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文 | 葶子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歡迎點擊上方關注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每當想起《孔雀東南飛》裡的詩句,總為焦仲卿和劉蘭芝忠貞不渝的愛情而動容。

這部取材於東漢漢獻帝時期的詩歌,主要講述了焦仲卿和劉蘭芝這對恩愛夫妻被迫分離,最終雙雙殉情的愛情悲劇。

字裡行間,既歌頌了焦仲卿夫婦的真摯感人的愛情,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制度對人性的壓迫和摧殘,作者更是運用浪漫主義手法表達了人們對追求個性自由和婚戀自由的強烈的美好願望。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成為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雖歷經千年,依舊傳唱不衰,可見文學地位之深厚,對後世影響之深遠。

若是封建制度下的男尊女卑思想和專橫獨斷的家長制,是造成劉蘭芝和焦仲卿悲劇的罪魁禍首,那麼焦母刁鑽跋扈的逼兒休妻則拉開了焦劉夫妻人生悲劇的序幕。

對於焦母逼兒休妻這件事,很多人或多或少有些疑問:

古代向來提倡女子勤勞賢淑,那麼持家有道且聰明賢惠的劉蘭芝為何不被焦母所容呢?

今天本文將拋開時代因素的影響,從焦母的人物設定和心理活動方面來分析她厭惡劉蘭芝的原因;並且結合故事親情關係來探尋《孔雀東南飛》對當代婚姻家庭的現實意義。


【戀子情結下的畸形母愛:焦母恐懼劉蘭芝奪走自己的情感依賴】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這是文章開頭對劉蘭芝的描寫,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她的溫順賢淑。

身為女子,她善彈音律,能誦詩書;嫁入焦家,日夜辛勞,勤於家務。

作為人妻,她孝順長輩,照顧小姑;和丈夫,更是伉儷情深,恩愛不移。

勤奮賢惠,才華橫溢的她,怎麼看都不該被婆婆萬般嫌棄,甚至逼兒休妻。

況且,即便女子地位卑微的古代,被夫家休棄也是要有原因的。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孔雀東南飛》劇照

《禮記·本命》明確規定:

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意思是說:休妻需要滿足其中一條:不孝順父母,沒有子嗣,品行不好,有嚴重疾病;愛閒談非議,善妒和偷盜。

論品德性情,劉蘭芝是不可能有閒談、善妒或偷盜等舉止的;論傳宗接代,嫁入焦家三年的劉蘭芝剛滿二十,更無法被斷定不能生育。

焦母執意要休媳的原因,只剩下七宗罪的第一條:不順父母。

但這份"不順父母"的罪名,不是說劉蘭芝不尊愛長輩,而是與兒子太過恩愛,違背父母意願。雖然覺得可笑,但是當時封建禮教下卻實有規定。

據《禮記·昏義》記載:

婦女須:成婦禮、明婦順;婦順者:須乎舅姑,和於室人,而後當於夫。

是說:作為女子,與丈夫的親密程度不可超越與公婆的親密程度;如果夫妻關係太過親密,則被視為不事舅姑。在這種情形下,是可以把妻子休掉的。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孔雀東南飛》劇照

毫無疑問,劉蘭芝遭受的待遇是不公平的,而這份不公平恰恰來自焦母畸形的戀子情結。

由於中年喪夫,孤苦伶仃的焦母無形間將所有的情感寄託和人生希望都傾注在兒子身上。在她看來,兒子就是自己的全部,她是無法忍受其他人同自己分享這份獨有的親情的。

而劉蘭芝的到來,卻打破了她與兒子之間密切的情感模式,將焦仲卿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夫妻感情上。

這種在外人看來合乎常理的改變,對情感失衡的焦母來說卻成了巨大的威脅。

因為兒子結婚,意味著曾經依傍在身的兒子將不再時刻圍繞身邊,自己將失去最重要的情感寄託,這種巨大的情感缺失對寡居多年的焦母是致命的。

與其說她厭惡劉蘭芝,倒不如說她懼怕劉蘭芝,懼怕劉蘭芝搶走自己的兒子。

所以她想方設法刁難兒媳,即便劉蘭芝勤勞能幹,三日織出五匹綢子,她還是嫌棄太慢。

特別是劉蘭芝和焦仲卿自成婚以來恩愛有加、相敬如賓的這種感情,更成了焦母心中拔不掉的一根刺。

在這種畸形情感的支配下,為了找尋內心喪失的安全感,她只能將所有怨恨宣洩到劉蘭芝身上,用自我回避型人格,來達到自我安慰和自我保護的作用。

也正是這份扭曲的母愛,促成了焦劉兩人的愛情悲劇,也造就了焦仲卿的人生悲劇。


【強烈控制慾下的蠻橫專權:焦母憎恨劉蘭芝動搖自己的家庭地位】

每一份錯位的親情關係背後,往往藏著可怕的控制慾。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種獨斷專橫的掌控也被賦予了一個充滿溫情的名稱——為你好。

為人父母者,藉助這份"為你好"的愛,也肆意的將時間花費在對孩子的掌控上:小到吃飯穿衣,大到結婚生子。

殊不知,這份愛往往卻生疏或摧毀了家庭親情的聯繫。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孔雀東南飛》劇照

《孔雀東南飛》這個故事中,焦母的控制慾更是將這對年輕的夫妻逼上了絕路。

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這是焦母的蠻橫,因不喜歡劉蘭芝的才情和賢淑,便訓斥兒子不該自作主張;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這是焦母的自私,因鄰居家女兒更符合自己的心意,便不顧兒子想法,要親自去提親;

為兒女著想,是為人父母者的本性,但焦母這份毫無界限感且專橫獨斷的愛,儼然侵犯了孩子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終究把親情變成了無可挽回的傷害。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

焦仲卿告訴母親:自己沒有飛黃騰達的命,只想和心愛的女子白頭到老。

可他不會想到,正是這番感人肺腑的話,更加堅定了母親要休媳的決心。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在焦母眼裡,劉蘭芝不僅是搶走兒子的敵人,更成了阻礙兒子仕途的罪人。

她含辛茹苦培養兒子長大成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兒子躋身權貴階層,從而光耀門楣;但劉蘭芝的出現,讓兒子沉溺於兒女私情,這是焦母看不慣也是不允許的!

更何況,一向溫順的兒子然開始反叛,這完全使自己在家庭中長期以來的核心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同樣的,焦母蠻橫刁鑽的行事理念,也註定她無法與兒媳劉蘭芝親密相處的。

對守舊古板的焦母來說,劉蘭芝飽讀詩書,才情橫溢,是對自己家庭地位的最大威脅。

她需要的兒媳,不是具有滿腹才情和不屈性格,而是乖巧聽話,能亦步亦趨的服從她掌控的舊觀念女子。

說直接些,她要給兒子找的是傳宗接代的工具,而不是感情交流的知心人。唯有這樣,才能穩固她的家庭地位,也唯有這樣,才能不影響兒子仕途!

很顯然,劉蘭芝是無法捨棄骨子裡的真性情而屈服焦母的蠻橫專制下的;焦母更沒有辦法去掌控有著書香氣息且才華橫溢的兒媳。

對焦母而言,休妻已成必然。

而在儒家思想提倡的孝道中,父母之命,莫敢不從!

縱然焦仲卿百般難捨,也不得將妻子遣送回家。

在封建禮教根深蒂固的時代背景下,封建家長制的專權和焦仲卿遵循的愚孝理念,使焦母毫無疑問贏得了博弈的勝利;可是這份具有強烈控制慾望的母愛,也最終成為釀造孩子悲劇的幕後推手!


【淺析故事對現代婚姻家庭的啟示】

任何被稱為經典的作品,都有它純粹的文學價值和複雜的現實意義。讀者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思想的引導下,對作品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讀。

《孔雀東南飛》這首敘事詩也是如此。

初讀詩篇,感懷於劉蘭芝的真性情,動容於夫妻兩人至死不渝的美好愛情;

再讀詩篇,憤懣於封建禮教和家長制對人性的壓榨,悲嘆於時代桎梏下人們身不由已的命運。

而如今真正置身於柴米油鹽的生活後,從焦家衝突矛盾的親情關係中,更領悟到了《孔雀東南飛》這部故事給予現代婚姻家庭的重要啟示。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一、關於親情:真正的父母之愛,是一場適當得體的退讓。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肯定是為了孩子好,這點毋庸置疑。

但很多時候,這種付出卻往往成為了帶有專橫色彩的強烈控制。

主要表現在: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變相操控孩子的思想和生活,將自己定位成親情中擁有絕對支配權的核心人物,不允許孩子的行為違背自己的要求。

故事中焦母對焦仲卿的訓斥,更體現了這種強烈的控制慾。

但這種看似保護孩子的做法,卻更容易促成孩子的極端反叛。

焦仲卿的"自掛東南枝"除了對封建禮教的控訴,更是對焦母這種專橫控制慾的無奈抗議。

迴歸到現實生活中來說,父母的強烈控制,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也是無法彌補的。很容易令孩子長大後的幸福指數降低,對外界依賴性增強,缺乏果斷思維和獨立意識,成為無擔當無責任的巨嬰。

這樣的愛,是對孩子人格性情的終生囚禁。

克魯普斯卡婭曾說:對雙親而言,家庭教育首先是保持自我教育。

而父母的自我教育,便是認識到孩子是單獨的個體,孩子的發展需要放手和自由。只有適時得體的退讓和放手,才是對孩子完整人格的最好保護。

二、關於家庭:婆媳矛盾的根本,大多源於男人的不作為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圍繞愛家庭關係中的一大難題。

在古代,受封建家長制和愚孝觀念的影響,婆媳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往往是以夫妻間的分離為結局。《孔雀東南飛》的焦仲卿和劉蘭芝是這樣,《釵頭鳳》中的陸游和唐琬也是如此。

這是時代禮教的弊端,也是時代人性的悲涼。

在當今社會,受女權思想的覺醒和人格魅力的獨立,使女性擺脫了腐朽道德的束縛,但婆媳矛盾始終圍繞在眾多家庭中。

由此可見,這份矛盾並非是時代制度的產物,而是家庭錯亂關係的必然。

身為母親愛護兒子,這是人之常情;身為妻子與丈夫恩愛,更是情理之中。

婆媳之間最關鍵的紐帶,是身居其中的丈夫;婆媳關係是否矛盾,更在於丈夫態度。

衝突不斷的婆媳關係,少不了愚孝無能的丈夫。

在文中,焦仲卿是想解決母親和妻子的矛盾的,但是他做的更多的是在兩人之間來回遊說,沒有做出合理有效的調解行動,一句“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更是火上澆油,堅定了強勢的焦母休妻的決心。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而高情商的男人,一定是懂得將母親從統治家庭的主導地位中拉下來,放到和妻子平等相處的位置。這種做法也是在兩者之間尋找和建立了一種新的平衡。

只有擺正位置,才能捨棄駕馭的心思,兩者之間才能懂得尊重。

三、 幸福秘訣: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家庭才會和睦。

對於很多父母來講,子女是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託。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後,夫妻之間的關注度也明顯下降,把更多的注意力給了孩子。

但這種關係既不利於夫妻和諧,更不利於家庭和睦。

要知道,夫妻關係才是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只有融洽美滿的夫妻感情,才能營造出溫馨浪漫的家庭氛圍,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特別是對於和公婆居住的夫妻來說,只有明白家庭中最優先的關係是夫妻,擁有第一發言權的也是夫妻,這個家庭才會穩如磐石。

子女對父母的孝,並非言聽計從,而是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判斷能力,能守護自己的幸福;

父母對子女的愛,並非為孩子而活,而是將生命的重心慢慢從孩子身上剝離出來,讓孩子學會走自己的路。

這樣的孝道與關愛,才是奠定幸福家庭的基礎。

《孔雀東南飛》:從心理角度分析焦仲卿的母親為何逼兒休妻?

【放在最後的話】

這個故事,可恨的是世道,可憐的是有情人。

焦仲卿是可憐的,雖有護妻之心,卻無護妻之力。

他讀的是聖賢書,便要遵那腐朽的封建禮教,在母命不可違的傳統孝道中,也只能用殉情表達自己對劉蘭芝的忠貞愛情。

劉蘭芝是可憐的,雖知書達禮、溫順賢惠,卻依舊擺脫不了命運的桎梏。

前有強勢婆婆厭惡遣回,後有家兄逼迫再嫁。在這種專橫冷酷的家長制壓迫下,"舉身赴清池"的悲壯也成了她唯一的解脫。

對於整個時代來講,焦仲卿和劉蘭芝這份熾熱堅貞的愛情,像是一道耀眼奪目的白光,劈開了幽深黑暗的封建制度,讓世人看到了腐朽的禮教綱常"吃人"時的醜陋模樣。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待鮮活的生命逝去,家人才願成全這份堅貞不渝的愛情,這種帶有滑稽色彩的浪漫結局,令人痛惜哀嘆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傳統禮教壓迫人性的抗議和嘲弄。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千年時光流轉,兩人的愛情雖不為世間所容,卻成了後世堅貞愛情的絕唱。

願你我為這對悲情夫妻感懷之餘,也堅守愛情的忠貞,懂得珍惜身邊人。

將心心念唸的愛情,經營出充滿溫暖和浪漫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