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我们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睛,通过眼睛辨视万物,是要耗费人体很多能量的,眼睛是人体耗氧量最多的器官之一,现代电子产品和电脑办公,很多人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等症状。近视眼对大家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很多年轻人就有近视眼,一副眼镜挂在鼻梁上,近视眼发病在中学生中非常普遍,有人统计约占50%以上,甚至有小孩也出现近视现象。


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近视眼又分为假近视,真近视。中医认为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或劳心伤神,使心阳耗损,阳气不能上达,目络瘀阻不畅。或因久病过劳,肝肾亏虚,使精血不足。以上原因再加之久视微细,使目筋挛急,血络瘀阻,终成本病。


眼睛和五脏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说,人体五脏分别有相对应的孔窍,其部分功能也通过这些孔窍而表现出来。认为口是脾之窍、鼻是肺之窍、舌是心之窍、耳是肾之窍,眼睛则是肝之窍。


中国传统医学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认识到眼睛虽然是一个局部器官,但是它与全身,特别是与脏腑、经络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黄帝内经》上说,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又说“诸脉者,皆属于目”。


眼睛之所以能够看见万物、辨别颜色,全赖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眼睛依靠精气的充养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够视觉正常、神光充沛。所以,中国传统医学望诊中的“望目”,就是通过观察眼睛的各种情况,不但可以辨别疾病,而且还可以由此而推知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变化,具有由外推内、见微知著的重要意义。


后世医家更在此基础上,根据眼睛各个部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应关系发展成为著名的“五轮学说”,并认为眼睛的各个部位及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两眼内眦、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两眼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眼白睛属肺,称为“气轮”;两眼瞳仁属肾,称为“水轮”;两眼的上下眼胞属脾,

称为“肉轮”。


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此外,古人还根据八卦学说,对眼睛进行分类归属的划分,按照八卦中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其中震卦东、兑卦西、离卦南、坎卦北、艮卦东北、坤卦西南、干卦西北、巽卦东南,把眼睛也相应地分为八等份,并分别归属于八卦及五脏六腑,这就是眼部的“八廓”理论,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运用这种方法。


《证治准绳》说:“目窍于肝,主于肾,用于心,运于肺,藏于脾。”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足三阳经起于眼或其边缘,手三阳经皆有支脉止于眼边或其附近,足厥阴经、手少阴经与目系相通,奇经八脉中任脉、督脉、阴乔脉和阳乔脉与目内眦或下方相连。


眼针穴区分为“八区十三穴”。具体划分方法为: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并延伸过目的内眦和外眦,再经瞳孔中心做一与该水平线相垂直线,并延伸过眼上眶和下眶,即将眼分为四个象限。然后再将每个象限划分为两个相等区,即将眼划分成八个相等区,分别为1/2/3/4/5/6/7/8区。


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总体而言,眼睛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治法多以补益肝肾为主。


针灸疗法对于真假近视的治疗作用独特,疗效良好。因为所用穴位和方法不同,以下为大家总结几种不同的针灸疗法。


1.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眼、肝、肾、近视。


配穴:目1、目2、神门、心。


近视穴位置:位于耳甲腔食道穴与口穴之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穴,配穴2穴。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置于0.7×0.7厘米小方块胶布上,贴于选定之耳穴。


应耳廓内外对贴,以加强刺激。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穴1分钟。


每次贴一侧耳,如贴双侧,则应将治疗的耳穴数减少为3穴,以便于轮替。


每周换贴1次,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2. 体针疗法  


(一)取穴


主穴:承泣、睛明、球后。


配穴:翳明、风池、四白、合谷、攒竹、太阳。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酌配1~2个配穴。承泣穴,取1.5寸长的毫针,以30度角向睛明方向斜刺,约刺入1寸左右,待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捣刺3~5下。


注意不宜大幅度提插,留针10分钟。


球后、睛明穴,直刺1.5寸,送针宜缓,不可捻转提插,待眼球有明显的酸胀感时留针10分钟。亦宜用30号2寸长毫针。


翳明、风池穴,取28号1.5寸毫针,刺入0.8寸,获得针感,即留针10分钟。


余穴进针后,施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得气即可。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3.核桃壳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阿是穴指的是患眼)


配穴:目1、目2、眼、肝、肾、神门、心、脾。


(二)治法


先特制灸用眼镜架1具,并放置经野菊花、石决明煎煮液浸泡2日之核桃壳,在距1寸处插上一寸左右艾卷段。


架在患者之患眼前,点燃,令闭眼,约灸20分钟左右。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为加强疗效,可选4~5个配穴,贴敷王不留行子,每次一侧,二侧交替,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次,每次每穴2~3分钟。每周换贴1~2次,2周为一疗程。


4.头针


(一)取穴


主穴:视区


(二)治法


双侧均取,用26~28号3寸毫针,沿头皮下斜刺进针至要求深度,以>200次/分的速度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分钟,出针前复行针1~2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


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5. 手穴疗法


(一)艾灸法


选穴:劳宫


操作:患者采取站位,坐位均可,用鼻自然呼吸,舌抵上腭,排除杂念,艾灸劳宫穴7~10分钟,至皮肤发红。5~7天为1疗程,间隔3~5天进行第二疗程,一般需要4个疗程。


按语: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并互相络属。《素间.五脏生成》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视力强弱,故灸此穴,可以促进肝的功能,从而提高视力。


20米开外,六亲不认?中医“六针八养”外治法治近视!


(二)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眼点(位于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用1寸针,直刺0.3~0.6寸,轻轻提插捻转,寻针感,患者酸、麻为主。针刺半分钟左右,一般不留针。每日1次。


方法2:


选穴:二明。(手背食指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中间横纹外侧,多数人的穴区刺痛点位于横绞线边缘,有的人可能偏上或偏下。)


操作:取1寸针,针尖沿食指,小指第1关节横纹斜刺0.3~0.5寸。针感局部及手指麻木。每日1次。不留针。


(三)指针疗法


选穴:二间、三间、退热点、二明。


操作:医者用拇指或食指尖对准以上穴位,按压3~5次后,轻轻的沿逆时针方向转动50—100次,然后再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0~100次。


6.腕踝针疗法


治疗方法:上1点(在手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凹陷处),双眼近视选双侧。


操作:按常规操作,进针一般不痛,如痛应将针退至皮下表浅部位,再重新进针。留针1小时,每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后可行第二疗程,一般治疗2~3疗程。


分析:中医认为“近视乃少火”,阳不足,阴有余。手少阴经支脉上系于目系。故取手少阴经的络穴——通里附近浅刺皮部,可以针对这一条经脉进行调整,振奋阳气。腕踝针不求针感,是极轻微刺激方法,是较理想的补法。


八大养目法


根据我国传统的养目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可归纳出八种护眼方法:


一、熨目

每天晨起或睡前,取坐或立式,闭目,同时双手掌快速摩擦揉搓,约半分钟便会感到发热发烫,随即迅速将双手掌按抚于双眼上。待热感不明显时,再如法重试一次,每日如此循环14次。此法有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二、运目

自然站于窗前2-3米外,双眼依次注视4窗角,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反复交替,共反复7-14次,此法可以舒筋活络、改善视力。


三、浴目

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气熏浴双眼,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还可用中药浴,将菊花、大清叶、桑叶、竹叶之类的中药煎水,趁热先以蒸气熏眼,待水温后再以药水洗浴双眼。久之,可清热、消炎、明目。


四、养目

平时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搭配,如粗细粮搭配、荤素菜搭配等。另外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适当吃些海带、胡萝卜、芹菜、动物肝脏等。


五、摩目

闭目,以双手的中、食二指分别按压双眼球,适当地有节奏地加压(以不感到不适为度),可略带旋转动作。老年人、青光眼患者最为适用。但患眼病、做过眼部手术的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


六、极目

晨起选择空旷、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身体自然直立,两目先平视远处一个目标,如树梢、塔尖或山峰等。此时尽量放松眼睛,坚持1-2分钟后,逐渐将视线移近,直到眼前1尺左右,注视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由近而远移到原来的目标上。


七、惜目

男女老少都要节约用眼,读书、写字或看电视一般40-60分钟左右要休息5-10分钟。


八、护目

不要久处强烈的阳光或灯光下,更不要在强光下读书看报、电视的光度也不要太强。如果夏日出游,要戴适合的太阳镜。另外,各种屈光不正的患者应配戴合适的眼镜等。


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