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加繆手記》有一句名言:每個冬天的句號都是春暖花開。

意外的是,這個遲來的春天比以往任何一個春天,更清新,更明媚。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春花爛漫的枝頭上,蝴蝶肆意飛舞;波光粼粼的湖面,野鴨盡情撒歡。

藍天碧雲,小橋流水,花影灼灼,予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愜意之感。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正如智者所言:當全球人類都在‘’閉門思過”時,地球可以歇息一會兒。天也藍了,水也清了,鳥也多了......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羅馬許願池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威尼斯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威尼斯

撒丁島還出現了海豚,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是出現了比丹頂鶴更為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金雕。

看它們駐足停歇,或展翅飛舞......你想到了什麼?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當你以為穿越到了車馬很慢的舊時光時,是否還記得打破這份和諧的生態美的,恰恰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我們?

當你以為自己困頓在家裡,世界就停止轉動時,動物的肆意撒歡,是否在提醒你:它們比任何時候都活得好?

當你驚訝發現嚴峻的疫情附帶一個‘’淨化”環境功能,讓動物迴歸自己的家園,不再擔心自己被捕捉,更不用擔心自己變成人類的盤中餐、身上衣時;

是否意識到:病毒的肆虐,是大自然反擊的“信號”,若疫情過去,依舊對大自然殘忍,病毒、火災、海嘯....這些災難還會“光臨”人間?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只是疫情過去,誰又能保證,人類在金錢的誘惑之下,不會對它們再下黑手!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17年前,非典來襲,17年後,人類依然將筷子伸向了野生動物。

人類的記性在慾望面前,幾乎為零。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慾望。

對於唯一的家園,我們真的珍惜嗎?

十年前,法國一部講述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汙染日益嚴重的紀錄片《家園》,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一次警鐘。

每一秒鐘的定格都令人震顫,記錄了自然之美,也呈現了人類的邪惡和貪婪。

十年後的今天,溫室氣體並沒減少。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一份題為《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的報告中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動物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特別是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了交通運輸業,包括汽車、飛機和船隻等。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餐桌上的肉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因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更可怕的是,我國科學家在對於冰川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距今800萬年前的病毒在溫暖的環境中能夠再次復活。其實對於這樣的病毒,我們還了解得特別的少,或者說還隱藏著更加危險的病毒,只是沒有被我們發現而已。

都說貪心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而事實證明,對物質過度的追求並不能令我們的家園更美好,反而給我們的身體,乃至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帶來各種傷害。

大自然的地、水、火、風等四大能否維持平衡,取決於人類的行為。

如果把人體比作宇宙,而人體的“小宇宙”與外界“大宇宙”之間有一種緣起關係:當人的心靈和行為向善時,外境會變得比較悅意,人與自然之間更能達到一種平衡;相反,如果人心不善,造作種種惡業,也會體現在外境上,顯現為種種災害。

人與地球的關係,其實就是心與境的關係。所謂境由心生,一切唯有從心改變。

低碳生活離不開素與簡的“低貪觀”

環境的惡化,究其根源,主要是人類的貪慾膨脹。尤其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人們不知節制,損耗得特別可怕。

欣慰的是,愈來愈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扎克伯格無論是發佈會、外出活動,還是演講,他永遠都穿著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褲。平時上班,開的是1.6萬美元的本田。臺塑集團王永慶一條毛巾用了27年,“世界船王”包玉剛一張白紙分五次用。

喜歡動物的大帥哥金城武,不享受做大明星,不享受那些尖叫和追捧,不喜歡花錢,不買貴的衣服,一碗麵就可以吃飽。

他選擇用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來生活。這種低貪生活觀比帥更為罕見。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新晉奧斯卡金像獎影帝得主華金•菲尼克斯,出席各種頒獎典禮時穿的都是同一套西裝!以鳳凰叔的收入不可能換不起一套新西裝吧,這其實是他的用心良苦,以此抗議時裝產業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儘管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低貪觀。減少消費,不產生浪費才是最重要。

唯有從現在起,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才能避免更嚴重的災難發生!

‘’口下留情”把我們的家園還給一切生靈!

今年1月10日,鳳凰叔參加了在美國國會大廈附近進行的抗議氣候變化的集會,並因此與147人一起被捕。2月10日,站在奧斯卡的領獎臺,他的獲獎感言仍然不改初心: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我認為我們現在與自然世界非常脫節,許多人都內疚於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認為我們是宇宙的中心,我們侵佔自然世界,並肆意掠奪自然資源,我們自認為有權去人為讓母牛懷孕,當她生下小牛,我們偷走她的孩子,視而不見她痛苦的眼淚,然後我們拿走她為孩子準備的母乳,好加進我們的咖啡或早餐麥片中。

我覺得我們害怕“個人改變”的號召,因為我們會認為這意味著犧牲或放棄一些東西,但作為人類,當我們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我們明明是那麼善於創造、心靈手巧,我覺得,當我們將愛和同理心作為指引原則,我們完全可以創造、發展並建立一個裨益所有生靈及環境的全新體系!(掌聲)

他在金球獎頒獎典禮現場,提到乳製品和肉類生產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有時候,我們想知道在對抗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我們能做什麼,而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選擇消費方式來做出改變。有些事情我無法避免,比如我今天或昨晚需要搭乘飛機,但我至少可以改變我的飲食習慣。

疫情過後,我們還能銘記傷痛,“口下留情”麼?


聯合國氣候變遷跨政府組織主席提議大眾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就能有效地遏制全球變暖。

不要以為自己不重要,正如致力環保事業多年的珍・古道爾博士認為:

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能發揮作用,每個人都能帶來變化。 

當我們的理念上升到不論人類還是動物都值得被保護的高度時,每個人的行為也會體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那生態環境的平衡問題就無需多慮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地球沒有了人類依然會運轉。保護環境,從來都不是保護地球,而是人類拯救自己。

這個時代,手機不斷更新;汽車也每年推出新款;連感冒病菌都升級了,老的抗生素治不了新感冒了。倘若我們人不升級還能很好地存活嗎?

敬請關注下期《面對病毒升級,我們該如何應變?》

圖:網絡

若有共鳴,請多多轉發!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