米的填埋空間,能裝下大約一噸垃圾 [1]。中國一個大型城市,比如天津市,每天大約產生 5000 噸垃圾,那得挖多大的坑才夠呢?答案是用不了多大。一個長寬高都是一公里的坑,體積就是10^9立方米,天津市可以用 500 年。當然真實的垃圾填埋坑不一定挖那麼深,但是你體會一下這個數量級。

那你可能會說,填埋坑是不可再生的啊,這麼一直挖坑,不早晚到處都是垃圾坑了麼?不會的。環保主義者愛說“只有一個地球”,但是你要知道我們有的是一個多麼大的地球!對一座城市來說,在郊外找個方圓幾公里的填埋場,是個很小的區域!而且填埋場滿了之後會封頂,會重新覆蓋上土壤,只要坑足夠深,防洩漏措施足夠好,建公園、商業區還是住宅區都沒問題。

地球很大,垃圾填埋並沒有讓地球上的物質減少一分一毫,只是把東西從各個地方集中放到一個地方的地下而已。

垃圾填埋這種處理方式的主要問題根本不是地方不夠用,而是能不能管理好,真正做到不洩露。據我理解,目前技術是成熟可靠的 [2]。各國對垃圾填埋的標準設定越來越高,而即使是這樣,填埋仍然很便宜!


合理使用填埋的方法,地球根本就不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

*

第二個思維誤區是認為垃圾的最理想歸宿是回收,最好能“變廢為寶”。

垃圾回收是有成本的。比如有個裝食用油的塑料桶,你把它投入了回收垃圾箱。你滿懷良好的祝願,希望它能煥發第二春繼續為人類造福,這樣你就不是一個地球毀滅者,而是地球良性循環中的一員了。

但是要想真正回收這個塑料桶,首先得有*人*做一些基本的塑料分類,得有*人*把桶蓋兒拿掉,得有*人*清洗它,然後才能高溫熔化,去做一個什麼新的塑料用品。那是什麼人在做這些事呢?以前是咱們中國人,美國大量的回收垃圾都“出口”到中國處理,而現在中國不收了,因為中國自己的垃圾都處理不過來。

如果人力越來越寶貴,人工智能還沒做到能智能處理垃圾,回收就是非常不可行的事情。而且回收也是有汙染的,清洗你那個塑料桶難道不會產生汙染廢水嗎?

而對現代工業體系來說,製造一個新的塑料桶,卻是省時省力的事情!塑料來自石油,人類把大部分石油都當燃料燒掉了,只有 4%到 8%用於生產塑料 —— 塑料,很便宜。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你那個塑料桶直接填埋。就算將來石油用完了,我們還會發明新的材料,要知道反正地球上的物質總量永遠都不會少。同樣道理,因為玻璃是用最廉價的沙子製作的,玻璃瓶也應該直接填埋。金屬的東西可能比較貴,也許有回收價值。

從經濟學來說,什麼垃圾是“可回收”的,應該由垃圾回收人員決定。如果他們覺得回收有利可圖,就說明這個東西的價值大於回收的成本,那就是值得的。如果扔在那裡都沒人要,那就沒有必要回收。

考慮到清洗、燃燒的環節,回收並不環保。事實上焚燒垃圾非常不環保,會產生各種有害氣體。用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發電是高成本的行為藝術,遠遠不如燒煤。

再進一步,像飲料紙杯、快餐飯盒這種一次性的物品,很可能比使用永久性的杯子和碗更環保。因為你不用洗碗,而洗碗會產生廢水。使用一次性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而不去浪費人力去給你洗碗,我認為這是一種艱苦樸素的美德。


那可能有些人會說物理學的“熵”怎麼辦?我們把東西白白扔掉而不重複利用,這是不是促進了宇宙中的熵增呢?首先你大大高估了人的能力。地球不是封閉系統,太陽每時每刻往太空中白白照射的那些陽光才是真正的在浪費熵,我們地球人不管幹什麼都影響不了那個大局。而且如果你真懂物理學,回收垃圾和燃燒垃圾,其實會產生更多的熵。

*

如果填埋是最好的辦法,那為什麼人們非得執著於回收呢?這就引出了第三個思維誤區:我們總想拒絕“壞東西”的存在。

有些明星說為什麼自己不想生孩子呢?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不夠美好,人生太苦,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這樣的人必定是想要一個絕對完美的世界,但是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的。

我們以前講過,對“棘手”的問題,你根本就不應該指望有個徹底的解決方案 [3]。你最多隻能追求控制它。垃圾,是個不好的東西,但是我們真的不可能徹底消滅垃圾,這就好像你不可能完全消除犯罪、不能完全消除疾病一樣。

當前人們面臨的真正的垃圾問題是怎麼更好地收集和控制垃圾,不要讓人到處亂扔。而複雜的垃圾分類搞不好還會迫使人們亂扔垃圾。

說到底,垃圾並不是什麼無法直視的壞東西 —— 垃圾也是原子組成的物質,就來自於我們的身邊,只是角色變了。垃圾不是無情物,化作填埋……也能起到支撐地球表面的作用。

垃圾問題的成人觀點

註釋

[1] https://scdhec.gov/environment/your-land/landfills-overview/how-landfills-work

[2] 這裡對各種垃圾處理技術有個很好的資料整理:https://medium.com/@robertwiblin/what-you-think-about-landfill-and-recycling-is-probably-totally-wrong-3a6cf57049ce

[3] 精英日課第三季,單純問題、兩難問題和“棘手”問題

垃圾問題的成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