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殺功臣?

素罄清


感謝提問。

劉邦是漢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草莽之間,靠著沛縣的一幫老兄弟逐步成為秦末時期比較大的一股力量,其後數度與項羽爭鋒,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於在垓下擊敗項羽,一統天下。統一天下後,劉邦並沒有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屠戮功臣,而是隻誅殺了幾個異性王。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劉邦也不甘寂寞,趁機起事。劉邦麾下最重要的功臣還是沛縣那一幫老兄弟,如蕭何、樊噲、曹參、以及陳平、張良、周勃等人。

而被劉邦殺掉的都有誰呢?分別是楚王韓信(呂后和蕭何滅掉的,算在劉邦頭上)、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燕王盧綰,全部都是異性諸侯王。


如果說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是為了給他的孫子朱允炆鋪路,那麼劉邦誅殺的功臣大多是異性諸侯王,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不讓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漢初的諸侯王中,勢力都很龐大,如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在軍隊中都有很高的威信,一旦劉邦駕崩,憑呂后和太子是駕馭不了他們的。

而且幾個異性諸侯王中,韓信的能力非常強,強到朝中無人可以制衡,而英布等人曾是項羽麾下,背叛了項羽,無法保證他日會不會背叛他劉邦。為了把危機提前扼殺在搖籃之中,劉邦只能痛下殺手。


小結

劉邦誅殺功臣的對象僅僅是幾個半路投靠他的諸侯王,而一直跟隨他打天下的蕭何、樊噲等人都未遭毒手,而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描述使得人們都認為劉邦屠戮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也由此而來。


盛夏一抹清涼


劉邦稱帝后,先後殺了臧荼韓信盧綰英布,開國功臣,異性諸侯王。


臧荼在劉邦當上皇帝的第一年,就讓劉邦以造反的名義給宰了。韓信第二年,以同樣的罪名謀反,給逮捕軟禁起來。最終還是不放心,五年後蕭何和劉邦的老婆設計把韓信騙的長樂宮給弄死了。並滅了三族


盧綰是劉邦的老鄉,劉邦在豐沛混的時候倆個人成了好朋友,劉邦造反後一直跟著劉邦混,是劉邦的心腹知己。韓信死了之後,盧綰害怕了,怕早晚也讓劉邦弄死,跑路了逃到匈奴得以壽終正寢。活到六十三歲。

彭越手下勸他造反,他沒有聽,劉邦不但不表彰彭越忠心最終還是讓劉邦給殺了。漢朝建立短短七年,除了實力弱小長沙王吳芮其他異性諸侯王通通讓劉邦給剷除乾淨。



劉邦殺功臣究其原因,劉邦出身卑微,市井的小混混。逆襲登上皇位作了皇帝,多疑猜忌再所難免,一些人不懂得急流有退。諸侯王的功勞能力太大,功高震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你是誰62589476


其實,對於劉邦誅殺功臣的問題,其實,與楚漢爭霸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關聯,劉邦這個人,在楚漢爭霸過程中,可以說得上是,屢戰屢敗,與項羽單獨交手,基本上就沒贏過一次。

其實,我們分析劉邦的幾次勝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藉助外力,外力來源於哪裡呢?必然是兵仙韓信,游擊戰之王彭越等人了,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人就真的聽從劉邦的調遣麼?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劉邦自身的軍事能力,本身就有限,而且,在楚漢爭霸期間,更是做了許多無賴行徑,就好比自己全軍覆沒了,然後,便像做賊一樣搶奪自己手下韓信和張耳的部隊。

如此,所作所為加上那麼爛的軍事能力,怎麼可能讓人心服呢?加之,劉邦軍中所重用信任之人,大多與劉邦是同鄉,對於,韓信,彭越等人劉邦是吝嗇於封賞的,至於,為何封他們為王,還不是因為,又強敵項羽的存在,被逼無奈麼。

天下一統之後,這些人讓劉老三,食不安寢,夜不能寐,為啥,害怕他們謀反,畢竟,本來就不是自己人,帝王心術使然,只有殺光他們,才能食之有味,睡得香甜。


浪子飛雲講歷史


為什麼要殺?歸根結底是怕

劉邦殺不殺功臣咱們先且不論,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是你靠一幫兄弟剛剛打得了天下。

眾人迎你登基,一夜之間從一窮二白的泥腿子變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你的內心會受到什麼衝擊?之前所有的重點都是創業,這會兒的重點一下全部轉移到如何鞏固你家天下的地位上。

創業時候,巴不得手下人個個牛逼閃閃為你開疆拓土,可這會兒坐在寶座上,下面是一群虎視眈眈的能人你會怎麼想?

憑良心講,人這種動物就是很奇特,當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制約你的時候,人性中的惡、自私就會放肆起來,封建社會,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就算兒子有想法都要殺了。更何況幾個功臣?心慈手軟也帶不好隊伍,仁義道德那是在創業階段拿來凝聚團隊,樹立目標的手段,你當真了,那就真傻了。

歷史上凡是有作為的皇帝,無一不是殺伐決斷在轉瞬之間,絕不拖泥帶水。

縱觀歷史上的創業團隊,無外乎都那幾個字“可以同甘苦,不能共富貴。”

歸根結底,當時都還是受到落後的制度和社會傳統意思在作祟。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從唐末到宋初的五代十國,你方唱罷我登場,稱王稱帝的一抓一大把。你看柴榮一死,主少國疑,心慈手軟換來什麼結果?老趙來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劉邦如果手軟了,天下姓劉還是姓韓還說不定。


咕嚕嗒


自古以來皇帝就不是什麼好職業,當皇帝以後。

下到吃不飽的百姓,上到世家貴族,開國勳貴,滿朝上下都是你要防備的人啊!

特別是那些以前跟你扛過槍,打過仗,等你當皇帝之後是要分你權的。你是皇帝,恨不得全天下人都聽你命令哪會在讓給別人?

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當然西漢開國一百五十三位功臣,劉邦殺了三個王爵、一個候爵,呂后殺了兩個王爵,至於出生入死的兄弟,一個沒殺!


劉邦在外平叛,呂后跟蕭何合謀把韓信殺了。

彭越被呂后所殺。

英布造反了,最終戰敗被殺。

燕王臧荼造反,兵敗被殺。

燕王盧綰背叛逃往匈奴,被殺

所以劉邦殺得算少的。


高視頻分享


非我族人,其心必異。

有難同當是因為嚮往著好生活,大家都一起努力著。

但是真的有權利有好生活了,就擔心會失去。

所以他認為有威脅的就殺了,從而鞏固自己的權利。


呆子線上影


為了防止功臣擁兵自重日後謀反,自己的子孫鎮不住,做不了天下,劉氏天下不能流傳萬代,所以殺功臣以絕後患。


達家海鷹


比起朱元璋,同樣差不多泥腿子出身的劉邦還真不能算是殺功臣。

細數一下劉邦殺掉的功臣,基本全部是異姓王。沒當王的豐沛老兄弟,還真的一個沒殺成。

而且即便是七大異姓王,有兩人是病死善終,兩人逃亡匈奴,三人反叛被殺。劉邦對諸侯王,也沒有一開始就抱著殺心。

韓王信本名韓信,後被封為韓王,後來投降匈奴。文帝14年,韓頹當、韓嬰叔侄率領他們的部屬投歸了大漢。

趙王張耳。劉邦立張耳為趙王,大致轄治原趙國故地,第二年,張耳病死。

淮南王英布。反叛失敗後,在農舍中被人輕易殺死。

楚王韓信。劉邦先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削去他的楚王爵位,降為淮陰侯,後來呂后又以“謀反”罪名,用蕭何騙到長樂宮誘殺。

梁王彭越。被人誣陷謀反,三司會審後,被劉邦貶為庶人,後經呂后反覆規勸,劉邦才殺了彭越。

燕王臧荼。舉兵反叛,戰敗被殺,劉邦改立太尉、長安侯盧綰為燕王。盧綰與匈奴勾結心虛,被人告發,不敢見劉邦,逃亡匈奴。

長沙王吳芮。病逝,其子吳臣襲封為長沙王。

而對於豐沛的老兄弟,劉邦是很夠意思的。蕭何,張良,曹參,周勃,陳平等,都活的比劉邦長,還在呂后死後成功為劉邦後人奪回了大漢江山。而死之前之所以對樊噲起殺心,也是因為樊噲要在他死後對付如意母子。你要知道,劉邦連多次背叛他的雍齒鬥沒殺,還封侯。這要是換成朱元璋,一個不留。

所以,迴歸問題本質,劉邦對待功臣,真的是有情義的,一路從豐沛走出來,也很大程度上踐行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誓言,沒虧待兄弟們。

而之所以殺了那些異姓諸侯,一是這些異姓諸侯都不是豐沛老兄弟,卻手握大權,實在是不放心(盧綰,劉邦並不想也不相信他反叛,他自己心虛跑了)。二是這些異姓諸侯王履歷都實在不利好,也被人告發謀反,但劉邦也並沒有都全部下死手,還是給了機會,但呂后下手狠啊。三是統治需要,為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所以夜定下來非劉而王,天下共擊。


姑且說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a明日說法


為了天下安定,子孫太平,不得已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