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转”出农民好日子

把水田间的田埂挖掉,机械化作业提高单产。这对广西翼扬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宋少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

但作为流转这些水田的灵山县旧州镇长安村的30多户村民来说,疑虑不少。他们担心以后企业走了,找不到原有的界线,会产生矛盾。"感谢镇上前来协调,答应见证并签一份协议书,明确让承包地面积一分不少地回到大家手上。"长安村村支书张枝日说,吃了这份定心丸,群众终于同意翼扬公司的"小块并大块"施工。

土地流转,“转”出农民好日子

△捧着为自己带来工作岗位和收入的土豆,村民开心地笑了 。

长安村,有695户人家,6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余下则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于是,如何在家门口增加收入成了村"两委"挂记的"心事"。"选了好多家企业,就觉得宋总这个人踏实。"灵山县派驻长安村扶贫工作组组长黄传华说,如今看到群众能就业,村集体有收入,都为当初村"两委"的正确选择而感慨。"高峰期有100多个群众在地里务工。"宋少靖说,这么多乡亲把就业托付给自己,开拓好市场的事,不敢怠慢。

无论是种植荷兰品牌土豆,还是种植"普薯32号"红薯,公司都走"订单农业"模式,有买主了才回村上安排生产。

去年,他仅付给到企业基地务工村民的工资就达60多万元。"这些漂亮的土豆就是我和姐妹们种的。"长安村妇联主席石金兰到土豆生产基地,掀开黑色的农膜,用手轻轻一刨,几个个头均匀的土豆就露在眼前。

如今,翼扬公司在长安村的土豆种植面积已达500亩,辐射带动1000多亩,90%按合同回收外运销售,年产值达700多万元。

企业能发展,群众能增收。为实现这份"双赢",广东"钱大妈"、福建"永辉"、香港"百佳"等区外果蔬大型连锁超市,均摆上了长安村产出的土豆、红薯、梅菜等生态农产品。"即使是疫情期间,还创造了最高日均发货100吨的不错成绩。"旧州镇党委书记冯大洲说,为让乡亲们家门口的岗位不致流失,镇政府也及时派出驻村干部帮助解决问题。"有镇政府出面见证,以后我们的承包地就不怕扯不清界限了。"群众对各级干部敢于担当给予了首肯。

消除"田埂之阻"后的田野在雨中又生机勃发,因为宋少靖的蔬菜大棚计划又准备上马。他说,土豆种植是个季节性强的工作,而增加土地使用率,也能为乡亲们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知道企业又准备为家里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我们就组织志愿者前来帮助抢收土豆。"村里的"98后"小伙张枝淳,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未返校的他在上网课之余和伙伴们一起来呵护父辈们"土豆岗"。

一颗颗土豆,见证乡亲们的笑容。

(融媒体记者 周顺彬)

来 源:钦州日报

责 编:尹莉莉

审 核:蔡银菊

声 明

1.钦州发布微信公众号、钦州此刻新闻客户端是钦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指定的疫情信息官方发布平台,转载钦州疫情信息必须注明来源。

3.不标注来源、去除logo等侵权行为,钦州新闻传媒中心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土地流转,“转”出农民好日子

钦州此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钦州此刻新闻客户端于2017年12月正式上线,是钦州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实施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的产品。它由钦州新闻传媒中心整合原钦州日报社、原钦州市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资源重点打造的新闻资讯移动媒体旗舰品牌,是目前钦州时政新闻权威发布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