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這位80後的差距爲何那麼大?

都是“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這位80後的差距為何那麼大?

東風破

少年強,則國強。

民企興,則國興。

過去千百年來,中國就有著厲行社會擔當的傳統;改革開放40年來,最為傑出的民企仍不乏對這份精神的踐行。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未必!10月24日,“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重磅發佈,從改革開放早期的創業者任正非、曹德旺,到傳統的實業家宗慶後、梁穩根、李書福,再到互聯網界代表人物馬雲、馬化騰,他們要麼足以代表一個時代的精神,要麼還在繼續引領未來。

不過,同在一天發佈的另外一份榜單,榜首人物背後的企業卻站在了社會責任的對立面——《2018胡潤80後富豪榜》中,創業僅三年的拼多多憑藉火線上市,使黃錚一舉成為80後新首富,我國也由此多了一個“史上最快達到近千億財富的企業家。”


都是“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這位80後的差距為何那麼大?


沒錯,80後,風華正茂,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更是近些年被推崇備至的時代符號;的確沒有錯,如果你要講財富積累,拼多多的確成就了一個一代後浪推前浪的勵志故事。然而,拼多多的精神內核是什麼?推動社會進步的價值何在?如果說企業是創始人創業精神或價值觀的外化,那麼站在拼多多背後的那個成功的創業者,是否真正值得效仿?

打開拼多多,山寨商品撲面而來……這種體驗在一個正常的現代公民眼中,且不論是否順應了很多人的消費需求,至少,它與一切美好的價值觀無關,而且成功地站在了知識產權的對立面。“我們核心不是便宜,是滿足心裡佔便宜的感覺!”黃錚給拼多多的“另類”定義,像極了站在街頭耍把戲的各色商販,雖然看客滿滿,但卻難免被更多人嗤之以鼻。

明明是難登大雅之堂的狡黠,在招股書上,拼多多的價值觀卻能夠以清流一般的質樸示人……拼多多的招股書上赫然寫道:「拼多多核心價值觀是本分」。拼多多對價值觀的表達如此含混,只能有一種解釋,雖然是赴美上市、面對的是國際投資者,但既然一切美好的價值觀似乎都與拼多多的口碑、形象反差過大,與現代經濟的倫理有違,還是從農耕社會找個看起來接地氣、喜聞樂見的詞彙吧。

拼多多大可以用暴漲的人氣證明自己的成功,但對此,國人千萬不要有什麼誤會,不要以為這是拼多多是市場化的,更不要只看到發達國家市場自由的一面,因此就認為社會責任、價值觀什麼的,都可以放一放。


都是“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這位80後的差距為何那麼大?


相反,一個尊重市場、激勵創新的發達經濟體,它的企業恰恰是最講社會價值的,只不過,除了自我約束,這些企業還有成熟的社會價值觀給予的軟約束,還有法制帶來的剛性約束。否則,你以為谷歌、蘋果這些偉大的公司,為什麼能夠專注創新,並且得到格外的尊重?否則,今年8月初,為什麼拼多多成功赴美上市的僅僅幾天之後,就有美國六家律師事務所分別宣佈,要代表投資者們展開對拼多多的集體訴訟。在我們看到拼多多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成就了一位市值近千億財富的企業家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關注一下,拼多多還創造了什麼史上之最?

拼多多和他的創始人,絕非市場先生選定的人生贏家。相反,拼多多在拋開社會責任這個“包袱”的同時,也打了市場先生的耳光——君不見,當前,以阿里代表的電商在完成對線上秩序的構建後,早已脫胎為技術底色鮮明的商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者,新零售思維下的線上線下融合,則是在推動市場秩序的又一次全面升級,而拼多多之於現下的商業,只是那個冒失闖入、意欲破壞或拉低市場競爭秩序和層次的攪局者。

個人與企業的成就幾何,在於能否踏準時代的節拍。一份改革開放40年百位傑出民營企業家的榜單,不只是對民營企業時代貢獻的肯定,也是對野蠻生長的否定。而拼多多,如今失去的不只是價值觀,更是時代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