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一下——約翰·穆勒有趣的一生

最近看一些經濟史的書,發現穆勒和凡勃倫的生平經歷、戀愛史什麼的太有趣了吧,比娛樂圈八卦好玩多了。在查了一堆資料後,來給大家八一八。





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爸爸也是個有名的經濟學家,還算是李嘉圖的老師。但在李嘉圖出版了他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在小穆勒11歲的時候),慢慢確定其古典經濟學地位後,老穆勒的身份也從老師變成了門徒。

在當時社會與學術界,老穆勒算有一番名氣。不過幾百年過去,現在再講經濟史,肯定不會提到他,但一定要提他兒子。講他兒子的生平,又肯定會說說老穆勒的教育方法。

約翰·穆勒是長子,可能第一個孩子總是比較上心,老穆勒花了很大精力來教育這個孩子。約翰·穆勒在先天智力上也比較突出,最後成就也挺大,但老穆勒其它的孩子就非常默默無聞了,無聞到我網上查了半天,還翻了半天穆勒的自傳,也沒看出他一共有幾個孩子,感覺至少四五個吧...不知道是沒精力來教育了,還是其它孩子智商平平。


穆勒他爹的教育,總的來說就是擯棄一切情感的干擾,從能認字就開始高強度學習。穆勒小時候除了自家兄弟姐妹(他們感情也不怎麼樣,因為穆勒功課太多,也不太想理他們),基本不與其他人相處,也沒有去過學校。

他3歲開始學希臘語,7歲已通讀柏拉圖的著作;8歲學習拉丁語、代數、幾何、物理,到12歲已通讀用拉丁語寫的各種哲學著作,代數幾何也到了精通的程度;12歲起系統學習政治經濟學,讀完當時所有重要著作;14歲旅法,研究化學與植物學;15歲開始研究心理學與羅馬法。

這樣學習的結果,就是他在12-17歲之間,就續寫過《伊利亞特》,寫過一本羅馬史,一本世界史節略,一本荷蘭史;17歲時進入東印度公司上班,直到40歲公司解散。


這樣沒有假期、沒有玩具、沒有玩伴的童年,過早開始按部就班類似公務員的上下班生活,感覺不是要滅亡,就是要反彈。果然,在他在20歲的時候,對長期養成的智力方面的工作和努力,突然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了,停了寫作,據說還患上了抑鬱症。

何以解憂?當然是談戀愛啦〜

他在25歲時認識,並迅速愛上了當時23歲的哈麗特·泰勒,她也喜歡他。可惜的是中間有個泰勒先生,還有泰勒夫婦的兩個娃...

咋辦?當時還不流行離婚,泰勒先生也算是個好丈夫、好爸爸。於是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他們相互寫信、一起旅行,甚至還住在一起,但還是非常守禮的(據穆勒的《自傳》和他們的書信看來)。直到泰勒先生去世,又隔了近兩年,45歲的穆勒終於和她結婚了。可惜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七年半,哈麗特女士就去世了。

他在《自傳》中這樣描述失去她的心情:「我難以訴說這個損失對我當時和今天意味著什麼,連最含糊的描述都做不到。但是因為我知道她願意我這樣,所以我儘量利用我的餘生,利用從她的思想那裡,從追念她時的心靈交往中獲得的已經衰減的力量,為她的遺志而繼續工作。


穆勒對於哈麗特的迷戀程度之深,到了他的兄弟們都難以理解,認為完全盲目的境地。在哈麗特去世後,她的女兒海倫(和泰勒先生生的)像母親一樣照顧穆勒,直到他67歲去世。在他回憶一生時,說「無論是現在或今後,如果有人想到我和我所做的工作,切不可忘懷的是,這不是出於一個人而是出於三個人的智力和良心的成果。

寇內特說「他在一系列著作中給予她如此高的評價——學術的和人格的,因為她提供了穆勒最需要的社會生活常識」。

的確,穆勒此前過著只有學術的生活,與人來往很少,與兄弟感情都很淡。這兩位女性算是他的“情緒覺醒”,也讓他看到了婦女的權利,更進一步說是人類的權利。他在13歲就熟讀政治經濟學著作,但有份量的著作都是在結婚前後(45歲前後)寫的。

《邏輯體系》37歲;

《政治經濟學原理》42歲;

《論自由》53歲;

《論代議制政府》56歲;

《效益主義》55歲;

《女性的屈從地位》63歲;

其中最有名的是《論自由》和《效益主義》(又譯功利主義,邊沁的那一套原理,他們常有書信來往)吧,200年後的現在還常有人讀。《政治經濟原理》在也是轟動一時。


但也不僅是社會生活與情感啟蒙吧,穆勒對社會問題、女性問題的關注,從而思考社會財富分配、幸福問題的源頭都是哈麗特。甚至坦言,他著作中最有價值的思想和特色,都來自她的首創,她的心靈,自己只是吸收後融合而已

這位女性相關資料很少,據說是位思想非常前衛的女性,她反對愛情,因為愛情奴役了女性;反對基督教,因為它是專制,阻止了個人解放。

可看她還是又一次結婚嘛,好像還蠻開心的。可見奴役人的並不是愛情,只是在那時的制度下,女性一旦愛上一個人,戀愛結婚,就成為一個附屬品,成為XX太太,從屬於他的社會地位與社會關係,自我慢慢消失。但不戀愛結婚,連附屬的資格都沒有,更沒有社會地位了。

我們也只是因為穆勒的成功,因為成功後的穆勒不吝的讚揚,才略微瞭解了一點這位女士的才華。

哈麗特如果出生在今天,至少能在學術界小有成就吧。可惜她,也感謝這個時代給了女性多一點的自由與平等,希望能有更多。





也正是由於哈麗特與女兒的影響,穆勒補齊了他童年缺失的情感探索,感受幸福快樂,感受無奈與痛苦,感受各種情緒的細微之處。

他關於幸福的觀點,在今天人們談論此事時還常常被提及。他用快樂來界定幸福,並認為快樂不僅有量的差別,也有質的差別。

「如果幸福意指一種持續不斷的興高采烈,那這種幸福顯然是不可能的。高度快樂的狀態,只能持續一小會兒,在某些情況下會斷斷續續幾天或數個小時,它是偶然的歡樂閃光,不是恆久穩定的快樂火焰。

但如果以為生活的最高目的,便是快樂,除了快樂之外沒有更好更高尚的追求對象了,那是全然卑鄙無恥的想法,是一種僅僅配得上豬的學說。 」


「就兩種快樂而言,一種高級快樂,一種低級快樂。對兩種快樂同樣熟悉,並能夠以同等的方式去欣賞和享受的人,的確明顯的偏好於能夠運用他們的高級官能的生存方式。極少有人會因為能夠充分享受禽獸的快樂,而同意成為一個低等的動物。聰明人,不願變為傻瓜。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不願回到過去無知的狀態。這種感情,我們可以將它歸類為,人類對自由和個人獨立的熱愛。」


在當時宗教的說一不二,與上層人士根本不把底層農民工人當作同類的社會條件下,穆勒一直關注所有人的自由、工人階級的教育、工資與關稅、社會財富分配,算是難得的仁慈有同理心了。

當然,他對現在影響最大的,還是《論自由》吧,據說此書是自由主義的集大成之作。他提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個人就有完全的自由,他人的社會都不應該干涉。這觀點直到現在還被討論。


《論自由》裡有句流傳很廣的話,算是書的概括:「如果整個人類,除一人之外,意見都一致,而只有那一個人持相反意見,人類也沒有理由不讓那個人說話。正如那個人一旦大權在握,也沒有理由不讓人類說話一樣。」


還有件很巧合的事,他的名著之一——《政治經濟學原理》——發表於1848年,其中談到了世界將走向進步、和平的變革與時機的改善。此書一出版就被奉為權威,一共出了七版。

而同年,馬克思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就用辛辣的言詞否定了穆勒給世界的平靜而精神活潑的理性推斷。


八卦一下——約翰·穆勒有趣的一生

穆勒的照片,文雅而聰明絕頂


參考:

《世俗哲人——幾位著名經濟思想家的生平、時代和思想》羅伯特·海爾布羅納,1994,商務印書

《經濟思想的成長》亨利·斯皮格爾,199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經濟學思想史講義》汪丁丁,2012,世紀出版


《論自由》約翰·穆勒,2011

《約翰·穆勒自傳》1982,商務印書

《淺析穆勒幸福觀》樊鑫

各類百科:約翰·穆勒、詹姆士·穆勒、哈麗特·穆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