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每一次危机,都是港口经济的一轮重新洗牌。”

3月17日9时20分,一艘从天津港驶来的5万吨级集装箱班轮“中谷广东”号南下,将载有1698个集装箱的货物缓缓运抵珠海高栏国际货柜码头(下称“高栏国码”)。装卸完毕后,这些货物将通过海陆联运的方式,继续分拨至珠海、珠江西岸和西江流域各地。

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其中,48个载有辛醇的集装箱,将通过陆路运送至珠海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满足企业复产对原材料的迫切需求。

就在此时,西江快线“高栏806”号驳船已经从佛山市南港码头出发,将船上满载陶瓷、矽钢、金属压块等的116个集装箱运送至高栏国码后,在巨型桥吊的帮助下,这些货物将随“中谷广东”轮北上,在5天后抵达天津港和京唐港,完成一次特殊南北航运。

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外形酷似罐头的集装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半个世纪来全球化的历程,同样折射出疫情期间珠海乃至广东经济,从一度蛰伏到逐渐复苏的快速切换。

“满载而来的大型货轮让珠海高栏港重新热闹了起来。”珠海高栏国码副总经理庄义熙说,“港口管理者不能控制疫情走向,但能打好手中的牌,在危机过后站上更高的舞台。”

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在珠海高栏国码入口,集装箱车辆再次排起车龙,引擎轰鸣,发出了区域经济回暖的初声。

2月到港船舶寥寥可数

粤港澳大湾区出海口,大港遍布,舟楫云集,气象万千。庚子年春,一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江海航运几近停滞。

“春节期间,在高栏国码集装箱码头,堆场密度一度达到60%,场内的箱子多,货源积压,即意味着物流出入港的效率低下,物流不畅反而增加成本。”珠海高栏国码副总经理庄义熙说,“经济浮沉变换,直接影响航运业的冷暖。”

但今年春节,珠海高栏港,集装箱码头堆山积海的场景,还是震惊了这位见证了27航运浮沉的老港口人。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日子里,庄义熙每天频频地打开窗户,从办公室里探出头望向高栏国码的港湾:“想要了解经济恢复了没有,珠海的复工复产的情况怎么样了,只要看看码头停靠了多少船,就能大概了解。”

在过去十年,珠海港区各大码头大进大出,向一个个历史性的纪录发起冲击。2013年,珠海全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2017年,主体港区——高栏港201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2019年4月,珠海港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评出的“全球最具潜力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位列第七。

从前舟楫往来的景象,在这个春天突然陷入“停滞”模式。“航运物流停滞的现象,在集装箱码头有着最直观的表现。”庄义熙站在空旷的码头岸边,指向一个个堆叠起来的集装箱,“疫情防控最紧张的2月初,到港船舶廖廖可数,进入码头拉货的运输车辆稀少,在场箱量高峰时是现在的两倍,一度达到1.4万标箱。”

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在场箱量的攀升,不仅降低了港口疏运设备和人力利用效率,更直接推动货运物流成本的提升。”庄义熙说,一个集装箱从货轮卸下后,在港口停留的时间越长,成本也就越高。

港口是海陆两个扇面联运的枢纽,在疫情防控最紧张1月至2月,也没有停工停航。2月10日,全国部分地区迎来复工复产。十天之后,庄义熙渐渐发现码头重新热闹了起来。

“短期的停工,让工厂复工复产急需补足生产原材料。”庄义熙说,在2月底到3月初,高栏国码的在场箱量已经恢复了正常水平,“码头堆场密度从高峰时的60%下降到30%的正常水平,说明珠海乃至珠三角的海陆运输网络重新流动了起来。”

3月较上月同比日均交提箱量增长29%

“可以预见,随着大量企业的复工复产,货运量也将日趋正常,航运和港口物流行业将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庄义熙拿出一份数据说,从3月1日至3月16日,高栏国码共完成车辆交提集装箱11296个,平均每天交提706个集装箱,同比2月份平均每天547个的交提箱量,增长了29%。

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数据背后判断,源自内贸的逐渐回暖。

从广州直抵珠海高栏的广珠铁路,是全国为数不多直接建到港区的铁路线路。在收到铁路货运解除管制通知后,3月3日,高栏铁路站场,50个满载树脂的集装箱装上火车,随新开通的珠海高栏-江门北的海铁联运班列,为珠江西岸地区企业复工复产供应原料。

铁路直达港口,多式联运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价值突显,为珠海港的复苏之路增添了砝码。早在去年底,珠海港就与广铁集团、中远、中谷、安通等航运公司沟通,希望整合母港区域内树脂、大豆、橡胶木为主的优势货种货源,开通珠海高栏至江门北的海铁联运新通道。

“经测算,以高栏港为中转点的海铁联运班列,相较原物流方案,在物流成本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供应链效率有效提升,可以为客户减少30%的在途时间,将为珠西地区的集疏运提供重要的支持。”珠海港捷联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集装箱码头之外,进入3月,复工复产拉动能源需求量的跳跃式发展,直接催发了港区的重新运转。在高栏国码这一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向外远眺,就是珠江西岸最大的8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和15万吨干散货码头,过去十年,这一庞然大物的牵引下,珠海高栏石化仓储区已经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此前,受到疫情影响,港口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面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危险化学品原料及能源需求保障等多重压力。疫情防控期间,珠海市对企业危险货物船舶作业的申报实行即报即审,自1月27日至今共审批船舶454艘次,审批效率提高80%。数据显示,通过提速生产消化,努力增容扩库,3月10日,12家港口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基本恢复满负荷运营,为珠海乃至华南地区的民生需求和企业生产能源、原料供给提供源头保障。

国际班轮再次扬帆起航

港口复苏的景象背后,既是内贸网络的重新转动,也源于国际班轮的重新起航。

2月25日,珠海高栏港,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远海特旗下的一艘“大青霞”巨轮载着一艘“珠海制造”的渡轮起航,准备交付到非洲坦桑尼亚的客户手中。

“这是珠海港与中远海特达成战略合作后,开展的首单‘一带一路’业务,此前高栏国码在34个小时内,高效地完成了渡轮的吊装和绑扎作业。”庄义熙表示,疫情期间,“珠海制造”产品再次从这里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助力高栏港打造“一带一路”华南件杂货的进出口母港。

集装箱里的珠海经济真实一面,藏不住了

去年,珠海港集团就与中远海特携手,多条游艇先后从此出口东南亚国家。“在疫情最紧张的春节期间,三一海工珠海基地制造的大型集装箱岸边起重机从高栏国码整装上船,发往海外。”庄义熙表示,随着珠海发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带龙头的成效彰显,越来越多高附加值的“珠海制造”产品,将在高栏港“借船”出海,筑牢华南国际枢纽大港的根基。

尽管国际货轮的引擎重新转动,但庄义熙预期,国际航运的全面复苏,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3月25日,珠海市统计局发布全市1至2月度的经济运行简况,称新冠肺炎疫情对珠海经济的短期冲击影响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降幅较大。其中,1至2月,珠海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3.07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出口总额184.70亿元,下降20.5%;进口总额158.37亿元,下降17.3%。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同此凉热。“不过,每一次危机,都是港口经济的一轮重新洗牌。”庄义熙表示,“港口管理者不能控制疫情走向,但能打好手中的牌,在危机过后站上更高的舞台。”

与疫情防控同步,珠海港的新一轮升级已经揭开帷幕。去年,珠海港高栏港区15万吨级主航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珠海港正式拥有了珠三角最“重量级”的主航道。从5万吨、7万吨、10万吨,再到15万吨,这一主航道正越来越“海纳百船”,也为今后建设20万吨级航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神华煤炭储运中心等一些码头投入使用后将需要运行吨位更大的船舶,主航道如果不升级,就制约这些码头吞吐货物。”随着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吞吐能力的提高,一个以港口运输业为龙头,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国际物流业体系加快形成,反向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而吸纳到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助推珠海乃至珠江西岸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珠海高栏国码的集装箱吞吐量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今年我们将努力推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庄义熙信心十足地说,在拥有珠三角最重量级的主航道后,珠海港正在向下一个历史性记录发起冲击。

【采写】林郁鸿

【摄影】钱文攀

【作者】 林郁鸿;钱文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