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千古毒瘤吗?为什么家长这么怕小孩子深挖它?

《诗经》我们很早就接触到了,也知道里面有许多出名的诗,比如《关雎》《蒹葭》等等。《诗经》是一个文学宝藏和历史密钥,透过这个文学载体,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还能了解到距离我们很远的历史故事。


这首诗是千古毒瘤吗?为什么家长这么怕小孩子深挖它?

在《诗经》里,有一首很出名的诗,它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课本读物上,很少有人知道。但这首诗不仅运用了独特的诗歌创作手段,还揭露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可以说,在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创造了双赢。但是很多家长却拒绝自己的小孩去学习它,知道原因后,不禁感慨万千。


这首诗是千古毒瘤吗?为什么家长这么怕小孩子深挖它?

这首诗叫《墙有茨》,内容如下: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鉴赏一首诗,首先要知道诗的内容在讲什么,首先小编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大家把这首古诗翻译成打油诗,因为这首诗虽然有三节,但意思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在语言用字上有稍微的变化,变的是一个动作细节,这也是《诗经》常见的创作方式,所以小编就只翻译第一节。

墙头生满蒺藜草,想尽法子也难除。

宫中男女迷离事,万万不可向外说。

当真把它讲出去,听了叫人直害臊。


这首诗是千古毒瘤吗?为什么家长这么怕小孩子深挖它?

这样一看,估计大家都明白了。这首诗讲的就是帝王宫廷的混乱生活,是一首典型的“刺淫”诗。全诗一唱三叠,有力地讽刺了宫廷的丑事。说的是卫国的公子顽与父亲的妃子宣姜通奸,结果生下了五个小孩,被国人咒骂荒淫无道,败坏社会风气。


这首诗是千古毒瘤吗?为什么家长这么怕小孩子深挖它?

这就是为什么家长拒绝孩子去深究这首诗的原因。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是无可挑剔的,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古体诗及新诗的创作形式和艺术借鉴。只是有一点,让人往往容易产生畸形的想法,浮想联翩。这就是诗中的“中冓之言”,说宫闱秘事,但又不点透,让人大为好奇,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产生心猿意马的行为。


这首诗是千古毒瘤吗?为什么家长这么怕小孩子深挖它?

小孩子往往没有将艺术与人生分开的能力,往往会被诗中所言的事带上歧路,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当他问家长这是在说什么。作为家长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变得很为难,不说吧,感觉不能开智孩子;说吧,又不知如何开口,生给孩子产生坏的影响。在左右为难的境地里,只能走为上计,干脆不让孩子接触这类诗歌。不知便不问了。


这首诗是千古毒瘤吗?为什么家长这么怕小孩子深挖它?

其实,小编觉得家长完全可以不必过度的担忧,对于这类诗歌我们可以侧重于将诗歌的艺术特色介绍给孩子,创作背景则一笔带过。孩子在学习诗歌时,更多的是被诗歌的艺术美吸引了,如果是对背景感兴趣,那他早翻阅读历史书去了。因此,家长在采取避轻就重的引导方式,是可以使孩子接受到经典诗歌的文化熏陶的,而不必因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