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長篇敘事詩,大約成詩於東漢末年建安時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最早見於陳朝時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

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東漢末年建安時期,廬江府有一個小官名叫焦仲卿,他有一個美麗又賢惠的妻子名叫劉蘭芝,因為不得婆婆喜歡,蘭芝被趕出家門,夫妻二人離別時,劉蘭芝聽了丈夫焦仲卿承諾,許下誓言,決不他嫁。

卻沒想到被兄長逼迫嫁給府君之子,後又被丈夫誤會貪圖富貴,賭氣之下,在他嫁之日舉身赴清池而死,焦仲卿聽聞妻子自殺,自覺心死,也在自家院中“自掛東南枝”,自縊而死。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幼時讀此文,只覺封建專制之下,焦劉二人愛情之悲慘,如今再讀此詩歌,卻深覺身在古代,一位有反抗意識的姑娘命運之艱難。

下面我們就一起分析一下詩歌《孔雀東南飛》中,那些細思極恐的情節。

01、劉蘭芝最大的不幸,不是遭遇了“惡婆婆”,而是有一個懦弱又無擔當的丈夫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這就是一個封建社會新婦的日常,天不亮就開始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織出五匹綢子,婆婆還嫌棄媳婦織的慢;

正如劉蘭芝所說:其實並不見得是因為織的慢,是這家的媳婦難做罷了。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媳婦如此勤勞,卻得不到婆婆的半分讚賞,而是跟兒子抱怨,這個女子一點禮節都不講,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了……你快點休掉這個女人,打發她走。

這哪是媳婦沒有禮節,而是婆婆看到了媳婦對自己的反抗,深覺不好拿捏,想換一個好拿捏的媳婦而已。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我本來不願意趕你走,但是有母親逼迫。能說出這句話,焦仲卿 “媽寶男”無疑,面對自己深愛且並無過錯的妻子,就因為自己母親一句不喜歡就要趕其出家門。

有人可能會說,這只是焦仲卿作為孝子的權宜之計,他不是已經承諾過“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了嗎?

他是讓劉蘭芝等,但是劉蘭芝又等到了什麼呢?

分別之時明明已經以“我有親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向焦仲卿言明:我一定遵守諾言,但是兄長如果逼迫,我肯定反抗不得。

即使如此,焦仲卿還是遲遲不來,而是聽聞妻子要另嫁才匆匆跑來,劈頭蓋臉以“賀君得高遷”來諷刺劉蘭芝貪圖富貴,違背誓言。

把一堆爛攤子扔給妻子獨自面對,回頭不思解決之道,還心胸狹隘的以決絕之語,逼得性情剛烈的劉蘭芝“舉身赴清池”而死。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由此看來,焦仲卿的“自掛東南枝”一點也顯示不出他對愛情的堅貞,只讓人看到一個懦弱無擔當的男人,對命運最極致的逃避。

02、封建“強勢”家長的自作自受,自認掌握了兒子的人生,卻最終失去了他

“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因為不喜歡兒媳,就無端讓兒子休妻,還以為他求娶更美貌的妻子為誘惑,沒想到兒子卻堅決不從,併發誓道:“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如果今天真把這個女人趕走,我到死都不會再娶他人。

焦仲卿的一句話徹底激怒了母親,使得焦母捶著坐榻大罵道:“你這小子真是膽大包天,居然幫助那個女人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任何恩義,斷斷不會如了你的意!”

一通發作終於讓兒子沒默默不語,不敢再反抗。

接下來,她滿意的看到劉蘭芝被兒子親自遣送回家,兒子也乖乖回府衙公幹,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或許她已經開始費心籌劃,為兒子聘新婦了。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沒想到卻等來了兒子的永訣之意。

“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林,嚴霜結蘭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焦仲卿與妻子訣別後,又來拜別母親,他說今天天氣如此寒冷,兒子現在就像是快要落山的太陽,要累得母親今後孤單一人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還望母親不要怨恨鬼神,以後能健康長壽。

聽聞兒子已經心存死志,焦母第一反應不是成全兒子的愛情,而是一邊勸誡他與劉蘭芝身份有別,休妻不算薄倖,一邊再次允諾兒子為他再聘佳婦。

這個專制的母親可能覺得自己想法才是最高意志,兒子永遠不會違背,可嘆她永遠不懂兒子心之所求,更不懂他求死意志之堅決。

故事的最後,焦仲卿聽聞劉蘭芝“舉身赴清池”,也果斷轉身“自掛東南枝”,焦劉兩家終於醒悟他們拆散的,是一對愛情多麼堅貞的鴛鴦,於是就有了之後的兩家“求合葬”。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既然答應兒子與那個討厭的女人合葬,焦母也許是真的後悔了,也許沒有,總之她自作孽,親手把自己的兒子作沒了。

03、劉蘭芝,這個優秀的好姑娘,值得更好的愛情

劉蘭芝這個姑娘到底有多好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她聰慧有才: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這樣教養出來的姑娘,又不是鄉村大字不識一個的鄉野村婦,又怎麼配不上只在府衙做小官的焦仲卿?

她有絕世無雙的美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手指纖細白嫩如蔥根,嘴唇紅潤,像含著紅色寶石,走路輕盈,精巧又美麗,這世上都找不到比她更美麗的姑娘。

她自尊自愛,明明被惡婆婆趕出家門,還:“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因為自問無錯,劉蘭芝並不為此做小伏低,低頭哀求,而是在離開之前仔細梳妝,打扮的整整齊齊,走也要走的有尊嚴。

她懂得進退,雖然被婆母厭棄,面對婆婆不停地怒火,劉蘭芝沒有憤而離去,而是在打扮整齊後,“上堂拜阿母……”,有禮貌的與她作別,還特地囑託小姑好好服侍婆婆,望她“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

她聽從夫君囑託,信守承諾,面對縣令之子的求娶,劉蘭芝果斷拒絕。雖然之後迫於兄長的壓力,答應了府君家的求親,卻明顯是權宜之計。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她對愛情忠貞,分別之際她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面對夫君的質疑和相約殉情,她“攬裙脫絲履”毅然“舉身赴清池”

她的美貌賢惠,讓縣令和府君兩家不顧對方是“下堂婦”身份,先後為兒子求娶,知道求娶成功,府君家立刻準備隆重的迎親禮迎她過門。

這樣優秀的姑娘,怎麼看都不值得為焦仲卿這個靠不住的男人“舉身赴清池”,她值得更好的愛情。

04、《孔雀東南飛》的現實映射和反思

詩歌的最後一句:“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點出作此詩的意圖,讓後世更多的人以這件事為教訓,不要再重蹈覆轍,可惜人性自古如此,多少先人的教訓,最終都不曾被記得。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A、 婆媳矛盾:女人間的刁難與反抗

聽過一句話:“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也聽過另外一句俗語:“多年媳婦熬成婆”,如果深究起來,後一句幾乎可以當做是前一句的回答。

《孔雀東南飛》中,焦母這樣跋扈專制的性子也許並不是生來就有,也許當他做焦家新婦時,就是循規蹈矩,對婆婆言聽計從,等她做了婆婆,也必然像當年她的婆婆要求她一樣,要求自己的兒媳婦。

可惜碰上了對封建禮教懷有反抗之心的劉蘭芝,即使她在別人眼中如何的“精妙世無雙”,在焦母眼裡她也不過是一個不敬婆婆,大逆不道之人,當然配不上自己優秀的兒子,該休!

而現實中的婆媳矛盾跟上千年之前,焦母和劉蘭芝的矛盾並沒什麼不同,無論順從還真是反抗,總有一人感覺被挑釁,一人感覺被刁難,此等難題,千古難解。

只求每個婆婆和媳婦都富有同理心,體諒彼此的不易。

B、 把幸福寄託於他人,幸福終是虛幻

焦仲卿對劉蘭芝說:“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這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用冷處理的方式等待母親消氣,然後求得她的回心轉意。

劉蘭芝比焦仲卿清醒,她知道“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卻還是選擇對丈夫抱有希望,對他說“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併為此堅守誓言,等著焦仲卿接自己回去。

兩個人,一個懦弱逃避,一個對愛人心存希望,都不過是把自己的幸福和未來寄託於他人之手罷了。

如果焦仲卿堅持自己不放棄妻子的意願,想辦法取得焦母的認同,如果劉蘭芝不拘於眼前已經無望的愛情,為自己另找出路,或者說服丈夫一起去改變焦母的想法,也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

寄託於他人的幸福終究只是虛幻。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C、 生死大事,容不得賭氣衝動

讀這篇詩歌,常常覺得焦仲卿和劉蘭芝的雙雙赴死,是衝動賭氣大於愛情。

一開始,劉蘭芝跟丈夫訴苦:“十七為君婦,心中常悲苦。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劉蘭芝十七歲嫁給焦仲卿,卻很少開心,雖然理解丈夫專心公事,但自己獨守空房,很少見到自己的丈夫卻是不爭的事實。

劉蘭芝被驅趕,焦仲卿違逆不了母親,只能犧牲妻子,送其還家。可見兩人之間有和睦的夫妻之情,卻未必有刻骨的愛情。

雖然互有誓言和承諾,但再次相見,面對劉蘭芝“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兄弟。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的質問,焦仲卿卻把責任推給妻子,說出“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的狠話。

劉蘭芝一看丈夫不相信自己,也賭氣道:“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怎麼看都是衝動之下說的氣話。

雖然尊嚴重要,但是生死大事,還是要冷靜三思,賭氣衝動要不得啊!

《孔雀東南飛》:一個惡婆婆的自作孽之路,一個好姑娘的愛情悲歌

總結:

我們總說,父母之於子女是一場體面的退出,但是這種觀念是經歷了無數個文明先驅,才發展到今天為世人所接受,在“長輩大如天”的封建社會,這種思想只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父母與子女之間只有服從關係,從來沒有平等之說。

《孔雀東南飛》旨在宣揚封建社會的對自由和愛情的壓迫,也塑造出劉蘭芝的反抗形象,但最終也只能以生命為代價教育後人,只希望讀到此詩的人們可以真正懂得其中的警示之意吧!

(文章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楚二姑娘,認真寫字的80後雙魚女,惟願以夢為馬,詩酒書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