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人造板產業向“綠”而行

——河北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樣本27

文安人造板產業向“綠”而行

19世紀中葉,德國首先建立了膠合板廠;1914年,美國用磨木漿下腳料生產絕緣板,並建成絕緣纖維板工廠;1958年我國開始試製纖維板,6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建立溼法纖維板廠,70年代初建成幹法和軟質纖維板生產線;80年代末,人造板產業在河北文安縣起步,歷經30年,成為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板材生產基地。

一、幾個數據說明文安人造板產業的地位

文安縣人造板產業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末,頂峰時期有人造板生產企業2000多家,如果算上產業上游的扒皮廠、鋸板廠、制膠廠等,企業數量達5000餘家,從業人員10餘萬人。這裡生產的刨花板、密度板、細木工板、建築模板等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房地產、建築裝修、傢俱製造等行業。

目前,全縣規模以上人造板生產企業有138家,從業人員8萬人,2018年的人造板產值229億元。河北文安與山東臨沂、浙江嘉善和江蘇邳州並稱我國四大膠合板生產基地。全國每生產七張人造板,就有一張產自文安。文安成為全國四大人造板產銷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板材之鄉”。2018年,貢獻稅收5.3億元,佔全縣稅收的30.5%。

文安人造板產業向“綠”而行

文安縣人造板產業以左各莊鎮為中心,輻射灘裡、大柳河等鄉鎮,通過30多年的規範治理和創新發展,人造板產業發展成為以品牌企業為龍頭,眾多中小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當前,文安的人造板產業已經由起初的自發經營、低端運作發展成為園區化管理、集群化發展,雄厚的產業基礎為建立中國綠色板材深加工產業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壯士斷臂,產業向“綠”而行

人造板製造企業有兩大汙染:一個是為熱壓機提供高溫蒸汽的燃煤鍋爐燒煤產生的二氧化硫,這個主要通過實現集中供熱和換裝燃氣鍋爐來進行環保改造;另一個是熱壓機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主要是通過加裝空氣淨化設施來實現達標排放。隨著長期以來的簡單粗放式發展,人造板產業帶來的環境汙染、行業無序競爭等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規範人造板產業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從2017年開始,文安痛下決心,採取取締燃煤鍋爐、清理“散亂汙”企業等措施,出臺了人造板企業達標改造8個方面、20條標準,對人造板產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規範治理。關閉1800多家汙染小廠,同時鼓勵大企業兼併小企業,引導企業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斷掉汙染源。告別“灰頭土臉”,產業向“綠”而行。

如今的文安人造板產業,雖然企業數量從2000多家降到了200家左右,但是技術提升了、標準提高了、環境變好了、貢獻增大了,一個傳統產業在“華麗轉身”後迎來新生。

文安人造板產業向“綠”而行

金秋木業有限公司把環保建設作為企業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科學施治,增強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內在動力。公司不斷對企業防塵降汙設施更新改造,提標升級。3年來投資1800萬元為各車間安裝了布袋除塵,旋風降塵、脫硫脫荃設施25臺套。2015年該公司又投資800萬新上了6座環保脫硫塔,該塔可對生產車間的粉塵、甲醛和煙霧等氣體進行收集和無公害排放,實現了企業汙染物的達標排放。

廊坊大地木業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最專業生產清水建築模板的企業。2017年,公司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環保設備提標改造,改造後的車間內再也沒有“塵土飛揚”的場景,各項排放指標均達到了國家規定排放標準,實現了生態質量和經濟效益雙提升,粉塵、廢氣等排放值達到國家標準,成為業內環保整改的標杆。

文安宜美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無甲醛負離子傢俱板系列板材,採用自主研發的無醛植物蛋白膠技術,與無醛基板形成完美結合,不但具備不釋放甲醛的優勢,同時還能淨化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人造板企業環保水平的全面提高,大大改善了文安的空氣質量,2017年,文安的空氣質量連續6個月保持廊坊市第一。

三、由自發經營到自主研發

近年來,文安縣的板材市場基本上處於相對飽和狀態,品牌之間競爭白熱化,發展瓶頸成為各企業面臨的攔路虎,而且板材行業可複製性強、門檻較低,一些小企業生產的低端廉價產品,對正常的市場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針對此情況,文安縣不斷引導人造板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篩選出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性好的企業,重點扶持其建立內部研發機構、推出自主研發產品。

文安與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合作,共同組建了文安木材工業技術研發中心,引入國際國內傢俱設計頂尖力量,構建文安傢俱行業協同創新平臺,為企業提供戰略諮詢、產品設計、終端形象設計、營銷推廣以及智能傢俱開發等全方位設計研發服務。

文安人造板產業向“綠”而行

面對人造板產業層次低的問題,當地企業主動有序轉型,加快轉型。政府出面,組織技改資金16億元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同時鼓勵有條件企業採取兼併、重組的方式擴大生產規模,依託國家級人造板研發中心優勢,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行業話語權。

走進文安木材工業技術研發中心產業文化陳列室,這裡的保溫板、生態板、水泥板、刨花板等各種人造板材,是以玉米秸稈、建築垃圾、蘆葦為原料製造的,代表著文安人造板產業的發展方向。目前,該中心已研發和推廣的有12項技術成果,其中大豆蛋白無醛膠、單板乾燥及生態板阻燃技術等3項技術已經取得明顯效果。文安縣充分利用研發中心這一平臺,通過政府搭橋、專家引路,廣交天下名士,一個傳統產業在“華麗轉身”後迎來新生。

近幾年,文安還大力推進人造板產業的品牌建設,全縣已湧現出“金秋”“玉順”“紅星”“民豐”等一批省級名牌產品,帶動人造板產業持續做優做強。

金秋木業公司開發研製的綠色環保的“金秋”細木工板各項性能指標均優於國家標準,為中國建材行業十大品牌之一;天華密度板有限公司的連續平壓生產線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洪寬木業生產的貼面板被中國裝飾材料協會列入《綠色品牌推薦》名錄。

品牌建設成為人造板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宜美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靠著高端的板材製造,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無甲醛多層板,無甲醛負離子傢俱板、裝飾板為主導產品,集研發、生產和營銷為一體的國內領先的環保人造板材生產企業。在文安人造板產業聚集的“左柳灘”區域,像宜美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樣走高端路線的企業正在崛起。通過淘汰落後產能、堅持科技創新、實施政策引導等一系列的頂層設計,文安的人造板產業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四、產業觀察

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為原料,經一定機械加工分離成各種單元材料後,施加或不施加膠粘劑和其他添加劑膠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壓制品。主要包括膠合板、刨花(碎料)板和纖維板等三大類產品,其延伸產品和深加工產品達上百種。人造板的誕生,標誌著木材加工現代化時期的開始,使過程從單純改變木材形狀發展到改善木材性質。這一發展,不但涉及全部木材加工工藝,需要吸收紡織、造紙等領域的技術,從而形成獨立的加工工藝。此外,人造板還可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1立方米人造板可代替3~5立方米原木使用。

人造板的發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世紀初,羅馬人已熟知單板製造技術與膠合板製造原理;1812年法國人發明了單板鋸切機;1834年,法國又頒佈了刨切機專利;1844年以後,經過改進的旋切機在工業生產中正式使用,此後旋切機不斷改進,促進了膠合板工業的發展;19世紀中葉,德國首先建立了膠合板廠;1898年英國首先在圓網造紙機上製造成半硬質纖維板;1914年美國用磨木漿下腳料生產絕緣板,並建成絕緣纖維板工廠。

我國1958年開始試製纖維板,6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建立溼法纖維板廠,70年代初建成幹法和軟質纖維板生產線,1980年開始生產中密度纖維板。

文安人造板產業向“綠”而行

隨著科技進步和人們消費的多樣化,人造板的發展趨勢呈現各種人造板之間互相滲透,加上覆合板的出現,分類概念逐漸模糊,各種板材之間的界限也逐漸打破。

新一代的人造板,其組成單元和結構方式將會按特定的要求經過預先設計製成,產品設計概念將進入人造板工業,複合結構和定向結構尤將經過產品設計。這將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木質材料的利用率並擴大其用途範圍。

人造板工業所用的材料,也將由單一型向複合型發展,此時人造板在數量上和品種上定會急劇增長。現在人造板所用的木質材料可按其形狀從單板直到最小的木纖維分成14種,如果人造板板坯結構由單一型改變為二元型和三元型(即用2或3種不同形狀的木質材料組成板坯),則14種形狀的材料可製出上千種產品。而當前國際市場上的人造板品種僅有64種,中國包括正在試產的品種在內僅18種,已有的產品大都系單一結構,這說明人造板開發的潛力還很大,如果再進一步發展木質材料與金屬、塑料、非金屬礦物等組成的複合結構,可以預料到人造板工業的前景將更為廣闊。

文安縣人造市場處於相對飽和狀態,這是由於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後,正在尋求新的可替代產品。同時,隨著居民消費能力的增強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漸漸使消費者更多選擇實木傢俱。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造板產品消費追求環保、綠色、生態的新型消費模式,綠色生產、綠色消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造板產業也迎來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它的健康發展需要五個堅持:;

一是必須堅持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綠色經濟理念,與區域生態承載能力和環境空間容量相適應,注重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實現綠色增長,推動產業升級。

二是必須堅持以林木等生物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立足點,合理有效利用林木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三是用途多樣化。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理性消費和正確價值觀,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新趨勢,發展與人造板產業相關聯的裝配式家裝、訂製傢俱、建築鋁模等項目,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是堅持生產現代化。人造板加工產業競爭力與產業技術水平息息相關,為克服人造板產業發展的低水平發展瓶頸,實現高產出、低排放的目標,人造板機械要實現大型化、高速化、自動化和高新技術化。

五是發展定製化生產。隨著人造板行業市場發展需求,傳統的木皮上油漆在家裝領域基本消失,新型產品生態板,給家裝市場帶來的好處是產品花色樣式新穎多變,可根據客戶審美需要進行定製,從消費者下單、設計、生產傢俱都將在工廠完成。

文安人造板產業向“綠”而行

在與人造板相聯繫的優化木、改良木的發展方面,針對人工速生林木材存在易腐、易燃、易變形等缺陷,以楊木等速生林木材為原料,採用先進的木材優化技術依託高科技環保型工藝,可生產出各種標準的優化實木地板料、優化實木板材、優化防腐木材、優化難燃木材、優化集成材等。它被稱“定向性能提升實木板材”,英文縮寫:OPP。OPP可成為天然珍貴樹種的理想替代品,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高端傢俱、地板、家居裝飾、戶外景觀、車船內飾、遊艇甲板、木結構建築等領域。整個生產過程清潔無汙染,產品環保無毒,是木材改良使用的革命性技術,生產和使用過程都屬於綠色環保範圍。其中,原色材料可直接用於食品放置或外包裝,產品完全可循環再生,並對空氣和水不造成任何的汙染。由於此技術可以使用原本利用價值不高的人工速生林為原材料,所以OPP目前已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木材原料替代加工技術。

河北省的河北優林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愛美森木材加工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在全國率先生產優化木,已在香港上市,這或許代表了人造板的發展方向。

五、頭部企業

1.河北金秋木業有限公司

河北金秋木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84年,是一家專業生產人造板材的大型企業,有職工25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96餘名,企業資產總額3.2億元,技術裝備和技術水平居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幾項技術屬國內和全世界首創。公司實施林板一體化戰略,建有萬畝林場。現

擁有4條人造板生產線,年可產各類人造板15萬立方米,主要產品有“金秋”牌細木工板、刨花板、裝飾貼面板、中密度板等四大系列幾十個品種。“金秋”牌細木工板各項性能指標均優於國家標準,成為中國建材行業十大品牌之一。2019年10月獲准加入林業產業標準化國家創新聯盟理事單位,公司產品取得了《採用國際標準認可證書》、《採用國際標準產品標誌證書》,曾獲得河北省民營科技十強企業稱號。

2.河北宜美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宜美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無甲醛多層板、無甲醛負離子傢俱板、裝飾板為主導產品,集研發、生產和營銷為一體的國內環保人造板材生產企業。旗下無甲醛負離子傢俱板系列板材採用自主研發的無醛植物蛋白膠專利技術。於2012年結合新型三聚氰胺飾面功能性技術,負離子淨醛飾面技術被應用到宜美康系列產品中,與無醛基板形成完美結合,開發出國內高科技功能性板材“無甲醛負離子傢俱板”,集人造板材無甲醛添加技術與微輻射生髮技術於一身,顛覆傳統人造板材概念。

2002年,公司成為瑞典宜家家居東亞地區多層板指定供應商。 2006年,宜美康通過與宜家合作,開始研發無甲醛膠合板的工業化生產,並於2009年3月順利通過了美國CARB認證,獲得NAF無甲醛添加級別,成為全世界第十六家通過CARB認證的企業。

宜美康將產品通過宜家全球近400家超級賣場的平臺銷往世界各地,2012年宜美康品牌系列產品正式進入國內市場,並於同年與鄭州宇通客車集團建立合作,用於校車的內飾板材。

3、河北嘉潤木業有限公司

河北嘉潤木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3年,是中國北方最早的膠合板生產廠家。公司主要生產各種規格及材料的清水建築模板、膠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並生產紅木傢俱、酚醛膠、煤炭、覆膜板用浸漬膠紙以及各類複合紙、牛皮紙等。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並通過了FSC森林體系產銷監管鏈認證。公司板材年產量18萬立方米,酚醛膠年產量1.5萬噸,浸漬膠紙500萬張,年產值約4億元。

公司擁有自主進出口經營權,產品出口到美國、比利時、迪拜、法國、英國、德國、香港、韓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銷售額達到2000萬美元。產品被三峽工程、秦嶺核電站、呼市大學城、法國大使館、城市輕軌工程等重大標誌性建設廣泛採用,在中國膠合板市場的佔有率遙遙領先,被中國建材市場協會任定為“綠色建材產品”“質量達標合格產品”及“名牌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