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代帖學四大家之一,因性格耿介一生潦倒

他是清代帖學四大家之一,因性格耿介一生潦倒

在清學大家中,“義門先生”可謂赫赫有名。他的貢獻不僅橫跨經史文學,而且書法也是當時一流。加上畢生收徒無數,思想影響深遠。其個人經歷的坎坷也為之平添了一些傳奇的色彩。

何焯 字潤千,因早年喪母,改字屺瞻,號義門、無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江蘇長洲人。先世曾以“義門”旌,學者稱義門先生,傳錄其說為義門讀書記。

他在當時以通經史百家之學,長於考訂而有盛名。他對坊間出版書籍的錯誤都一一訂正。人爭索何書,更有好事者以重金爭購其手校本。何焯書法水平一流,與姜宸英等人並稱為康熙年間“帖學四大家”。

何焯這個人性格耿介,除了好學就是脾氣大,一生老是得罪人。史書記載他“孤介好學,初忤錢謙益、方苞,再忤徐乾學。主翁叔元家,翁受要人嗾劾湯斌,先生與絕交,即日移裝去。”後來大學士李光地一力舉薦他,在南書房行走,並負責教皇八子讀書,但後來他因為李光地早年出賣朋友的事又與李絕交了。何焯這種性格在官場上當然有意無意得罪了不少人,有次就被構陷入獄。來抄家的人發現在他日常收集的大量藏書中有一封拒絕受賄的信,康熙讀了以後,非常感慨,覺得何焯這個人品行不錯,懷疑這件事是冤案。結果一查果然是有人栽贓陷害何焯。“即赦之,留校書。”

他是清代帖學四大家之一,因性格耿介一生潦倒


  何焯在學術上的貢獻在於校書,他所校定《兩漢書》《三國志》,考證尤精核。雍正沒即位時,曾請他箋註《困學紀聞》。當時的大文學家和學者方苞也多向他請教。“先生凡有評識,必洞徹其表裡,通核其時勢,無一語無根據。”何焯的考證也有對現實的關懷,“每讀書論世,輒思為用天下之具,故精審絕倫若此。”

何焯對《漢書》的研究,通過考校和評點兩方面體現於其著作《義門讀書記》中。對《漢書》的接受,何氏並不僅限於對史文的考評,而更進一步"洞徹其表裡,通核其時勢",將紛繁複雜的漢代歷史現象與自身所處的時代背景聯繫起來加以統一性的思考,形成獨特的"漢史觀"。

何焯對柳宗元文集的整理研究在柳宗元研究史上是一個重要環節。何焯很關注柳宗元的古文,對柳文基本持貶抑態度.具體的說就是對柳文之“道”,頗有疵議,認為柳文之“道”不合聖人之旨.同時,他以“雅”、“潔”的標準來批駁柳文之“文”,認為柳文不“雅”、“少味”、不含蓄,需要刪削.何焯對柳文的批評解讀雖有不透徹且極為苛刻武斷之處,但其對清代雅正的古文規範影響巨大。

他是清代帖學四大家之一,因性格耿介一生潦倒


同時,他以評點方式對韓愈的詩文進行了細化研究,總結其創作規律,探求其借鑑意義。其韓詩研究熔校、考、注、評於一爐,認為韓詩以曲筆展現奇健筆力,以直筆營造平淡自然之境;認為其質雅溫醇的文風是他深厚的人格修養以及經術純清的結果。

何焯的書法作品端莊靜穆、古雅平和,楷書師法歐陽率更、褚河南,小楷尤得晉人風韻,又有唐人豐腴,真、行書併入能品。謝希曾在《國朝名人書評》裡評價他:“何義門楷書的褚、虞神韻,行書有六朝人意趣。”王文治評價何義門善學歐書,精巧工整秀逸,書風相較嚴整,“所見何義門……小字極工,乃臨晉、唐法帖小楷有功夫者”。

他是清代帖學四大家之一,因性格耿介一生潦倒


何焯與師友同僚相處不怎麼融洽,但對自己家人和門人弟子卻很好。“事親孝謹,推財產於兄弟。門人有才而貧者,恆飲食於其家而教之,著錄四百餘人,多知名。”

何焯於六十二歲時去世。死前病危之時,皇帝曾下詔賜藥。這也算是朝廷對他的認可。大文學家全祖望曾給他寫過碑銘,記述了他一生的遭遇和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