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傳媒集團COO陳志強:企業如何做出能傳播的爆款內容丨商界直播實錄

商界傳媒系列「直播」進行中

江小白陶石泉、鄉村基李紅、分眾傳媒江南春、豬八戒網朱明躍、尚品宅配李嘉聰、品勝集團趙國成、洛可可集團賈偉、熊貓傳媒申晨…… 大咖和你相約,在線分享獨家“信心之戰”!敬請關注!

下文整理自商界識堂·信心之戰系列直播

商界傳媒集團COO陳志強口述

商界傳媒集團COO陳志強:企業如何做出能傳播的爆款內容丨商界直播實錄

大家看到今天這個標題《企業如何做出能傳播的爆款內容》,可能以為我會講“五部建設企業爆款內容”“企業爆款內容的七字真經”“向XX企業學習如何做爆款”等。

其實,這樣的內容也是好內容,但更多的是在講述別人做過什麼事情,或者講他們做對了什麼事,然而像這樣的總結、這樣的方法你的企業真的能用並且實用嗎?

通常這一類課程當時聽完覺得很有用,但是拿回到自己的企業中,卻發現似乎和企業實際狀況對不上。顯然方法並沒有問題,但為什麼在我們自己的企業裡用不上呢?這就需要我們去深挖其本質的原因。

說到底,其實是底層的思維能力和學習到的方法能力的不同步,你會發現儘管學到一套方法論,但如果整個思維邏輯依然保持傳統,那麼我們所學到的方法論就是沒有用的。

所以說,我要講的核心的內容就是要從底層邏輯、用不同思維角度去思考一個企業如何打造爆款內容。這個內容不僅僅包括傳統媒體圖文時代的內容,也包括像抖音、快手等時代短視頻的內容。

大家都知道企業打造爆款內容的目的肯定不僅是簡單的做好內容,作為一個企業,我們做內容的目的其實就三個,傳播、流量,再直接一點就是為了賣貨。

我們應該關注的,不是簡單的如何去做爆款內容,而是如何做傳播、如何吸流量,如何做轉換。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結果,而不是手段。

像講故事一樣做傳播

一個企業一般有三種價值:模式價值、內容價值、市場價值。

內容價值,其實就是將企業的內在價值,也叫做模式的價值,體現為產品能力、組織能力,轉換為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它可能表現為我們的銷售數據,表現為企業有多少合作伙伴、有多高的估值、有多少資本投資等。內容價值展現為一個企業從內到外的轉換過程,它的價值,是通過傳播去實現的。

什麼是傳播?傳播有四種不同的傳播場景、不同的功能。

第一個功能叫溝通信息。比如我們看新聞、讀報紙是溝通信息,從而提供資訊;

第二個叫做傳授知識,就像我們小時候去上學,不管是9年義務制教育,還是像現在我們聽網課,其實都是在傳授知識;

第三個是提供娛樂,向觀眾提供愉悅,比如聽相聲,說學逗唱;

第四個是勸說改變,希望能夠去影響被傳播者,能夠影響用戶行為。

說白了,打廣告其實就是在做這四件事情中最難的功能。哪個功能相對來說最難實現呢?不難發現,是勸說改變。

舉個例子,電影《盜夢空間》裡,如果你想要給被植入者植入一個非常小的想法,得需要通過層層夢境,經過重重挑戰,在被植入者大腦裡植入一個小小的種子,最後才有可能會改變他的想法。

而在商業領域,如果我們希望一個用戶關注我們,轉發並且點贊,甚至購買我們的產品,其實就是對用戶進行勸說改變這個功能。

顯然,勸說改變是最難的挑戰。

為什麼用這個邏輯和大家分享?從我的從業經歷,不管是做媒體、做新媒體、做企業內容顧問或者做電商,我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內容人,直白一點,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什麼是講故事,故事是什麼?就是通過講述一個事件,把一個想法放進別人的腦子裡。

同樣的邏輯,企業傳播,就是通過講述一個事件,把一個帶有商業目的的想法放進別人的腦子裡。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們會發現企業傳播其實有兩步:

第一步要講述事件,第二步要植入想法。

很多企業往往忽略了第二步,更多的時候是在自說自話,企業只是傳播想讓用戶知道並且希望讓用戶知道的內容,但這個想法真的能夠植入到用戶的腦子裡嗎?

簡單來說,我們在家庭溝通當中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你告訴愛人一件事情,僅僅過了幾分鐘,你會發現對方其實並沒有記住你剛才提出的想法。

家庭中愛人之間會有這樣的問題,憑什麼一個用戶就會因為看過你的一篇文章、瞭解過一個內容,或者刷過一條視頻,就一定要接受你的想法呢?

所以我們會發現其實有這樣一個邏輯,叫做一個精心講述的故事,往往比專家用專業知識、準確事實講述的理性分析更有說服力。

例如《快思慢想》書中所講,人類的思維方式分為兩個系統,系統一是靠直覺思維,用自動化的模式去思考問題;系統二是理性思維,用邏輯化、推理化的思維思考問題。

大家想一想,平時我們思考問題用系統一多還是系統二?

舉一個商業的案例,你看過多少次王老吉的廣告,或者聽過多少次“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文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怕上火,為什麼要喝王老吉?有人會說,因為王老吉是涼茶,那繼續往下追問,涼茶為什麼可以祛火呢?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得到:要說服別人,就要用系統一;防止被忽悠,一定要用系統二。

總結一下,在企業傳播中,講述事件的目的是要植入想法;比起理性和邏輯,用戶更願意接受直覺化的內容。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創始人,希望你思考,做這件事情真的有在向用戶植入你的想法嗎?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傳播者,希望你能夠看到企業文案真的能夠向用戶植入一個想法嗎?

新流量時代的傳播模型

流量時代傳播模型發生了變化。絕大多數時候我們認為一個企業的傳播是通過企業生產內容,然後交給媒體,通過媒體幫助企業生產內容,再傳播給用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傳播效果不好,企業就會認為是媒體出了問題,因為這是中間環節,是媒體沒有把企業的想法很好地貫穿給用戶。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信息傳遞不止是企業-媒體-用戶這三個步驟。

本質上來說一定會有很多步驟,通過我自己的觀察,可以分為以下幾步:(下圖)

商界傳媒集團COO陳志強:企業如何做出能傳播的爆款內容丨商界直播實錄

所以我們發現如今人們關注的重點已經變了。我們的關注重點從一開始由誰來做內容變成了我要對誰說?我們一定是把所有的視角關注到用戶身上,只有最靠近用戶,才能最有效地影響用戶。

新流量時代用戶本身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一是從慢閱讀到快閱讀。

很好理解,就是從整塊閱讀到碎片化閱讀。但所謂的碎片化閱讀,並不是說用戶只能閱讀5分鐘或者說500字內容再或者是5秒鐘視頻,你會發現,其實用戶依然願意花費時間看兩小時的電影、看一本劇作,但是你需要快速地告訴用戶,這個內容為什麼值得你花兩個小時,這個內容為什麼值得你花兩三天的時間。

第二是用戶正在從一種無知的狀態變成無所不知的狀態。

過去,我們的信息處於高度不平等狀態,也就是掌握的信息不對稱。以前傳統媒體更多的是扮演信息搬運工,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稱之為精英用戶,他們在某一個領域或某一類專業知識上,掌握的信息量和你相當,甚至會比你更多,所以說你一定要更多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向精英用戶做內容。

第三是現在的用戶不僅僅是簡單的人,還包括了機器。

這個機器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看不見的智能算法,如果你的內容不符合這個算法的時候,連機器都看不下去,更何況人呢。

所以講,一個多傳播的時代正在過去,未來的傳播是多對多、碎片化的;過去的傳播是基於信息差的,未來把一個故事講好的能力更加重要。

總結一下,在信息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信息質量是核心要素;在信息供給過剩的情況下,信息傳播力是核心要素。

4句話驗出好內容

第一句話是專業、準確、可體驗。

大多數企業內容現狀:

1.企業商業價值優秀,但缺乏內容表達;

2.視角單一,從企業內部出發推己及人;

3.語境專業,忽略了內外部語言的隔閡;

4.重產品與服務交付,輕案例追蹤總結;

5.企業品牌突出,但企業形象模糊。

總的來說,多數企業內容沒有可體驗性。在勸說改變這件事上,可體驗性,比專業、準確更重要。

第二句話是簡單、熟悉、有意外。

為什麼是這三個?給大家一個公式。喜歡=簡單+熟悉+意外。

當年大西洋月報做過的一個實驗。得出一個公式,喜歡就等於熟悉加意外,但在做傳播的過程中,我希望大家還能再加上一個元素叫做簡單,因為簡單它能夠便於用戶理解和記憶,熟悉其實就是靠不斷的重複,靠多看效益來實現的。意外,則是要消除熟悉中的審美疲勞。

第三句話是本體、問題、挖本質。

試想,如果用20個字講述自己一生的故事。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人的故事,往往有趣但不驚人,真實但不震撼,重要但不關乎生死。

很多企業內容已經做得很好了,有趣、真實、重要;但為什麼缺乏傳播度,因為不夠驚人、震撼、關乎生死。

我們拆解了好故事的三個層次:故事本體、背後問題、本質意義。

故事的本體就是故事內容本身;問題就是因為什麼,會衍生出這樣的故事;本質意義,是基於什麼樣的價值觀,你會去關注這個問題,關注這個問題衍生出的故事。

所以最後你會發現,你能夠喚醒多少人的共同價值觀,你的故事就有多少的關注和傳播度。

第四句話是衝突、慾望、有障礙。

有句俗語,故事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好的內容,要消除一些厭煩,也就是要消除一些看似正確、看似有邏輯性的厭煩的生活。

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家的慾望一旦確認,慾望加上障礙,就會產生各種衝突,衝突會引領著編劇去發現故事將如何流淌。

最後整體總結一下,只要保持從用戶角度來看待傳播這件事,你關注的就不再只是方法、技巧,你對傳播永遠會有新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