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讀史就像看劇,有時只能看到臺前的表演,卻看不到幕後的化妝。”

120年前的庚子兵變,八國聯軍侵華,簽訂了屈辱的《辛丑條約》。條約賠了大量白銀,不過並沒有出現割地條款。殊不知,條約背後,傾注了耄耋老人李鴻章的大量心血,簽完不久,這位老人就吐血身亡。

今天,我們重新撥開那段塵封歷史,回顧李鴻章的百年功過。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晚年李鴻章

丈夫有淚不輕彈,老翁痛哭幾人懂?

1900年9月29日,天津大沽口。

硝煙滾滾,炮火沖天,滿目瘡痍,遍地殘垣。

繁華的天津港淪為廢墟,富庶的北京城焦土正燃。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

八國聯軍長驅直入,慈禧太后倉皇出逃,急電李鴻章北上求和。

77歲的耄耋老人,下船望著聯軍肆虐慘狀,良久無言。

兵荒馬亂中,前來迎接的學生周馥,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李鴻章抓著周馥的手唏噓不已,失聲痛哭。

八國聯軍風頭正盛,兩天前到達天津的聯軍統帥瓦德西,根本不賣李鴻章面子,直言“只管戰事,不管交涉”,拒絕展開談判。

李鴻章吃了一個閉門羹。

一生功名隨逝水,委曲求全古寺深

1900年10月,李鴻章輾轉來到北京。偌大的北京城,聯軍只給李鴻章畫了個小圈兒:冰碴兒衚衕的賢良寺。

可憐堂堂直隸總督、總理大臣,如今寄人籬下、入敵甕中。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北京賢良寺

57年前,李鴻章第一次進京,那是參加鄉試,21歲正值英雄少年,意氣風發揮筆寫下:

丈夫隻手把吳鉤,

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

三千里外慾封侯!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年輕時的李鴻章

李鴻章本一介書生,少年早慧,攻讀經史,膺受儒教,24歲高中進士,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致用之學十餘年,以書生辦團練辦淮軍,鎮壓太平天國,清剿發捻,38歲成為清朝最年輕的封疆大吏,一路青雲直上,籌建北洋,興辦洋務,總理外交……

光陰似箭,60年彈指一揮間,卸下一生風光榮耀,晚來居然遭此悲涼際遇,頭頂虛職,肩挑大任,動輒看人臉色,在列強夾縫中舉步維艱。

袞袞諸君自經營,誰人肯做替罪羊?

八國聯軍口口聲聲“皇帝賠罪,太后償命”。懲處戰犯好說,唯獨“太后償命”這一條,是慈禧萬萬不能答應的。

1864年,42歲的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形容這個女人“似有韜略,或無大才”。慶親王奕劻被慈禧安排跟李鴻章一起做清政府的全權代表,奕劻為人平庸貪鄙,飽受詬病,慈禧卻說“他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嗎?但是看來看去,還是他貼心。”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慈禧太后像

滿清親貴乏善可陳,無德無能,愚昧自用,賣國都賣不出好價錢,正確的廢話一個比一個會講,假話套話說起來頭頭是道。老資格剛毅之流只能說大話,辦不了大事,清流派翁同龢等輩書生氣太重,不識時務,辦不了難事硬事。

袞袞諸公,只有李鴻章精通外交,善於“跟列強打痞子腔”,給太后黨做的爛事背黑鍋,簽訂不平等條約,眾人避之猶恐不及,唯有李鴻章站出來,接下這些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輸肝膽孤注一擲,瀝心血勝天半子!

李鴻章說:“人生遭遇本有定,怨天尤人無益,事來之時,惟當盡其在我,拼下全力!”

弱國無外交。只能掏空心思,在列強之間分化離間,閃轉騰挪,依靠列強之間的衝突夾縫,來給國家爭取儘可能多的外交空間。

列強都把中國當成嘴邊肥肉,下口唯恐不大,要錢要地只恨不多。談判伊始,李鴻章就確立了“只賠款,不割地”的原則,利用俄國打開局面,並通過俄國掣肘日本,同時藉助英美法德約束俄國、互相制衡。

列強同意“不割地”,接下來就是“賠款”。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

聯軍總司令瓦德西漫天要價,張口就要7億兩,李鴻章表示中國至多承受3.75億兩,經過討價還價,最後達成4.5億兩,即“每人賠款1兩”。

抱病北上,奔波勞苦,列強蠻橫,咄咄逼人。這份屈辱的條約,字字句句都是李鴻章拿血淚博來!

一生縫縫補補、勉強維持的“裱糊匠”,

在辛丑條約中,耗盡了最後的力氣。

沒落帝國背影下的寬厚長者

1901年7月5日,北京東郊民巷西班牙使館。清一色西服領結的十一國代表,齊齊坐在談判桌對面,等待著清廷代表在條約簽字。

名字寫來再容易不過,關鍵是這個簽名將背上4億5千萬百姓的罵名,喪權辱國的帽子永遠扣在後來的歷史上!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辛丑條約簽字現場

慶親王奕劻握著筆管躊躇不定,深陷在座椅上的78歲老人站起來,深情的望著眼前這個同生在一片土地上的晚輩:

“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你還年輕,路還長著!由我來吧!”

垂垂老矣的長者,拿定筆管,凝盡心力,顫顫巍巍的把“李鴻章”三個字,擰成一“肅”字模樣,在屈辱淒涼的背景板上,留下最後的一絲莊嚴!

天高地遠白日暗,黃葉紛飛撒紙錢!

1901年11月,北京賢良寺。

青天高遠,白日黯淡,陰風怒號,草葉橫飛。

八國聯軍剛剛消停,沙俄馬上亮出獠牙。

列強以日俄離中國最近,英美法德距中國萬里,若談危險,尤以日俄最為迫切。李鴻章與日本打過多次交道,深知日本狼子野心,六年前的馬關條約,春帆樓上遇刺的子彈在臉頰仍未取出,此番談判,李鴻章借力俄國不小,八國聯軍兵臨城下,面對著聯軍黑洞洞的槍口,北上入京都是靠著俄軍護送,打開局面、制衡日本也有俄國從旁出力。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馬關條約李鴻章在春帆樓遇刺

李鴻章深諳:日本不是善茬,俄國更絕非善類,只是沒想到,沙俄翻臉會如此之快!

沙俄撕掉偽善假面,虎狼之心昭然若揭,威逼李鴻章簽約出賣東三省。

病床上的老叟悲怒交加,油燈前白髮凌亂,嘔出一碗鮮血!

李鴻章掙扎起坐,吩咐長子李經方備好筆墨,口授七律一首: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李鴻章訣命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肯將老命砥中流,收拾殘局待後生!

吟罷訣命詩,兩行濁淚滾滾而下,老人雙眼直直地瞪著窗外,炯炯不瞑。

學生周馥撫之慟哭:‘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事,我輩可以辦了,請放心去罷。’老人目張口動,欲語淚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須臾氣絕。

絕望中帶著期望,李鴻章撒手人寰。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李鴻章手書“守駿莫若跛”

李鴻章深知:中國不變不行,不革新自強不行!

重讀辛丑條約,可見老人熔進了不少苦心孤詣,藉助列強口吻把新政措施寫入條約,如第十款第二條有“上諭一道,犯罪之人如何懲辦之處,均一一裁明”,開破除舊例之先河;第三條有“以諸國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停止科舉考試,回到了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的起點,第十二款“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開啟了清末政治體制改革的先聲。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李鴻章的老師曾國藩

多年前的一天,老師曾國藩把直隸總督交接給李鴻章,兩人閒談起如何跟洋人打交道,李鴻章就說“打痞子腔”,曾國藩說,“以我看來,還是用一個‘誠’字,聖人言,忠信可行於蠻貊,斷不會錯。我們現在沒有實力,虛強造作不中用,不如老老實實,推誠相見,與他平情說理,雖不能佔到便宜,也或不至過於吃虧。信用,總是要站得住的。腳踏實地,摔跤也不會太遠,比‘痞子腔’要靠得住。”

臨終前給慈禧、光緒的口占遺疏上,李鴻章諄諄苦口,奉勸“舉行新政,力圖自強”,並在奏摺的附片中,盛推袁世凱:“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


泣血為勝天半子,拼將老命砥中流!百年悲情李鴻章

袁世凱

李鴻章去世當日,清廷任命袁世凱接替李鴻章,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護理直隸總督周馥派手下帶上總督大印,早早在驛道迎候袁世凱就任。

袁世凱正式登場,李鴻章開創的北洋系,接手與列強周旋,同時也為滿清落幕開啟了倒計時,掀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