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交易為什麼說是最難成功的?

趨勢投資是最賺錢的交易,也是最容易失敗的交易?


在投機領域,對於趨勢投機的討論恐怕是最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究竟趨勢投機有沒有理論依據?可否作為一種值得信賴的投機方法?我想從統計學和概率論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黑袋抽球問題


趨勢交易為什麼說是最難成功的?


如上圖所示的袋子,裡面裝滿了10000個黑球和白球,比例不確定,並充分混合使黑球和白球均勻分佈。現在,我們從袋口順序拿出十分之一的球,也就是1000個。發現有300個黑球,700個白球,我們是否可以認為: 這個袋子裡大概有7000只白球,3000只黑球?根據抽樣統計原理,只要黑球白球在整個袋子裡分佈是均勻的,這個結論就是成立的。


趨勢交易的統計學解釋


趨勢交易為什麼說是最難成功的?


上圖展示了某資產價格在整個週期內的走勢,投機者在之前並不知道整個週期內資產價格會怎麼走,在選擇投機方向之前,可以先對週期開始後的某一小段時間進行觀察。如果被觀察的T1區間,資產價格出現上漲,說明在這一段時間裡,買入力量強於賣出力量。我們是否可以推斷出,在T2區間買賣雙方力量也是類似的分佈?這跟本文開頭部分所描述的,黑袋抽球的問題是類似的。如果這種推斷成立,是否在觀察區結束後順趨勢建倉,持有到週期結束時,就可以大概率盈利?我過去了解的一些趨勢投機的理論,大多是從物理學(動能、勢能)和心理學(壓力、支撐)的角度來解釋,聽上去很容易理解,但都經不起推敲,唯有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解釋,才勉強可以接受。


趨勢交易為什麼說是最難成功的?


趨勢投機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1、投機標的選擇根據黑袋抽球的理論,要保證樣本與整體的相似性,就要保證球樣子足夠多、分佈足夠均勻。用在投機品種的選擇上,應當符合以下標準:

【參與人數足夠多】在參與人數足夠多的情況下,很難有一種力量能夠指揮他們集中在某個時段買入或賣出,才有可能在買賣動作上較為平均地分佈在整個時間段。參與人數多,好消息/壞消息的擴展過程才有足夠縱深,趨勢才能持續足夠的時間和幅度。如果是股票指數,包含的股票類型要全面,不能某一個行業獨大,造成指數失真。

【波動足夠大】波動大才有足夠的價差收益,才能覆蓋交易成本和衝擊成本。

【交易成本足夠低】長期頻繁交易累積的交易成本非常可觀,降低交易成本對提高績效作用非常大,交易成本主要是指手續費、佣金、買賣點差等因素。


2、時間週期選擇問題時間週期的是否可以選擇任一跨度?1分鐘、1小時、1天、1周、1年、5年?時間週期選擇太短,樣本空間不足,就有抽樣統計失效的問題;時間太短,資產價格的波動幅度有限,交易成本高,很難獲利。時間週期選擇太長,持倉時間過長,所謂夜長夢多,未知因素就越多,越容易破壞原來的統計結果,抽樣統計容易失效;持倉時間長,交易次數太少,驗證某個策略的時間成本太高,也是不可行的。究竟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週期?要根據標的的性質來決定。標的換手率越高,交易越頻率高,週期選擇應該更短;比如股市、期貨,以天和小時為單位就可以。標的換手率越低,交易越頻率低,週期選擇應該更長;比如房地產,以年為單位比較合適。


3、觀察區選擇問題我傾向於選擇自然交易週期的開始段作為觀察區,比如每天開盤、長假後開盤的某段時間,這段時間參與交易的人,一般比較有主見。他們參與交易的根據來自於場外,屬於消息靈通人士,更能反應市場真實的供需狀況。在盤中參與交易的人,很大一部分是根據盤面來決策的人,少了一些主動性。


4、觀察區被汙染的問題觀察區被汙染,是指一些公開的外部因素引起觀察區的價格波動,導致觀察區數據無效的情況。比如,外盤大漲引起內盤高開,這種情況會導致買入力量過度分佈於開盤時間點,數據就沒有代表性;如果外盤大跌,我們仍然上漲,就很厲害了,這種情況可以重倉參與。總之,要確定觀察區的行情波動是否屬於市場的自發行為,如果不是,則不能採信,就要放棄本次機會。


趨勢交易為什麼說是最難成功的?


5、持倉過程的應對一旦建立了倉位,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大多數情況下,持倉期間沒有必要加倉、減倉、止盈和止損,持有初始倉位直到持倉時間結束平倉即可,一旦加入了太多操作條件,就會患得患失,導致操作變形。只有一種情況,需要提前止盈,就是你認為趨勢投資者已經過度介入,導致標的價格直線漲跌並放量的時候。例如做多時,股指期貨貼水大幅收縮甚至溢價的時候。這個情況你不走,可能被反趨勢套利者割韭菜。有人說,價值投資一定是優於趨勢交易的,趨勢交易就是賭博!我100%同意這個觀點。可問題是,發現價值可能比預測走勢還要難得多。由於散戶認知不完備的問題無法解決,在價值投資方面,就算你想努力都找不到方向。價值投資者篤信自己知道上市公司的方方面面,可這是真相嗎?價值投資者舉出無數個牛股,比如格力、茅臺、萬科、平安。但你把自己置身於歷史當中,如何保證自己不會選擇長虹、銀廣廈、長安汽車、康得新?就算你選擇了茅臺,如何保證中途不賣出,現在PE已經40倍了,你還要不要持有?別提巴菲特,人家是企業家好不,他可以影響企業的價值,首先是價值的創造者,其次才是價值的追隨者,國內的段永平這類人物也是類似的情況。


做人,做事都要順勢而為,交易也是一樣,順著趨勢的方向開倉是最舒服的賺錢方式,例如最近滬鎳的空頭趨勢。說是最容易失敗,其實應該是說最難堅持的,因為為了確認趨勢的真假,趨勢交易往往需要不斷的去試錯,那麼這就造成在真正的趨勢出現之前必然會遇到許多假信號,從而導致交易者來回止損而不能堅持,失敗收場,有時候甚至會連續一個月到半年都如此,完全擊潰趨勢交易者的信心!這就是人人都知道要順勢而為,但最終很少人真能做到的原因。如何克服呢?我認為是要多吸收前人的知識經驗,看看成功的交易者是如何應對的,學以致用,你終將會與趨勢為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