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從上世紀的1960年起,土耳其共發生了5次軍事政變,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6年的7月15日,也稱為7·15政變。

發生政變的次數也不算少,但政變的根源卻都從來沒變,表面看是軍隊與政府之間的爭權奪利,但是根本原因卻是土耳其世俗與宗教勢力之間的爭奪。

在土耳其,是建立一個世俗化的、民主的國家,還是建立一個宗教性質的,傳統的,甚至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一直是個問題。

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土耳其之父凱末爾雖然曾經給出了答案,力圖將土耳其打造成一個世俗化的國家,但是在凱末爾離去後,土耳其卻又陷入掙扎。路究竟在何方?

凱末爾之後的土耳其人給出了兩個答案,一個是遵循凱末爾的遺願,繼續走世俗化道路,其代表勢力為土耳其軍方;另一個是推翻凱末爾主義,重新回到老路,擁抱宗教,其代表勢力基本上為土耳其政府。

凱末爾依託軍隊一手締造瞭如今的土耳其,而土耳其軍隊的前身則脫胎於當年反對奧斯曼帝國封建統治的各種軍事力量,因此,土耳其軍隊向來都擁有著反帝反封建以及追求共和民主的基因。

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正因為如此,土耳其軍隊也由此成為土耳其世俗權力的捍衛者,無論在凱末爾時代,還是在如今,土耳其軍隊的這一基因一直都未曾改變。

凱末爾建國後,提出了6大改革方針:共和主義、經濟國家主義、平民主義、世俗主義、民族主義、改革主義。這是土耳其世俗化的根基,可以看到,這些方針矛頭直指封建勢力,如伊斯蘭主義、哈里發或者蘇丹等。

但是,雖然當時的土耳其在凱末爾的支持和軍隊的捍衛下能夠走上世俗化道路,但是其國民整體上受傳統的封建和宗教文化影響較為嚴重,哪怕在強硬的打壓下,這種反撲勢力一直都未被消滅,隨時有死灰復燃,東山再起的可能。

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為了保證土耳其的世俗權力能夠持續進行下去,凱末爾規定軍隊脫離政黨,獨立於政府的控制。並且軍隊有捍衛國家制度的責任與義務,擁有在國家危急的時候主動出手的權利,對任何試圖推翻凱末爾改革的政府都要予以打擊。這也可以看出,很多時候土耳其軍隊介入政治,發動政變是有著法律依據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土耳其軍隊才被民眾視為維持國家穩定,保證世俗制度延續的最後基石。

土耳其前四次政變分別發生在1960年、1971年、1980年以及1997年,幾乎十年一次。在歷次政變中,都可以看到土耳其軍隊捍衛世俗制度的影子。

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60年代,土耳其總理努力發展經濟,深受百姓歡迎,但是他推崇伊斯蘭主義,鎮壓異己,限制媒體,遭到不少人反對,軍方也隨即發動政變。

70年代,土耳其國內出現了大量激進組織,宗教勢力試圖抬頭,最終軍方發動政變。

80年代,左右翼政黨陷入激烈的政治鬥爭,並引發了支持雙方陣營的各種準軍事勢力之間的激烈交鋒,暗殺、衝突相繼上演,數千人被殺。甚至連國家安全部隊和警察組織都參與其中,局勢一度失控。為了平定混亂,維護國家穩定,軍隊再次出手,政變發生。

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而發生在1997年的軍事政變,同樣是因為土耳其國內宗教勢力狂熱,土政府也對此予以偏袒,最終引發軍方不滿,導致政變發生。

可以說,土耳其軍方發動的歷次軍事政變,基本上都是抱著捍衛世俗政權,打壓宗教狂熱為目的的。而歷次引發軍方不滿的因素,其根源也都是因為土政府對國內宗教力量不加管制,並試圖藉助宗教力量來壓制軍方引起的。在每一次鬥爭中,土軍方都穩穩地佔據了上風,直到最近的這一次。

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土耳其現總統埃爾多安上臺後,將國家由議會制改成了總統制,廢除了總理,並加強了總統的權力。從此,土耳其總統從一個門面人物變成為一個實權人物,因為國家發展較好,土耳其政府憑藉民眾的支持,對軍方形成了壓制。

於是我們看到,土耳其政府近些年大肆清洗軍方人物,大批高級軍官被逮捕,官方的各種聲音開始貶低軍方,用盡一切手段給軍方潑髒水,試圖降低土耳其軍隊在民眾心中的威望和地位。

最讓軍方擔心的是,如今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是一位狂熱的宗教人物,他出身穆斯林家庭,推崇宗教制度,他主張婦女裹頭巾,實行伊斯蘭教法,試圖將土耳其建立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土耳其屢次政變的背後,實際上是世俗國家與宗教國家之爭

他公開反對凱末爾的改革做法,推行伊斯蘭制度的做法引起軍方的不滿,所以,這也是當年7·15政變的真正原因。但是隨著軍方政變被挫敗,埃爾多安的力量再次加強,土耳其究竟還能在世俗化這條路上走多遠,這是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