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的母親嗎?

手機用戶58965063716


當然不是。古代交通不便,鄉土意識與宗族觀念極重,強悍如項羽,也說“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而徐庶畢竟和郭嘉、陳群、石韜他們一樣是潁川士人,而且曹操打敗袁紹後北方已定,要他繼續跟著劉備東奔西走四處流浪也不現實,另外潁川人是曹操的禁臠,曹操也不可能讓徐庶被劉備得到。

徐庶雖然也很想和諸葛亮雙劍合璧,攜手襄助劉備成就王霸之業,成就一段千古佳話。但,他們畢竟不是同路人,徐庶在亂世中吃了太多的苦,歷經刑訊拷打,受過誤解白眼,嚐盡悲歡離合,所以他渴求安定,追尋安全感,而這些都不是顛沛流離的劉備能給他的(徐庶曾因行俠仗義為人報仇,遭官府追捕,於是用白粉塗在臉上,披散頭髮逃亡,結果被巡查人員當作黑社會抓了起來,問他叫什麼名字,他抵死不說。官府於是把他綁在菜市場的柱子上拷打,威脅要將他大卸八塊,並擊鼓下令菜市場裡的人出來辨認,卻無一人敢來告發。後經同黨多方營救脫險)。所以,他也只能離開劉備,從此遠離愛恨,遠離悲喜,遠離雲臺與汗青,只有偶爾依依西望,望的是那成都的月,漢中的山,白帝城的水,還有祁山的無邊烽火與秦嶺渭濱間的馬嘶車鐸鳴……

順便說一下,後來諸葛亮聽說他的好友石韜在魏國擔任典農校尉,徐庶則擔任御史中丞,竟然一聲長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其實,徐庶在曹魏所任御史中丞,應該是接司馬懿在洛陽朝中的位置(司馬懿被派去許昌撫軍,給曹丕伐吳作後援)。既然曹丕給司馬懿的位置,可見這個官職並不小,事實上,御史中丞乃全國最高監察官,與司隸校尉、尚書令同坐一席,號稱三獨坐,看來此人雖然事蹟不顯,但能力和水平還是很高的,不然怎能以一介寒微之身,在士族當道的曹魏朝廷成為頂級人物。而就這樣諸葛亮都對徐庶打抱不平,可見諸葛亮認為徐庶的成就絕不止於此。比御史中丞還高,那至少是宰相之才了,厲害啊!


千古名將英雄夢


在歷史上並沒有關於徐庶回馬薦諸葛的記載,而且在諸葛亮出山之後,徐庶仍然在劉備賬下聽用。不過他最終離劉備而去,的確是因為他的母親:

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三國志中記載的非常簡略,沒有細說到底曹操只是俘虜了徐庶的母親,還是俘虜了徐庶的母親並以此要挾他來投效。

演義中描寫的是曹操威逼徐母不成後,程昱模仿了徐母筆跡,遺書賺來了徐庶。但在我看來,曹操並不會這樣做,他也只是單純的俘虜了徐母。



曹操有周公吐哺之心,求賢若渴,愛才如命。而籠絡人才盡為己用也是在亂世中立足的重要手段。

可不管曹操是奸雄還是英雄,他都不是一個小人。他看重人才,更敬重人才。正如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他絕不會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得到徐庶。因為如此行事,縱然得到徐庶,同樣會傷盡天下人才之心。使天下人將曹操看成一個卑鄙小人,敬而遠之。不但是因小失大,更不符合曹操一貫對待人才的作風。

可儘管曹操沒有用徐母來做文章,徐庶還是得去曹營。這是為何?

因為古人最重忠孝節義,徐母雖然沒有危險,可到底還是在曹操那邊。如果自己繼續為劉備效命,與曹操為敵,又怎知道曹操會不會加罪於母呢?徐庶又怎麼知道曹操雖然沒做小人,但會不會直接做惡人,將他母親殺害呢。



因此只有脫離劉備投身曹營,才能確保母親的安危。與母親相伴,也才能盡人子之孝。所以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

Ad說

自古忠義難兩全。徐庶為了母親選擇了離開劉備,這也是他無奈之下的抉擇。

若有兩全策,誰願進曹營?

談三國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關注。

Ad哥哥


徐庶本名叫徐福,本身只是一個寒門子弟,年少時性格方面比較衝動,所以為了兄弟間的義氣替人出頭,但是卻不小心被捉了,當時的情況相當的危急,如果不是徐庶的朋友全力相救,可能我們就不知道徐庶是個誰了。

也正是這一次的事情讓徐庶開始明白了自己人生的路線走錯了,於是棄武從文,從一個遊俠轉職為儒士,苦學多年後,感覺自己的水平已經可以出來裝一波了,所以就跑到了劉備的身邊,但是在某一天徐庶聽說自己的母親被曹操捉了,所以只能向劉備告辭,並且還在自己走之前給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可是問題出現了,徐庶真得是因為自己的母親被曹操所以捉的原因才非要離開劉備嗎?

當時的劉備為了對抗曹操,一路流浪終於在某一天被劉表所接納,於是劉備領著劉表所給予的兵力駐紮在新野抵禦曹操的進攻,當時也算是徐庶的第一次出山,畢竟自己整整學習了五年左右的時候,雖然不敢自稱為大器晚成,但是怎麼也算是天下間少有的能人了。當然了這句話是徐庶自己所說的,有沒有根據就不太好說了。

當時的徐庶剛剛從書院中走了出來,雖說以前的遊俠經驗相當豐富,但是這個武將跟文官方面不是一個體系,所以這會的徐庶相當的迷惑,很可能正處於滿世界投簡歷的階段。但是大家一聽這個徐庶是半路出家學習的,表示有一點點的懷疑,再一打聽以前還幹過遊俠之類的職業,可以說在古代的時候,為了聽起來好聽一些,其實所謂的遊俠跟地痞沒有多大的區別,這樣一來更加沒有人想要用他了。

而當時在荊州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劉備,可以說這會的劉備正處於一窮二白的階段,但是劉備有一張好嘴,把剛剛出道的徐庶給說愣了,再加上劉備還有一層身份就是漢室中山靖王的後代,這讓人一聽就是皇室家族,相當的高大上,於是徐庶就在稀裡糊塗的情況下投奔了劉備。

本來徐庶是真心想要跟劉備一起打天下,成就自己一世功名的,但是等徐庶瞭解了劉備的情況後,瞬間自己的內心有點不可意義,別人開局都是簡單難度,偶爾來個普通難度也無所謂,但是你劉備現在直接開局就是地獄級別的難度,這個時候徐庶就開始有點想打退堂鼓了。

但是在三國的時候大家都很重視名聲,徐庶剛剛才給劉備表了忠心,馬上就不想幹了,不論是哪個君主都不可能會容不下他,徐庶很糾結,所以一直不是很想給劉備出力,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正是最為缺人的時候。

劉備也是很無奈,所以只能天天來煩徐庶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徐庶打算給劉備重新找一個軍師,也算是減少自己的壓力,於是臥龍諸葛亮就這樣出現在劉備的面前。

當時去請諸葛亮的時候,徐庶表示這是一個人才,所以讓劉備把態度放低一點,說實話以當時諸葛亮的脾氣,並不是很想給劉備打工,但是誰會想到劉備居然還可以做到三顧茅廬這樣的事情,直接讓諸葛亮沒了脾氣,於是只能出山來幫助劉備一起打天了。

但是徐庶的內心不平衡了,自己當時可是被劉備一陣忽悠就立馬投奔了他,而到了諸葛亮這裡卻成了著名的三顧茅廬,這讓徐庶面子放在哪裡,於是在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軍師後,徐庶更是學會的出工不出力。

當時曹操的大軍已經把劉備打得只能往南跑了,畢竟劉備所投靠的劉表已經病死了,所以這一次劉備開始拉著百姓一起向南方逃亡,而徐庶跟他的家人也在這一次的逃亡中。

本來徐庶就不是很想跟著劉備一起去逃亡,說實話這樣的情況下,誰知道劉備能不能翻身,萬一要是失敗了,自己到時候就是一個敗軍之將,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再去投降,可能曹操就會看不起自己。

所以徐庶每天都很糾結,也正在此時有消息傳了過來,徐庶的母親在此次逃亡中不小心被曹操的大軍所捉,瞬間徐庶有了好辦法,於是徐庶直接找到了劉備,表示自己真心想跟劉備一起打天下,但是自己的母親卻不小心落到了曹操的大軍手上,為了自己的孝道,只能前往曹軍大營去救自己的母親。

劉備當時很是捨不得徐庶,畢竟自己手下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但是人家已經把話說的這麼明白了,不讓他回去就是逼他當一個不孝之人,而劉備現在唯一優勢就是名聲好,所以只能放徐庶離去。

於是徐庶就這樣離開了劉備,來到了曹營之中,說實話在這一段時間裡來投奔曹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徐庶這樣一個打著為救母親旗號的人也不是沒有,所以曹操並沒有很關注徐庶,只是認為這樣的一個人多少還算是有點實力,所以就給徐庶安排了一個普通的官職,然後這件事就直接扔到了腦後。

說實話曹操比較喜歡武力值高還有腦子的人,但是徐庶來到曹營中是以文官的形勢來的,所以就讓曹操產生了誤會,而且自己手下謀士已經相當多了,也不差這麼一個,所以沒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如果徐庶一上來就表示自己身手不凡,很有可能會讓曹操高看一眼,可惜徐庶自認為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寒門子弟,所以就要表現出自己高貴的一面,但是這些在曹操的眼中是最沒有用的,所以結果很遺憾,徐庶一直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

其實徐庶從一個用武力吃飯的人轉型為了一個文人,為得就是讓自己出人頭地,但是剛剛走到社會上就被劉備給忽悠了,所以自認為投錯了,雖然不想為劉備賣力,但是又不是想讓別人說自己的閒話,所以就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並且在曹軍捉到自己的母親時果斷表示為了孝道要投敵,可以說能說投敵說得這麼光明正大的人也只有徐庶這麼一個人才,如果說這樣的情況到了劉備已經成立蜀國的時候,我敢肯定徐庶一定不會這麼輕易的離開劉備,可是很多事情是經不起試探的,人生沒有如果。


虎頭山小妖


演義中,為了證明徐庶離開劉備,只是因為母親被曹操所俘,所以就把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說成是在諸葛亮出山前。

換句話說,當時的劉備還沒有絲毫窮途末路的跡像,而且徐庶臨走之前又推薦了諸葛亮。這種做法,不僅能體現出徐庶的忠孝仁義,也更加印證了徐庶離開只是為了保全母親。

但事實上,徐庶離開劉備時,劉備正處於他這一生中的最低谷,如果不知道後來的故事,誰都不敢保證劉備能否度過這個坎。因為,徐庶離開劉備的時候,正是劉備當陽慘敗之時,被曹操追得如喪家之犬一般。

當時的荊州七個郡,曹操已控制了六個半。只有江夏郡,因為緊鄰江東,還暫時存在一些敢於對抗曹操的人;其它地方,已看不到抗曹的大旗。而劉備當陽慘敗,對荊州主戰派的士氣影響,更是驚人。 

因為,這似乎已經證明,曹操席捲荊州已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再抵抗的風險實在太高,而投降了,卻能夠得到曹操的繼續重用。在這種背景下,荊州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投降潮。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文聘主動來投降曹操。文聘作為荊州實權派人物,最開始劉琮叫文聘一塊投降時,他直接置之不理,現在他卻主動來投降,足以說明大家已經普遍不再看好繼續抵抗曹操。

類似文聘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有兩個後來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也在這個時候投降了曹操,他們一個叫黃忠、一個叫魏延。還有幾個,後來名氣比較大,在《三國志》中都有傳的人,也都投降了曹操。他們是和洽、裴潛、石韜。

事實上,在當時的環境下,不要說別人,就是劉備,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惶恐。所以當徐庶聽說自己的母親讓讓曹操俘虜後,心中也不免開始動搖起來。因為,此時劉備的前途,實在已看不到出路。如果再不趁機歸降曹操,恐怕以後很難再有好前程。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看出來徐庶有離開他的意思,就直接對徐庶說,你如果想離開我,我不會阻攔你。徐庶也算是光明磊落,他沒有選擇遮遮掩掩,而是大方的承認了這件事情。

“我本想與將軍一起謀劃王霸大業,是憑著這顆心。現在失去了老母,這顆心亂糟糟的,對將軍的大事不再會有什麼幫助,請您允許我即此告別。”於是,徐庶就離開劉備投靠了曹操。

也正因為此,劉備與徐庶的故事,也算成為了一段歷史佳話。因為,不管徐庶因為什麼原因離開劉備,他那種光明磊落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劉備最大的讚揚。



換句話說,徐庶如果對劉備沒有絕對的信心和信任,他是絕不是敢那樣做事。因為,大哥風光時,你跟在後面吃香喝辣,現在大哥危難了,你就想要背叛大哥,還準備跳槽到對手哪裡?你真當大哥好欺負麼?如果大家都這樣玩,大哥還混不混?

如果徐庶對劉備沒有充分的信任,他難免會認為劉備是在試探自己。總而言之,如果我說要歸降曹操,劉備肯定會趁機殺了我的。

想當年曹操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在兗州之亂時,畢湛的母親讓張邈俘虜,曹操看出畢湛有離開自己的意思,就主動告訴畢湛,你如果想離開我,我不會阻攔你。如果畢湛也象徐庶一樣大方承認,他即使離開曹操,也算一段歷史佳話。

但問題是,曹操顯然無法做到讓畢湛完全相信,所以他告訴曹操自己永遠不會離開,把曹操都感動的熱淚盈眶。但是結果呢?畢湛掉頭就跑到了張邈那裡,狠狠的給了曹操一個大耳光。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徐庶敢坦然的告訴劉備,他就是要走了。這種事看起來是背叛劉備,但實際上也是對劉備最大的肯定,因為這等於告訴天下人,劉備是最重情義的大哥,因為他遇事總為小弟著想;寧可自己死,也絕不會強迫小弟幹事。


我是趙帥鍋


徐庶歷來被認為是與諸葛亮、龐統、法正並列的蜀漢四大軍師,他在新野之時便投奔劉備,頗受劉備重視,並且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神話為神機妙算的軍師。然而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徐庶不得已離開了劉備。然而徐庶的離開,真的是因為他是個“孝子”嗎?

(圖)徐庶

首先,我們還原一下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南下,劉表次子劉琮不戰而降,當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顯然,在歷史上並沒有曹操偽造徐母之書,騙徐庶投降曹操的橋段,而且也沒有記載表明劉備對徐庶的離去感到悲傷。徐庶對劉備說的話還是很漂亮的“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顯得自己是如此身不由己,還為我們留下了“方寸大亂”這個成語,不過劉備對此的態度卻毫無記載。

(圖)諸葛亮好友石廣元

如此一來,徐庶的離開就很值得玩味了。我們在“諸葛亮未遇劉備, 也不會投靠曹操, 司馬懿先遇劉備則必投靠!”一文中曾經提到,劉備的用人,是以利益為交換的。比如關羽、諸葛亮,劉備驅使他們,也給予他們巨大的權力。而劉備的這種用於交換的“利益”大多是先以一種“許諾”的方式支付給臣屬們的。換句話說,白手起家的劉備,先畫個餅,大家信了,就一起幹,不信就各奔東西。

徐庶開始肯定是相信劉備的,所以還把自己的好友諸葛亮介紹給了劉備。然而,當荊州淪陷,曹操十萬大軍逼近,劉皇叔敗走樊城,幾無可依之處。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曾經追隨劉備的人不外乎有三種去處,一是向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一樣誓死追隨;二是選擇觀望,看劉備的發展和荊州局勢而定;第三種則是選擇拋棄劉備,改投曹操。徐庶無疑就選擇了第三種。

(圖)歷史證明徐庶選錯了

其實不只徐庶做出這種選擇,曾聞名一時的“諸葛四友”都差不多在這時做出了選擇。徐庶藉機投奔了曹操,而石廣元、孟公威也差不多在這個時期出仕於曹魏。

當陽敗退之時,曾有人誤認為衝進曹操陣營營救阿斗的趙子龍是去投降曹操,為何會這樣?居然有人會認為以忠勇聞名的趙雲會背叛!為什麼?只因為他們可能每天都會看到有同伴跑向北方,投奔曹操,以至於懷疑趙雲也是這樣。而徐庶就是這些跑向北方的人群中的一個,他真的去投奔曹操了,只不過與旁人不同,徐庶留下了句漂亮話。而劉備自然不會再留戀這些心已不在的人了。

(圖)長坂坡上懷抱後主的趙雲

20年後,當諸葛亮以蜀漢丞相之尊,率領十萬大軍北伐魏國之時,他終於得到了兩位故友——徐庶和石廣元的消息,他們一人擔任御史中丞、一人擔任典農校尉,官職都不高,孔明不禁感慨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這話除了感嘆故友沒能一展抱負,似乎也有一些嘲諷吧。

(圖)胸懷大志的孔明

“20年前你們拋棄玄德公,如今玄德雖已故去,但早已成就帝業,而我孔明也成為了蜀漢的實權者!”諸葛亮的心中或許是這樣想的吧!


孫博士侃歷史


徐庶是劉備在荊州的第一個謀士,徐庶是主動來投劉備的,他是來投明主的,劉備見了自然極為高興,徐庶見了劉備的馬,然後問:這可是的盧馬?劉備說:是的。

徐庶說:這的盧馬雖然也是千里馬,但是會妨主,不能夠騎呀。劉備說:已經應過了,就把的盧躍檀溪的事情告訴了徐庶,徐庶說:這個是救主,並不是妨主,終究還是會妨主的,不過我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

劉備就問:有什麼辦法?徐庶說:你比較不喜歡誰,就把的盧馬送給他,等妨了這個人之後,再拿回來,自然就沒有什麼事情了。(不知道劉備送龐統是不是這個想法呀),劉備變色說:你過來,不教我正道,卻讓我去做損人利已的事情。

徐庶說:我向來聽說主公仁德,一直不相信,所以就故意試探一下的。劉備就以徐庶為軍師來操練軍馬。後來徐庶看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後,程昱就向曹操獻計,說徐庶這個人是孝子,只要把徐庶的母親帶到許昌,那麼徐庶肯定會來的。

而徐母並不同意,程昱就仿著徐母的筆跡給徐庶寫信,讓他回來,否則曹操要殺她。徐庶就跟劉備說了這個事情,說他只能回去。劉備說:母子是至親,你就儘管回去吧。徐庶拜謝。

孫乾偷偷的跟劉備說:徐庶一直在新野,我們軍中的虛實,他都知道了,如果他到了曹操那邊,曹操重用他,豈不是對我們不利呀?還不如把徐庶留下,而曹操看到徐庶不回去,就會把徐母殺了,那徐庶肯定要為母報仇,就會對你盡心盡力的。

劉備說:不可以這樣,我們不能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情,大家都為劉備的仁德而拜服。劉備為徐庶送行,徐庶說:我是想與主公一起成就大業的,但是因為母親的原因,讓方寸大亂。

徐庶遠去,劉備目送,沒多久,徐庶又騎馬回來了,他對劉備說:剛才我的心太亂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了跟你說,襄陽城西隆中有一個臥龍先生,叫做諸葛亮,字孔明,這個人的才能遠勝於我,你只要請他出山,大業可成,這個就是徐庶走馬薦臥龍。

徐庶還擔心劉備去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不肯,就到諸葛亮的家中先勸了一下諸葛亮要出來幫劉備,可見徐庶離開劉備,確實是為了母親。


歷史簡單說


對於徐庶,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演義中是劉備到荊州後的第一位重要謀士。此人博學多才,和諸葛亮、崔州平、石廣元等人非常交好,在荊州一帶頗有名氣。投靠劉備後,也立刻有所建樹。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說的就是他。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歷史上的徐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他又是什麼時候離開劉備的呢?他為什麼要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母親嗎?他投靠曹操後,真的沒有獻一策?

徐庶:母親啊!

歷史上的徐庶確實和諸葛亮等人十分交好,也確實很有學問,但是徐庶破八門金鎖陣,手把手教劉備怎麼打仗的事是肯定不存在的。劉備一個主帥,軍事戰鬥需要別人來指揮?就算是後期的火燒博望坡什麼也都是他親自領導的,可能聽聽徐庶的建議啥的。

演義中編了一段故事,說是曹操把徐庶的母親捉了起來,然後徐庶就不得不離開劉備,然後離開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其實不然,徐庶並不是這個時候離開比劉備的,翻開《三國志·諸葛亮傳》就可以知道

徐庶是在劉備一行人逃亡江夏的途中,因為徐庶的家眷(母親)在逃跑途中被曹軍捉了,徐庶才決定離開劉備的。雖然都是離開劉備,但是歷史和演義有個時間差的。

歷史上徐庶是因為母親才離開劉備的?三國志的交代是因為母親被抓走,徐庶心如死灰,方寸大亂,只好辭別了劉備,投奔曹操。自古忠孝不能兩雙,徐庶選擇了孝。會不會有其他原因呢?筆者猜測還可能是吃不了這顛沛流離的生活的苦~

徐庶進曹營真的沒有獻一策?這多半是不可能的!

據《魏略》記載: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就是說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多多少少是個官職吧?一策都不獻就拿了個官做,可能嗎,科學嗎?

對於徐庶,應該是個有學問,有謀略的人才,諸葛亮也是挺欣賞他的。如果跟著劉備一直混,在蜀國估計會成為主要支柱。


小刀文史


在中國有一句著名的歇後語,叫"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意指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徐庶在我國曆史上確有其人,尤其在小說中對他的相關介紹還是比較詳細的.他在第35回裡以"單福"的化名出場,當上了劉備第一位正式的軍師,並在隨後與曹操派來的小規模部隊作戰中,充分利用他的幹練,指揮劉備的軍隊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不但得到了劉備集團的上下尊敬,也引起了曹操的重視.後來曹大丞相從謀士程昱的口中得知了他的真實身份,並採納程謀士的計策,把徐母騙到許昌軟禁起來.

又偽造徐母筆跡,寫了一封信,把徐庶騙來許昌.徐母得知後,大罵其子不忠不孝,解下褲腰帶懸樑自盡了.徐庶由此深恨曹操,雖然給曹阿瞞當差,但終身不為曹孟德設一計獻一謀.這就是這句歇後語的由來.後世更把徐庶的舉動稱之為"身在曹營心在漢".而徐母也被傳統觀念奉為"忠君愛國的大義之母"的典範,受到後世無盡的吹捧.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昭烈名臣


徐庶,字元直,曹魏重要謀士。


在劉備居新野時投奔劉備。

208年,曹操南下,大破新野,徐庶與諸葛亮一起行至長板坡時被曹操擊潰,徐庶的母親也被曹操抓了去。

徐庶對劉備說:“我所能發揮才能的,只有新野小縣。現在新野沒有了,我心已亂。老母在曹操處,請讓我去。”

劉備答應後,徐庶就去投奔了曹操。赤壁之戰時,徐庶被派往鎮守長安,以防西涼馬騰。赤壁之戰後,徐庶很好的起到了謀士的作用,深得曹操喜愛。

曹丕繼位後,徐庶官至三公之列,在諸葛亮北伐時都為司馬懿出了不少主意。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寫的是完全兩個人。所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徐庶非但不是一言不發,而是說了很多話。否則他決不可能會官至三公。如果不說忠義的話,徐庶真是一個不錯的謀士。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

6徐庶在曹操處其實也想好好表現的,奈何競爭對手太多太強,混不到前排,沒法進入曹氏核心,後有好友諸葛亮替他惋惜,如果你當年一直跟著我們混,肯定比現在強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如果徐庶不歸曹操而繼續追隨劉備,其功名雖然趕不上諸葛亮,應該也不低於孫乾、簡雍之流,或許能夠和法正龐統並列吧。


史話實說


在《三國演義》中。

徐庶離開劉備確實是因為他母親。

所以徐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出山輔助劉玄德

徐庶,字元直,出生寒門,自小為寒門子弟,年少時愛好任俠擊劍,後折節向學。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名士為友,共辯天下大事。一心追求明主,但懷才不遇。

成為劉備第一任軍師

劉備歷經徐州、荊州失利後,那是心灰意冷,落魄不堪。總想著怎麼才能東山再起,其一生的轉折點得從水鏡先生(司馬徽)指點開始,水鏡先生指出劉備年逾四十,仍一事無成的原因不是缺猛將,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大才,缺乏軍師。

徐庶也開始考察劉備,看他是否為明主。徐庶通過觀察,發現劉備胸懷大志,才略過人,並能夠善待部屬,素有人望。於是就前往新野拜見劉備,之後成為了劉備的第一任軍師。

破曹仁八門金鎖陣

徐庶確實有水平,在輔佐劉備不久,便展露頭角。

那時曹仁率重兵攻打新野,曹仁一上來就對劉備擺下了八門金鎖陣。八門金鎖陣是魏國的曹仁對劉備時所建的,對抗了不少英雄豪傑,連關羽都曾經深陷其中,完全找不到方向。

劉備無計可施的時候想起來徐庶,於是向徐庶求救。

徐庶鑽研儒學,結交不少有識之士,徐庶看到陣型後,立刻就識破了,並找到八門金鎖陣的缺陷,一舉攻破,大敗曹仁。

劉備終於嚐到了大勝的滋味,對徐庶更是刮目相看。

曹操利用徐庶的母親誘騙徐庶入魏

曹操得知劉備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時,深感懷疑,單憑劉關張三兄弟是不可能破的。曹操又得知劉備是在軍師指點下破陣的後,便向滿朝打聽此人。

唯程昱對徐庶有所瞭解。程昱是曹操手下著名謀士,曹操問程昱:“徐庶的才能比汝如何?”,程昱回答說“十倍於我”。

曹操是個愛才之人,欲拉攏徐庶,於是叫程昱想辦法,程昱知道徐庶是個孝子,便利用其對母親的孝愛之心,將其母親抓至許昌,假借其母的筆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

徐庶在劉備和母親的面前,毅然選擇了母親。劉備再捨不得也沒有理由留下徐庶。

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徐庶臨走前向劉備“走馬薦諸葛”,並立誓在曹營“終身不設一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