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的守舊思想,你該咋辦?

智造生活


其實面對父母的守舊思想,在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回應方式,如果我是在二十出頭的時候,多數都會選擇拖延的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拖著拖著就不了了之了,可能過段時間又會提起,但多數都會不耐煩的回覆父母一句:知道了,敷衍了事。如果年齡再大一點,面對父母的守舊思想,一般情況下還是會選擇抽點時間和父母聊聊的,聊聊自己心裡最真實的想法,畢竟父母都是希望我們幸福的。其實最後感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和父母聊天溝通,才能適當的把自己的想法滲透給父母。





影視的季節


父母長輩思想守舊,先不要著急,第一大忌就是隻會一味地頂嘴,或只是單純地說一大串話來辯解,這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若你的父母長輩本身就是一個思想守舊的人,那麼他們心中的一大要點就一定包含一個"孝"字.與其苦苦相勸甚至於大鬧一場,不如先留一個好印象給他們,首先要打好的就是溝通的基礎.

等待是很關鍵的,有時你甚至於要等待幾個月之久,所以說,誰能忍到最後,誰就是贏家,與長輩,特別是思想守舊的長輩溝通,一定不能操之過急.

在你打好了溝通的基礎後,不要著急一下子把你的思想你的心聲給吐露出來,不妨有一邊沒一撇地跟他們週轉一下,繞一下圈子,一點一點的把你的思想灌輸進去他們的腦子裡面.有時候不妨有意無意地讓他們接觸一些你想讓他們接觸的東西,但切記不能操之過急,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點,要慢慢來,一旦過火了,就前功盡棄了,並且以後再也不會有機會了.

日子久了,你就會發現其實跟長輩溝通並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其實,換一個角度來想一下,長輩的意見有時未必是你想的那麼快,只是因為他們早已過去了想你這般的爛漫青春,他們比你經歷過的事情要多很多,複雜很多,這致使他們不免用成人的角度去教育你,有時候或許你可以嘗試一下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一下整件事,兩代之間的溝通不僅僅是長輩們的事,做晚輩的也要學會理解和體諒做大人的難處.雙方都有屬於他們的世界,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思想和語言,不妨試一下接觸一下他們的世界,這樣,兩代之間的溝通才能更圓滿.


初與久歌g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你這問題其實每個年輕人都在面對。但是得界定父母的思想是不是真的守舊,還是他們的經驗咱們聽不進去?這是兩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有時候老一輩的觀點為什麼我們改變不了?是因為那是他們的經驗。換位思考,你是信你的經驗還是信新的思想?即便是重男輕女這件事都是他們的經驗之談。所以,不著急改變父母的守舊思想,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以前我們靠他們認知這個世界,現在他們靠我們認知這個新世界,就像對待孩子一樣慢慢跟他們循循善誘,用自己行為去影響他們,不用講道理把自己氣的半死。慢慢的,他們就會受你的影響改變的。這是長期的過程,一次兩次是轉變不過來的。我也是這麼過來的。加油!


舜若多


作為子女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和父母的守舊思想發生衝突,越是年輕衝突越激烈。但我們一定要分清楚,父母很多我們認為的守舊思想並不一定是守舊思想,而是我們自己沒有成熟的表現。下面我就不同的年齡階段該怎麼分清父母的守舊思想和如何應對?做出分析和闡述。

十二歲至二十二歲這十年是所有年輕人開始自我意識到初步形成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過程,特別是青春期,由於逆反心理的作用,父母越是管得嚴,孩子越認為父母的思維守舊,越不願意聽父母的。這個時期大多數情況下,不是父母的思想守舊,而是子女自己的思想很不成熟,並不瞭解生活的複雜性和艱難性。這個時期和父母相處,要儘量的聽取父母的意見,不要直接和父母發生語言和行為上的衝突。要多想想父母為什麼要求自己這樣做,這樣做的利弊是什麼?遇事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比如頭條百度等平臺向自己的同齡人和其他長輩請教。再結合自己得出的結論和父母的要求行動,一定會少犯錯誤。如果能堅持不想,時間久了就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才可以有理有據的和父母討論問題,爭取父母的認可。

二十三歲至三十歲這個時間段,子女已經完成了被教育的階段,開始了自己的社會生活。也經歷了一些人生的風雨,三觀已經形成,對什麼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我們的父母也四五十歲了,他們在新知識方面開始落後子女了。大多數父母的思想變的日趨保守。幹什麼事情都首先考慮的是穩妥可靠,不願意冒風險了。和這個時期的父母相處,一是學會傾聽,二是自己認為對的就一定要堅持到底。三也要學會借鑑父母的成功經驗。什麼事情都要平心靜氣的和父母交流,儘量講事實擺道理,而不是一味地反駁父母。

三十一歲之後,無論父母的思想多麼守舊,子女要做的就是在生活方面儘量的順從,而在思想上要儘量的獨立,特別是在事業方面一定要按照自己想的去做。當然你的想法是經過深思熟慮經得起考驗的。有很多子女非常想改變父母的生活習慣,甚至要改變父母守舊的思想,我認為是白費工夫。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父母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你所需要的改變會讓父母無所適從。還不如孝順孝順,只要不違背原則不給家庭帶來損失,順著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當子女們走上社會開始獨立的生活後,特別是成家立業後,要儘量的不給父母添麻煩,儘量的讓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要儘量的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要讓父母幫你帶孩子,不要讓父母資助你金錢,不要認為父母幫你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如果這些都做到了,父母的守舊思想就對你一點影響都沒有。你所要做的就是有時間多陪陪父母,多幫父母做他們已經不能做的事情。那麼你和父母的生活都會過得幸福美滿。


勇談生活


拗不過就不要硬拗,讓父母自己去守舊,我們聽聽就好了,堅持你正確的想法和主張,不過父母對你的建議還是關心,愛你的,即便是守舊了,也是出於一片好心,不要硬排斥,傷父母的心。



桃子生活記999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老一輩人的觀念是以前舊的社會經歷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輕易不被撼動。

到了這個年紀,莫要說平輩的朋友的話尚且聽不進去,晚輩的話若稍微帶刺,或者話語中有不敬之意,不罵你狗血淋頭已經算給面子了。

所以別想著去改變父母,一國尚且兩制,要有包容之心。其實父母長輩也有很多智慧的思想,你要去發現當中的閃光點。對於你自己也是有幫助的。


一葉淨心


父母思想守舊,是正常的,人得有傳統觀念。

從古到今,我國的不少傳統觀念,足見在減少,有的對,有的不對。

比如,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孝順,溝通,都己經起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了。

過去,我們小時候,是非常聽,也不懂什麼青春期的,我們每個人都讓父母打過。

還有,家中來客人,我們都不能上桌的。

我們也不從不敢頂撞父母的,但是我們生活的非常充實,愉快的,因為我們的父母有責任心,一直在管我們,教育我們。

等你們到老了,也會理解了,也會懷念父母的守舊思想和傳統觀念了。

最關鍵的是生兒育女,傳忠接代,也是孝敬父母的,我們是做到了。

不知年青的你們都做了什麼?


紅石榴4474


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

好多年以前,看了一個電視節目,講的是一個退休的工人家庭干涉阻止女兒理想的訪談節目。老兩口已經退休,沒有多少收入,就一個獨生女兒,女兒不去工作,不找對象,不深造學習,不在乎父母感覺,拿著家裡的錢滿世界去追男明星,老工人和老伴很努力的進行勸解,並且說的事情有理有據,節目主持人都被感動了。

若干年後有一次看電視,感覺畫面很熟悉,寫的是一個姓楊的姑娘,矢志不渝追求自己心中的明星,不但如此,父母賣血賣房,跟著女兒去追星,完成女兒的理想。仔細一看,就是若干年以前甘肅的那家子,而父親也一改管教孩子的心態:沒有辦法,就跟孩子去走吧。

後來全國人民都在關注這個事情,女孩所有的家當就是帶著他的父母趕路,世人在議論紛紛,認為窮其家業,背上蒼老父母不值得,也有一些人覺得應該支持,更有人捐錢讓他們到香港去追星,這時年老的父親說話了,隔空要求明星跟自己的女兒接觸一下,滿足孩子的理想。明星有德有義,在媒體的見證下,滿足了和女兒見面的願望,並且還照了一張相,發表在媒體上。而女兒在事後不滿意,說和明星一共同的時間太短,應該再給他加點時間獨處一下,父親又隔空對明星把這句話重複了一遍,並且以一個父親的身份再次懇求。事情沒有回覆,於是蒼老的父親投江自盡了。

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兩個朋友見面了,一個在南方杭州,一個在西北的烏魯木齊。杭州的那個兄弟在炒股上掙了一些錢,很充分得意,坐下推杯換盞。大凡南方的人在和朋友吃飯,聚會是最幸福的時光:搶說著他們當地的方言,描著自己掙錢殺豬(即宰客)的故事,滿桌子擺的是中華或家鄉高檔煙,吃著海鮮,吸吮口扎貝殼,美酒口滋上,快樂聲音隨著氣氛稍微起步。說了一些知心話,也喝了一些酒,感情更加熱乎了,烏魯木齊的就推心置腹對杭州說:兄弟,你也不管管你媽,他和村裡所有的老漢都搞過來了,滿世界的人都知道,60多歲的人了,做兒子的你得管呀…

自從吃過這頓飯以後,杭州的這個兄弟就再也沒有打過電話,曾經三天五天的交流,再也沒有了。

人的思想也沒有什麼守舊或先進之分,只是在生活中養成了一些習慣而難以改變,新的社會,自己很多方面難以融入。追星的事情是父母想盡各種辦法轉變不了孩子,就轉變了自己,明知道這是一個黑暗的結果,改變不了父母舔犢之愛,口有去用蒼老身體生命表達愛了。

兩個朋友,哪怕是夫妻,也不是任何話都能說的。一把年齡的老媽媽,做兒子的說是說,未必能聽他的話,打不是打的罵不是罵的,母親的做法也可能是對他父親的報復,兒子無法改變母親,只是希望兄弟朋友給自己留點臉,理解一下自己。


補言而蹊


自己能做主的,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解釋,也不掩飾。什麼叫代溝?可以溝通就不叫代溝了。

如果你是啃老族,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雖然是吃父母的,但你已經成年,還是勸你老實聽話,不要違背老人的意思,經濟不獨立的人,就沒有獨立的人格。

人沒有本事不要緊,就怕脾氣比本事還大,看不慣老人的守舊思想,也要看你有沒有那個資格啊!


sniper19870118


1.堅持自己,但是期間會挨父母各種不理解和批評

2.給講道理,但是基本講不通

3,遠離父母,逢年過節回家,多給家裡買東西和給父母買東西

4,嘗試理解父母,但並不是遵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