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喜歡明史的朋友應該都對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永樂皇帝朱棣之間的那場世紀大戰記憶猶新,雖然古人的功過從來都不是你我所能評及,但當時發生的事情確實耐人尋味,兵力部署等各方面都不輸朱棣的朱允炆究竟是什麼原因打輸了呢?

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說起這段歷史,就不得不提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並不是一個無作為的皇帝,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後事,很多人都說,他之所以把皇位傳給朱棣,是因為他不喜歡他,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朱元璋四個兒子為有四子朱棣和他最像,不僅擁有當機立斷的睿智頭腦辦事方面也相當心狠手辣,深得朱元璋的喜歡,不然他也不會深得朱元璋的喜歡,不然他也不會派朱棣去鎮守北京,也正是因為太瞭解他了,知道這個人勇猛有餘,卻不是一個治理天下的好手。

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他的大兒子朱標是他的重點培養對象,從小便請各種有學識的高人來教他文韜武略治理天下的方針,怎奈此人命薄,還沒有等到當皇帝的那一天,就已經死了,這個時候朱元璋犯難了,百般斟酌之後,他決定把皇位傳給他的孫兒朱允炆,他的這個孫子也是非常的有學識,甚至比他的爸爸更加懂得儒學思想,並且非常的宅心仁厚,是一個治理天下的好手。可是這下最不服氣的就是閻王朱棣了,果不其然,在朱元璋死後不久,朱棣便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了戰爭。

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其實朱允炆是完全有機會避免這場戰爭的,在他剛登基的時候,他向全世界宣佈要以人為本以德治天下,這個時候有大臣過來跟他說讓他削蕃,而第一個目標就應該是閻王朱棣,可是這個時候他犯難了,他認為朱棣是他的叔叔,如果直接對她大動刀戈,違反了自己的治國方針。 而這個時候,他的二叔三叔已經死了,閻王朱棣就是自己最大的心腹大患,仔細考慮之後,他並沒有馬上對他動手,而是先對周邊的小藩王動手,意思就是警戒朱棣讓他自己交出兵權,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麼有仁慈之心,此時的朱棣早已經有謀反之心,他也非常瞭解他這個侄子的心思,於是用這寶貴的幾年時間招兵買馬,一場叔侄大戰一觸即發。

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其實你仔細算下來,雙方的力量懸殊很大,建文帝是舉全國之力幾十萬兵馬,而朱棣這邊只有區區的十幾萬,並且從名義上來講,朱棣就是赤裸裸的謀反,他雖然舉的大旗是清君側,但是幾乎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為了爭奪皇位,可是為什麼偏偏就是朱棣勝出了呢!我想大概其有以下兩點原因。

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第一點就是朱允炆的懷柔政策,在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緊要關頭下,按理說你那菩薩心腸應該收一收了吧,可是他這個時候卻依然對前陣的將軍下令,要求他們不能傷害朱棣,由此以來,雙方雖然兵力懸殊很大,但一方是能征善戰抱著必死之心的燕王,一方是進退兩難不敢打的正規軍,而這個時候朱棣也猜透了他們的心思,於是身先士卒帶領著自己的隊伍勢如破竹的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而這邊的將士卻不敢拼全力,因為他怕自己勝了以後皇上還要治他們的罪,只能夠一退再退。

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第二點可能就是陣前大將的原因,可能有的人會問難道建文帝手下就沒有一個能征善戰的驍勇之將嗎?熟悉明史的朋友,可能看到這個問題就會笑出聲來,不是沒有,而是都被他的爺爺朱元璋給殺了,朱元璋建國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功臣,他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著想,這下好了,反而適得其反,真正到用人的時候卻手下無人。

朱允炆究竟輸在哪,真實歷史告訴你,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

建文帝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我們不可否認,如果他真的是勝出的那一個,也會把天下治理得很好,甚至乎比朱棣更加有成就,但成就自己偉大理想的前提是搬開自己腳下的絆腳石,如果你連這一步都踏不過去又何談理想,而燕王朱棣也就是後面的永樂帝卻恰恰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從小跟隨父親打仗的他,練就了一個當機決斷的睿智頭腦,在非常時期也會採取一些特別手段。根據以上種種情況分析,這位建文皇帝註定是失敗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