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黃巢起義,指發生於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農戶起義,起義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旱災災難,造成農民一無所獲,但是官府還強迫平民繳稅和服役,導致怨聲載道,被逼無奈,發起了這場歷時最久的農民起義。

這次起義動搖了唐朝的統治,結束之後唐朝的國力日漸衰落,黃巢起義聲勢浩大,起義採用的流動性戰鬥的方法,避實就虛,起義軍輾轉了大半個大唐江山,一路上打家劫寨,最終打進長安。一度佔領了長安,可最後還是失敗了,一是他一直是流動作戰,沒有後勤保障,缺乏作戰物資。二是起義軍後期的殘忍行為,直接導致了起義的失敗。

黃巢起義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黃巢起義

但是除開這2個原因,黃巢起義的結果,還導致喪失了大量領土,這些都是中國人永遠的痛。今天來分析下黃巢起義所產生的各種後果。

一、黃巢起義讓唐朝再度分崩離析,進入五代十國

黃巢起義的結果是嚴重打擊了唐王朝的執政,黃巢起義被打壓下來之後,唐代並沒有從這次事件中緩過神來,僅僅二十多年後,唐代就亡國了。而唐朝滅亡之後,中國就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階段。

黃巢起義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黃巢起義

大家都知道,五代十國階段的中國,是一個四分五裂的戰爭時期,連年打仗,百姓食不果腹,讓人們從開始的贊成起義變成了憎恨,起義不但沒有給百姓帶來好處,反倒讓百姓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淵當中。

二、黃巢起義駭人聽聞的吃人行為,透露出農民起義的劣根源

黃巢起義的吃人肉行為,始終釘在了中國歷史的恥辱柱上,不管怎樣都沒法把黃巢從這樁惡性事件中漂白出去。黃巢在攻佔廣州後殘害了幾十萬外國商人,在佔領長安後又放任屬下殘害了城中的老百姓。

《舊唐書·黃巢傳》載:“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在圍堵陳州時,將人連皮肉戴骨頭放在碓臼中舂成肉漿,以供士兵食用,所作所為令人髮指。黃巢這時的軍隊數量有幾十萬,那究竟要吃多少人才能夠?大家可以算算,真的是細思極恐,這樣的數量在歷史中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吧。


黃巢起義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不第後賦菊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做的這一首詩寓意是展示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可最後的結果盡是諷刺,而這樣的行為也直接導致了起義軍的分崩離析,起義的根本是什麼?是農民,現在吃的誰,也是農民,這就是自相矛盾的,再加上佔領長安後不思進取,所以起義軍很快的就失敗了。

三、黃巢起義的失敗,讓領土丟失

黃巢起義,沉重打擊了唐代的執政,使唐代沒法正常地管理地方政權,導致了藩鎮割據,使中國失去了越南。非常是黃巢佔有廣東省,廣西省和湖南省的時間裡,官府無法向這種地域外派,交替官員,對處在邊境線地區的象郡更是如此。朱溫代唐之後,越南就相當於徹底獨立出去了。

總結

綜上所述,本身被廣大農民寄予厚望的一次農民起義,最後變成一次徹頭徹尾的反動暴亂、吃人不眨眼的惡魔行為,因為它並沒有讓社會向前去發展,反而讓社會階層倒退了,吃人行為無異於同胞自相殘殺,而有黃巢起義產生的蝴蝶效應,領土的丟失,陷入大分裂的五國十代,都深深的刺痛了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