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次疫情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

二幫


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個人覺得應該留英隔離,延遲迴國。

近日,有關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的話題,比如:“有家難回的小留學生”,“質疑1.5萬名小留學生包機回國,就是仇富!”

據初步瞭解,滯留在英國的小留學生年齡在10~17歲之間,平均年齡14歲。他們就讀的都是走精英路線的私立學校。

英國私立學校與國內私立學校有所不同,在國內,大家拼命擠入公立學校就讀;而在英國,有錢人的孩子(包括英國皇室成員)都上私立學校。

英國私立學校中有近6萬名全職教師,相當於教師和學生的比例為1:9, 而英國公立學校的教師和學生比例為1:18。

英國私立學校收費昂貴,寄宿制每學年約3.6萬英鎊(含學費、住宿及餐飲等費用),再加其他開支,一年需要40萬人民幣左右。

花了那麼多錢,學校提供的服務自然是一流的;就是家長不在身邊陪讀,也不用擔心。

幾年以後,這些小留學生都能拿到綠卡,成為英國公民。

留學拿綠卡,這是最容易,效果最好的方法。只要在英國連續居住滿10年,英語語言考試合格就能拿到英國綠卡。

從小學就去英國就讀,到大學畢業就達到居住滿10年的條件。

英國教育與中國教育是有差距的,英國文化與中國文化也是有差異的。這些小留學生從小就接受西方文化,就不會認同中國文化,環境是會改變一個人的。

要是指望這些小留學生學成回國,報效祖國,那純粹是扯淡!

學成回國,這也不符合家長投入幾百萬的初衷。否則,就沒必要這麼小,就狠心讓他們離開父母,離開中國,千里迢迢去英國留學。

現在是英國疫情形勢嚴峻,需要回國避一避,暫時想起中國還是自己的祖國。


大碗講堂


兒行千里母擔憂,理解家長們的心情,但為何一定得要求政府包機呢?家長們自己掏腰包去包機,大使館居中協調一下,不是很好麼?

這些小留學生,每年的學費、生活費少則二三十萬,多則四五十萬,而且敢讀那麼多年,家庭肯定都是有相當經濟承擔能力的吧,十萬、八萬一個人的包機費用,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這麼小的孩子就出國生活,家長想的可能是這樣才能真正適應英語環境,外語能成為第二母語,真正融入外國社會。

但凡事皆有兩面,這些孩子從小接受的歷史、文化、價值觀完全與中國不同,長期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就更談不上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教育了,即使培養成人才,又會是建設誰去的呢?

當然最後更可能是東食西宿。

誠然,那些基層或者說底層的工人、農民甚至醫生護士科研工作者等等,他們有些人沒有出過國甚至。但是,他們在災難來臨時,不能跑,不會跑。是他們撐起了這個國家!他們現在的某些領域成就雖然不夠好,但是,我很感激,我知道這些歷史欠賬需要很久需要他們我們慢慢努力才能夠追上乃至領先。而他們一直在努力,不管你覺得有用沒有用,他們在努力,我們也在進步。

通過這次疫情以及以外的疫情,我真的覺得撐起這個國家是千萬個普通的不起眼,甚至被一些人看不起的底層人士和普通人,那些平常光鮮亮麗的包括有些明星跑的比什麼都快。而平常我認為很摳門的,家家戶戶老小都捐錢捐菜。

當然,話又說回來,在祖國面臨困難的時候,海外的一些華人華僑留學生也時刻心繫祖國,為祖國捐款捐物!希望這部分小留學生都夠平安,出於人道主義能幫儘量幫吧!大家對於留學生群體也需要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發表感想!


林挽清


我只說明一個事實:

幾年前,英國就開始引入中國的數學教育體系,說明一個問題,我們國家正在強大。覺得值得各位同仁們為之付出努力。

孩子終究是孩子,身上流淌著炎黃血脈,孩子無罪,在治病救人方面,中國作為相對安全的國家,是絕對可以接納這些孩子的。

孩子的家長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送孩子出國,都無關緊要。但是,如果讓國家買單就不道德了。有本事送孩子出來,就要有本事接孩子回來。起碼在孩子未成人之前,這是義務。


情繫祖國


英國的小留學生多生活在寄宿家庭,且家庭中多為老人。因此,學校停課後小留學生去處成為問題。網友的討論依舊是集中在小留學生回國問題,熱議不斷,大體討論還是集中在兩個方面:反對小留學生回國就盼著孩子下一步上學了,這個時候如果回國,疫情會不會再有變化?家長們反對小留學生回國,也是擔心我們上下共同努力了兩個多月的抗疫成果,好容易剛感覺到鬆了一口氣,就等著下一步孩子入學了。可現在如果突然這麼多的小留學生回國,如果跟前幾天回國的某些人一樣,不守規矩怎麼辦?


尚煜星球


國外的疫情現已經高達50多萬例,英國🇬🇧到中國的距離近上萬公里,如果是回來,一路長途跋涉、舟車勞頓的,感染的幾率會大增,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哪都不要去,自我居家隔離的好,不要給家人和國家增添負擔!



阿兵記事


回國以後這麼大的量沒辦法安置,父母更是容易被傳染,國內剛剛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在國外相對來說,我們提供物資援助,比較穩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