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胃痛、胃酸,中醫揭祕:搞定脾胃難題,三組穴位是關鍵!


胃脹、胃痛、胃酸,中醫揭秘:搞定脾胃難題,三組穴位是關鍵!

網上有個段子:受疫情影響,今年春天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廚師。

因為疫情都悶在家裡,幹什麼呢?那就琢磨吃的吧,變著花樣做好吃的。於是,人人都成了美食家。

可吃著吃著,很多人的脾胃就出了問題:沒胃口,經常胃酸、胃脹,還有噯氣、呃逆,甚至嘴裡有異味。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吃得太多、太好增加了腸胃的負擔嗎?

有一定關係,但不是主要原因!


今年春天,為什麼脾胃不好的人特別多?


其實,今年的脾胃問題,無論胃酸、胃脹,還是口臭、嘴裡有異味,主要是因為特殊的氣候、環境,以及情緒造成的。

總結下來,主要有兩方面:

1.膽木克胃土

我們都知道,春天陽氣升發,肝氣上升,肝木克脾土,本來就容易肝氣犯胃。

但是今年的木克土,和往年說的又不太一樣。往年是肝木克脾土,是兩髒之間的相剋。今年呢,主要是六腑的陽氣相剋。也就是膽木克胃土。

什麼意思?就是膽氣和胃氣起了衝突。正常情況下,膽氣和胃氣都屬於下降之氣。但去年冬天不冷,今年春天不暖,體內氣機升降出了問題,膽氣、胃氣都不降了。兩股本該下降的氣,碰在一起就會相互干擾。

再加上疫情影響,大家的活動受限。吃得多,消耗得少,六腑氣機不通暢,所以濁氣上逆,導致胃裡脹滿、嘴裡有味、口臭。這就像家裡的下水道,下水不利了,濁氣、異味就容易往上躥。


胃脹、胃痛、胃酸,中醫揭秘:搞定脾胃難題,三組穴位是關鍵!

2.思鬱傷脾

中醫常說,憂思傷脾。但今年的思呢,裡面還有一個“鬱”,比單純的“思”的危害更大。

什麼是思鬱?就是在久思的基礎上,因為活動受限、心情鬱悶,導致體內氣血運行瘀阻、停滯。

久思之後,氣血瘀滯,這就叫思鬱。

思傷脾,鬱不僅傷脾,還會產生火,因為鬱結化火。而且,這種火都是虛火,虛火伴著濁氣往上飄,那就是邪火。

所以相比往年,今年春天的邪火要更旺一些。胃裡有邪火,就會脹滿、打嗝、呃逆。邪火上炎,還會引起口臭、長痘。

三組穴位,搞定脾胃難題


總結下來,今年的脾胃問題,主要就是膽氣和胃氣衝突,再加上情緒鬱悶,導致的氣機不通暢。中醫調理起來也簡單,只要辯證準確、用藥合理,也許吃幾副藥就解決了。

但是,很多人說胃本來就不好、不想吃藥,而且要碰到一個能藥到病除的好中醫也不容易。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組外用的穴位,或灸或刺,自己在家就能調理。


1. 大椎+十指尖

大椎穴是“七陽岔口”,統領一身之陽氣。灸大椎穴能通陽氣,把全身的陽氣散開了,身體裡瘀滯的氣機也會調動起來,膽氣、胃氣各歸其位,自然就不再相剋了。

十指(趾)尖是井穴,人體經脈之氣的發源地。灸灸十指(趾)尖,可以強制性打通經脈、貫通氣血。

灸十指(趾)尖時間不用太長,灸到刺痛、發麻就可以。這時你就會感覺身上熱乎乎的,這就說明淤堵的氣機已經轉起來了。

胃脹、胃痛、胃酸,中醫揭秘:搞定脾胃難題,三組穴位是關鍵!


2. 四縫穴

四縫穴,就是我們手指第二個指橫紋的位置(大拇指除外)。小兒推拿裡有一式叫“掐四縫”,調理孩子的積食、胃熱,效果立竿見影。

成年人沒胃口、胃脹、消化不良,也可以通過“四縫”來調理。只不過成年人的經絡沒有孩子那麼敏感,只掐的話可能沒那麼快見效。

那怎麼辦呢?可以刺四縫。用針灸的銀針、或測血糖的針,沿著四縫,有豎著的小靜脈的位置點刺一下,刺到微微出血,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最快的。往往白天刺,到了晚上胃裡脹滿、不思飲食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但是需要注意,針刺比較有一定的風險,一定提前做好消毒。如果沒有經驗,還是選擇保守的灸法比較好。


胃脹、胃痛、胃酸,中醫揭秘:搞定脾胃難題,三組穴位是關鍵!


3.足三里+風市

足三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是胃經上的要穴,也是養生的大穴。

風市,是膽經上的腧穴,膽經的經氣在這個地方化為風氣向外傳輸。

足三里和風市,配合灸一灸,可以同時調節上逆的胃氣、膽氣,快速緩解胃脹、呃逆、嘴裡有異味等症狀。


胃脹、胃痛、胃酸,中醫揭秘:搞定脾胃難題,三組穴位是關鍵!

最後提醒大家,目前很多地方已經解封,憋了幾個月,朋友相聚免不了吃吃喝喝慶賀一番。慶賀的同時,千萬別忘了照顧好你的脾胃!

畢竟脾胃不好,五臟六腑都會跟著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