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01 大蕭條始於華爾街

那場席捲全美的經濟大蕭條,始於紐約市的華爾街。1929年10月29日——那一天也被稱為“黑色星期二”,紐約股市徹底崩盤,標誌著長達10年之久的大蕭條的開始。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美國經濟大蕭條始於華爾街,繼而席捲到全國各行各業。

在之前的十年,美國經濟發展迅猛,股票價格一路上漲。但當經濟放緩時,人們突然驚慌失措,紛紛拋售股票。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就有數百萬股的股票被交易,其中許多股票變得一文不值。美國的失業率上升到25%,國際貿易下降了50%。

02 大蕭條初期的總統是赫伯特·胡佛

距離股市崩盤還有六個月的時候,共和黨人赫伯特·胡佛在一片樂觀情緒中當選為美國總統。然而,隨著經濟衰退的加劇,胡佛的名字開始被用作貶義。失業者喝的稀湯被稱為“胡佛燉湯”,無家可歸者用硬紙板或金屬板建造的棚戶區被稱為“胡佛村”。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美國總統胡佛因對經濟大蕭條反應遲鈍而被美國人民所詬病。

胡佛村實際上就是貧民窟,大多位於免費的施粥場附近,居住著成千上萬的人。每個棚戶一般都有一個小爐子、破爛被褥和一些鍋碗瓢盆。那裡的人來自各行各業,他們要麼是四處徒勞地尋找工作,要麼就去公共慈善機構,或者向那些勉強維持生計的人乞討食物。

03 大蕭條的頂峰出現在1932年至1933年之間

大蕭條在1932年至1933年間達到了頂峰。儘管胡佛總統曾一度試圖支持境況不佳的銀行,但還是有成千上萬家銀行倒閉了。另有7萬家工廠倒閉,失業人數達到1200萬,約佔當時總人口的25%。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擠兌風潮導致了大批銀行破產。

銀行的倒閉主要是因為擠兌風潮的爆發引起的。股市崩盤之後,人們紛紛趕赴銀行,想取自己存在裡面的錢,因為他們覺得把錢存在銀行裡也不保險。而銀行的錢大多都投資在了股票市場裡,由於無法償還給儲戶,所以不得不宣告破產。

04 大蕭條造成了社會動盪

大蕭條在全世界引發了社會動盪。全美爆發了多次抗議遊行,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1932年由一張退伍老兵組織的“獎勵軍”遊行。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大蕭條期間,遊行抗議不斷。

一戰結束時,美國政府通過立法,決定給退服軍人支付一筆獎金,但要到1945年才能兌現。經濟大蕭條的到來,使退伍老兵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他們要求政府立即支付獎金。

當時到華盛頓抗議遊行的隊伍達到了43000人。在胡佛總統的命令下,軍隊使用武力驅散了隊伍,焚燬了他們搭建的胡佛村。最終,這些退伍軍人還是在1936年提前拿到了那筆獎金。


05 大蕭條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巨大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股市崩盤僅僅是大蕭條的導火索,隨後實施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才導致了大蕭條在規模的擴大和在時間上的蔓延。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新的關稅法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雪上加霜。

例如,1930年6月17日《斯穆特·霍利關稅法》頒佈,將美國對2萬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了美國曆史上的最高水平,想籍此刺激消費者購買本國商品,保護美國的企業。但沒想到結果適得其反,歐洲國家以此為由,拒絕購買美國商品作為報復,這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經濟危機。

06 大蕭條時期沙塵暴不斷

在美國中西部廣袤的大平原地區,由於長期嚴重的乾旱,以及沒有采用旱地耕作方法來防止風蝕,結果導致了沙塵暴的肆虐。這一自然災害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達到了頂峰。美國的沙塵暴以多種形式流傳於世,其中包括文學作品、流行歌曲,以及攝影作品。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肆虐美國中西部的沙塵暴,是天災也是人禍。

1939年,美國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創作了長篇小說《憤怒的葡萄》,生動描述了大蕭條時期美國大批農民破產、逃荒的故事,反映了驚心動魄的社會鬥爭的圖景。小說飽含美國農民的血淚、憤慨和鬥爭,於1940年獲美國普利策文學獎。其中就有對沙塵暴的細緻描寫。


07 大蕭條期間犯罪率上升

在大蕭條期間,由於幾乎不可能找到工作,也沒有有效的福利制度,許多美國民眾靠在私人地產上建造臨時房屋、偷竊、走私、打架或從事其他非法活動,來幫助他們在經濟上取得進展,或者籍此來發洩他們的不滿。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貧困,是犯罪四起的根源。

在股市崩盤初期,禁酒令依然有效,公開售賣酒類商品成為一種違法行為。這一法令造成的後果就是,美國黑幫操縱了酒水的釀造和銷售。各種黑幫組織為謀取暴利,圍繞爭奪黑市控制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這直接導致了社會犯罪的激增,犯罪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08 大蕭條時期更換了美國總統

1932年,民主黨人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美國第32任總統,並立即採取行動,積極實施“新政”計劃。在他的領導下,國會以驚人的速度通過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其中包括《緊急銀行法》《聯邦緊急救濟法》《農業調整法》《國家工業復興法》《田納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面對大蕭條,羅斯福表現出了壓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我們唯一應該害怕的,就是恐懼本身。

任職期間,他還通過開啟許多大型的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努力穩定工農業生產,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大力刺激經濟發展,幫助那些在大蕭條和沙塵暴中苦苦掙扎的農民。在這些強有力的措施的刺激下,結果不到一年,美國經濟就開始出現了復甦的跡象。

09 大蕭條對全球產生了影響

雖然大蕭條始於美國,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受到隨後的經濟衰退的影響。這些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希臘、新西蘭、南非和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意大利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在德國,經濟混亂造成了社會和政治的崩潰,並在促使希特勒領導的納粹社會主義黨執掌政權方面發揮了作用。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大蕭條的影響是全球性的。


10 大蕭條隨著二戰的到來而結束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重整軍備的政策和人力的調動降低了失業率,大蕭條實際上已經結束。1941年,在美國捲入了這場戰爭之後,國內的失業率迅速降至了10%以下。

回顧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歷時10年,10大真相,你知道多少?

大蕭條已成歷史,但誰能保證歷史不會重演?

附: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簡要時間軸

1929年:失業率非常低,平均為3.2%。

1929年10月:華爾街崩盤,股市陷入恐慌,一系列的暴跌影響了股票的價值。

1930年:失業率達到8.9%,6月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出臺,增加了美國的進口成本,使歐洲陷入經濟危機。

1931年:美國失業率達到16.3%。主要銀行的倒閉加深了危機。

1931年11月:羅斯福當選新任美國總統,推出了旨在應對大蕭條和失業的“新政”。

1932年:失業率達到24.1%。

1933年:失業率在達到頂峰之後,開始逐漸下降。

1936年:羅斯福再次當選美國總統。

1941年12月: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後的動員使美國經濟徹底擺脫了大蕭條。(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