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未必!英国15000低龄留学生回国难背后的公众微妙心理

这两天滞留在英国的15,000名低龄留学生回国难的事件在网上不断刷屏。网友各种声音都有,有支持由国家出面包机把孩子们接回国的,也有认为其家长应该付起责任来,而不是只知道指望国家的。

仇富?未必!英国15000低龄留学生回国难背后的公众微妙心理


而这15,000名低龄留学生的部分家长也在网上发声指责网友的幸灾乐祸是仇富心理。

实际上,这15,000名低龄留学生如今正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留在当地吧,现在欧洲的疫情正处在大爆发的阶段,如果留在当地,显然这些孩子会面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而如果寻求国家层面的帮助,包机把孩子们接回来,也面临着诸如隔离检疫等等问题,毕竟15,000名孩子,这只是滞留英国的,那欧洲各国或者世界其他疫情严重国家的华人华侨的孩子们怎么办呢?要不要都派飞机去接回来?国家如果一碗水端平都接回来,显然这个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不过,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孩子们该不该接回国,笔者想来分析一下这一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公众心理。网友对这15,000名低龄留学生家长的指责,无非是因为,第一,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国外享受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这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我们大多数普通国人没这个经济实力——想一想这的确是让人后槽牙有些发酸的一件事情。(尽管在许多人看来,让一个几岁十来岁的孩子,从小离开父母家庭漂洋过去万里之遥求学,实际上对孩子心智成长并不妥当。)

表面上看,似乎公众指责的声音的确有仇富的心理在里面。然而真的如此吗?恐怕没这么简单。实际上公众最芥蒂的不是这15,000名低龄留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比普通人家优越。而是这15,000名孩子的家庭,不应该拥有额外享受国家公共资源的特权。

“你家里有钱好吧,我认了!不管你的钱是怎么来的吧你能把孩子送出去读书是你的本事。但是你不应该拥有额外享受国家包机的特权!”这恐怕才是公众面对这一事件的真正心理。的确,很多网友认为,你富不富与我没半毛钱的关系,但是你不应该拥有普通民众没法拥有的特权。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公众关不关心那15,000名孩子死活的伦理层面的问题了。

仇富?未必!英国15000低龄留学生回国难背后的公众微妙心理


第二,许多网友认为,我们跟国家一道吃尽了苦头,做出了重大牺牲,好不容易慢慢疫情形势好转了,现在你们却要占用公共资源,回来坐享其成。这实际上是一种创伤后寻求补偿的本能心态。

由此看来,网友反对的声音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仇富。然而,毕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对身处困境的同胞包容与理解,是题中应有之意。毕竟那15,000名低龄留学生是无辜的,他们处境堪忧的家长为之呼吁也是人之常情。

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可不可以寻求一种由国家出面,联系航空公司协调包机,但是机票以及后续的隔离检防等费用应该由这些孩子的家庭自己来出。

仇富?未必!英国15000低龄留学生回国难背后的公众微妙心理


总之,在大家一起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之前,笔者认为网上对峙的骂战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与其打口水战,不如多花点时间多动点脑子在解决问题上。毕竟没有人想隔着屏幕听到孩子们的哭声,对吧?

对这一事件以及低龄留学的现象,你有什么样不同的看法,请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