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衡山名勝考之:嶺、巖、洞、壇、臺、溝、坪

西嶺,在山右,天柱峰側,張南軒記雲:出西嶺,過天柱。

南嶺,在山前,今稱橫嶺。


開雲嶺,在縣治北,韓文公過此,陰雨默禱,雲開,故名馬嶺,在縣治南三十里。


排子嶺,在明月峰後。


羅漢嶺,在黃華坪,一峰聳秀如觀音,為後嶂十八圓峰拱之,如羅漢,故名。黃華老人道場枕此。


大禹巖,在雲密峰下,禹治水致齊於此,故名。

聖燈巖,在金簡峰,舊傳此山有珊瑚芝,陰晦之夜有燈光搖動如人秉燭之狀,俗呼聖燈。

黃帝巖,在金簡峰下。

懶殘巖,在煙霞峰,與李鄴侯書室相近,巖前有泉一掬。

伏虎巖,在雲隱峰,一雲在靈應峰下。

把針巖,在祝融峰。

觀音巖,在碧蘿峰下,昔羅念庵先生居此,故巖畔有念庵松。

祖師巖,在祝融峰下。

仙岩,在仙岩峰。

田真藥巖,在喜陽峰,田真諱良逸元和中修行於此。後得道。

劉根先生藥巖,昔有仙人劉根居之,在九仙宮西北,頗甚深邃,亦殊異之境。

聽月岩,在講經臺下。

白雲先生藥巖,在九真觀西,開元中司馬天師承禎本號白雲先生,後授真一先生,嘗於此修行。

九子巖,在九女峰。

上清巖,在岳廟後。

爛柯巖,在煙霞峰,下有大悲閣,蓮池,高徒直指習靜,其中十餘年日禮,大悲懺蔡承植曾鳳儀,俱有石記。隱身巖,在擲缽峰。

夕陽巖,在石榴峰下。

夜光巖,在祝融峰。

獅子巖,在天柱峰下。

拾穗巖,在雙石峰,華林禪師拾餘穗,令二虎負之入巖,故名。

白石巖,在白石峰。

淨瓶巖,在煙霞峰,原知休居此。

白鶴巖,在白鶴寺後。

天聖巖,在衡陽西南四十里,申真人得道處。

朱陵洞,在紫蓋鄉第八都,石刻朱陵太虛大字,為道家第三洞天。山上有泉至洞門,如垂簾狀。白玉蟾詩云:天上珍珠直下垂,更無鉤箔惹塵埃。青鸞白鶴從教入,紫詔黃封不用來。夜月祇為蘇鄺照,曉峰多為葛黃開。縱饒展掛長千尺,莫掩羅浮紫翠堆。《九仙》雲:此洞與羅浮相通。

舜洞,在安上峰,舜南巡至此,故名。洞前石壁有靈巖二字。

靈境洞,在黃庭觀右,洞深遠可穿過,舜洞今茅塞之矣。

元明洞,在觀音巖,今架屋其上,洞為堙塞。

朱陵後洞,在石鼓山,相傳有仙從此入南嶽,朝往暮歸,今塞其洞門。抱黃洞,在長沙嶽麓峰下,相傳晉時有妖蟒居此。九真洞,在碧岫峰下。

白雲洞,在吐霧峰,一雲在白雲峰下。

妙喜洞,在岣嶁峰。

玉清洞,在岳廟後。

雷洞,在岣嶁峰。

毗佛洞,在芙蓉峰後,往往有佛光顯現於望日亭,見之甚確。竺庵禪師曰:山形似洞,故以洞名。週迴五十餘裡,相傳即古禹王城也。

黃藥洞,在嶽山西北。

石室五,一在石囷峰,一在天柱峰,一在天堂峰,一在靈藥峰,一在崱屴峰。

青玉壇,即會仙橋,俗呼試心橋,昔朱晦庵張南軒同遊仙人橋即此。路並石側,足以入前。崖挺出,下臨萬仞之壑,真南嶽奇勝處也。

白壁壇,即光天壇,在祝融峰,今改為上封寺。

尹真人壇,在嶽觀北百餘步,真人諱道全上升之處。禮斗壇,一在黃庭觀魏元君禮斗處,一在九仙觀鐫,有鬥星,全真道人李長庚禮斗處。

凌霄壇,在煙霞峰下,有巨石,上立石柱,羽人李長庚鐫十六字雲:乾天坤地名山大川上下四維,有感名神。

九仙飛昇壇,在九仙觀,有石十丈,圓平如掌上,鐫九仙飛昇之壇六大字,今存。

望日臺,在祝融峰東,五鼓雞鳴時,登臺而望萬山,寂靜人間,尚夜此處已光彩射映,一望海門,並無遮礙,金輪擁出,上下盪漾,高數丈,始有精光蓋。初望時,日在海中漸升,尚未離水,分明天地間一大異物,真奇觀也。日出良久,山下方曉,旁有石屋,諸石刻存焉。望月臺,在祝融峰西,人間夜月已沈,而此處清輝,自若良久始沒,明正德中知縣鄒綱重建。

仰天台,在金簡峰,禹治水至此仰天而嘯,故名。朝陽臺,在流杯池。

白雲臺,在紫霄峰下,相傳白雲道人所居。

紫巾臺,在巾紫峰。

祝聖臺,在紫雲峰。

凌虛臺,昔有薛天師季昌同尊師混汙相次居之,得道。

洞靈臺,相傳李天師明後居之得道,亦是福地。金簡臺,在黃庭觀右。

添香臺,昔有女真居之得道,今臺及聖境存焉。補衲臺,在方廣寺右,梁海尊者補衲處。

講經臺,在擲缽峰,其石方平,上有天子萬年四字。煙雨臺,在回雁峰南,龐居士修真處。

上南溝,在崱屴峰下,山西老法華無用居此,水齋隱凡相與為友。

下南溝,去上南溝十餘裡。

隱真坪,在雲密峰之中,坦然而平方,闊五里許,相傳為神仙遨遊之所,時人尋之罕有到者。

黃華坪,乃黃華老人隱居之所,即黃華觀,有詩刻石。人甚珍之,臨武鄺祖詩劉亨甲重建道一堂。

慄樹坪,在小嵩山。

九龍坪,白齋建大禪林,集十方衲子,煉磨此中。蒼筤谷,在嶽麓山下,乃仙巢先生鍾尚書閒居遊觀之地。上有吹香亭,宋理宗親書仙巢吹香亭五字,有詩云: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