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創新適應新形勢 自行車產業向“融”而行

“目前,我國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近4億輛、電動自行車近3億輛,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電動自行車年均產量超過3000萬輛,年產值超過千億元。”這是在近日中國自行車協會召開的2019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上透露出來的消息。

自行車行業持續健康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的同時,一些新動向和新問題也在出現,比如自行車行業如何創新,以便適應消費市場新形勢?如何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在未來的交通體系中,自行車將佔據什麼樣的地位以及市場空間在哪?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在會上進行了深入探討。

創新適應新形勢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全國自行車製造業主要產品中,兩輪腳踏自行車完成產量2999.9萬輛,同比下降7.6%。雖然總產量下降,但產品結構也在悄然變化。

“從我們的體會看,通勤車在下降,學生車在提升,山地運動車在大幅提升。”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總裁王朝陽說,在後共享時代,傳統自行車市場規模持續縮減,行業集中度提升,新生物種包括平衡車、滑板車、助力車開始增多。在這個過程中,對傳統自行車生產企業而言,拼的創新。

新技術是創新的重要內容。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認為,自行車行業要提升創新能力,加快產學研用結合,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要加大技術攻關,重點突破變速器、輕型新材料、新型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推進產業整體水平提升、結構優化。

新技術有內部的技術改造和研發,還有外部新技術的嫁接。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表示,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尤為關鍵的是,新能源、新材料、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自行車行業的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大數據的應用讓行業創新變得更有支撐。

綠佳車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應洪波介紹,比如,通過新技術的接入,我們可以精準地知道每個經銷商手頭現有多少庫存?哪個顏色、型號的產品要多備庫?以此使產供銷更高效。新技術不僅能使產品設計上更加符合消費者需求,更能在經營、管理、製造過程中降低成本。

此外,要適應新的消費形勢,還要創新營銷模式。王朝陽表示,新的營銷模式已開始在自行車行業慢慢產生,簡單說就是用數據分析找到目標用戶。數字化營銷最大的關鍵是讓數據隨時被分析,讓數據隨時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新中,一定要充分理解人的需求。如果不充分結合用戶需求,而是一味地進行創新疊加,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金通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鄭光說。

融合開拓大市場

自行車行業的發展,需要有市場的壓力,需要有內部創新的動力,也離不開上下游產業的助力。浙江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捷認為,創新不是孤立的。我們不要僅僅侷限於行業本身所思所想,而是一定要和其他行業相互融合。

劉素文認為,新技術與製造業加快融合,深刻影響著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自行車行業也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和最大力度的產業鏈、價值鏈的重構。要大力推進跨界融合、上下游產業融合,大力加強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有機融合。要推動自行車產品形態、兩輪出行模式、管理運行方式的深刻變革,激發增長潛力,拓展更大市場。

互聯網企業與自行車製造企業的融合,可以說是其中的典型。滴滴出行兩輪車事業部創新業務負責人宋志偉表示,作為行業的新進入者,滴滴出行將發揮自身優勢,提供用戶需求的數據化,包括車輛生命週期的數據化,和自行車製造企業一起,製造更好的車,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滴滴出行總監祝振江認為,共享模式改變了原來的製造企業直接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賣給消費者的模式,實際上是服務業融合了製造業。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企業和自行車行業上下游企業相互融合,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智慧出行新生態。

作為服務業的物流配送企業,在和自行車企業合作中更是擦出了不少火花。蜂鳥即配“蜂鳥裝備實驗室”負責人楊茜提到了對相關設備的需求和關注。“一天中,我們的騎手幾乎10個小時以上都在車上,對車輛本身和電池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此外,包括後端的服務系統比如維修和換電等,都與自行車企業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她說。

對此,張崇和認為,要樹立融合發展新理念,推行“製造+服務”模式,打造服務型製造平臺,催生產業新形態。要堅持開放包容,拓展合作空間,建立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共同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找準未來發力點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雲虎表示,我國自行車行業經過多年努力,在生產技術、工藝、產品質量以及智能化等方面有了明顯提高。自行車產業的不斷壯大對解決城市汙染、緩解交通擁擠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推動經濟綠色增長、增強民生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

即使如此,在很多地方,自行車的出行環境並不友好,包括自行車在內的慢行交通所需要的空間和路權得不到充分保障。

劉素文表示,自行車、電助力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是踐行低碳理念、推動綠色交通和打通微循環的有效載體,是現代社會交通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要積極運用相關資源,由下至上努力創造良好的、可預見的營商環境;要在“綠色出行、智慧交通”的大體系中找準新定位,為完善城市現代交通體系做出新貢獻。

在社會交通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過程中,自行車行業企業有什麼機會?可以肯定的是,通勤車和運動車還有不小的市場空間。

天津富士達集團中國內銷市場總經理景毅龍表示,從內銷市場來看,雖然近幾年通勤類產品在下降,但很多人上下班還是需要通勤車,尤其是品質比較穩定的通勤車。對此,富士達以出口韓日的產品標準,對內銷通勤車進行了改進,一方面增加了客戶對產品的認可,另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盈利。

與此同時,運動自行車市場商機不小。《2019年中國運動自行車調查報告》顯示,多個品牌表示今年銷量尤其是運動自行車增長顯著,捷安特1月至8月自行車銷量增長20%,閃電specialized中高端市場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長。

運行自行車的成績也說明了自行車產業與體育運動結合的無限可能性。據瞭解,在產業大會上,中國自行車協會還與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手為自行車產業和運動的發展創造更多機遇與空間。

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主任劉佳說,希望和鼓勵自行車裝備企業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運動賽事當中來,通過培育賽事,通過與賽事積極地配合,共同打造賽事品牌的同時提升企業品牌的知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