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說:他有大用,不要殺。崇禎皇帝不聽,結果亡國之後才懂

公元1644年,在北京的煤山上面,一位身穿龍袍的男子扭頭看了一眼身後的都城,發出了一聲嘆息,最終一襲白綾掛在了一棵歪脖樹上,自己選擇吊死在煤山之上。一位匍匐在地的太監高聲呼喊著“恭送陛下歸天。”隨後也相隨而去。


天啟皇帝說:他有大用,不要殺。崇禎皇帝不聽,結果亡國之後才懂

崇禎劇照


這個吊死的皇帝正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此時的農民起義軍已經攻入了北京,崇禎皇帝不願逃亡,反而自殺殉國。

崇禎帝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天啟皇帝說:他有大用,不要殺。崇禎皇帝不聽,結果亡國之後才懂


在亡國之前,崇禎皇帝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看清了朝堂之上的東林黨人,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兄長天啟皇帝對自己所說的“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然而崇禎皇帝不聽,導致自己最後後悔莫及。

明朝晚期,明朝陷入了黨爭之中,極大的消耗著國家的實力,其中以東林黨人為首,大部分都是誇誇其談而沒有真材實料,整日裡只顧著爭權奪利,當初的天啟皇帝正是認識到了這種情況,於是開始大力的提拔魏忠賢等人,以此來對抗東林黨。


天啟皇帝說:他有大用,不要殺。崇禎皇帝不聽,結果亡國之後才懂

崇禎吊死煤山


因為魏忠賢等人身為閹人,只能依靠與皇帝,所以這些人才會盡心盡力的為皇帝服務,當初天啟皇帝多年不上朝,反而仍然執掌著權利正是因為有著魏忠賢等人的作用,與東林黨作對甚至還佔據優勢。

然而崇禎皇帝卻在天啟皇帝在朝的時候,就對魏忠賢等閹黨充滿了厭惡,反而親近於東林黨人,認為這些東林黨人都是有才之士,只是因為魏忠賢的制約,所以才華得不到施展。於是在崇禎皇帝繼位之後,迅速的在東林黨人的協助之下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清除完畢,從此朝堂之上就只剩下了東林黨人。


天啟皇帝說:他有大用,不要殺。崇禎皇帝不聽,結果亡國之後才懂

魏忠賢劇照


明朝東林黨就是有外敵時一致對外,只剩下東林黨時,則迅速分裂,開始爭權奪利,很快的崇禎皇帝就嚐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這些東林黨人在朝堂之上只為反對而反對,絲毫不考慮民生等因素,只只會滿口的仁義道德,反而沒有一個實幹派。

崇禎皇帝空有一身抱負與志向,但是在自己親手除去了閹黨之後,朝堂之上再也沒有自己說話的地方,反而處處被東林黨牽扯著走。明朝的滅亡與東林黨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天啟皇帝說:他有大用,不要殺。崇禎皇帝不聽,結果亡國之後才懂

天啟皇帝與魏忠賢


終於,當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到北京的時候,這些崇禎皇帝信賴的東林黨人又去了哪裡?他們迅速的投入到了農民起義軍的懷抱,除了極少部分的忠臣以死殉節之外,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叛變。其中就比如東林黨的領頭人錢謙益,在崇禎死亡之後逃到了其他人建立的南明任職,結果南明滅亡時,自己的妻妾柳如是拉著他殉節,結果卻因為河水太涼選擇了放棄。不得不說讓人鄙夷。

崇禎帝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明史》


天啟皇帝說:他有大用,不要殺。崇禎皇帝不聽,結果亡國之後才懂

崇禎劇照


崇禎皇帝死亡之前,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後悔沒有聽從天啟皇帝的臨終囑咐,最終導致了亡國,所以在死之前下令收葬魏忠賢的遺骸,這是崇禎皇帝對於自己的錯誤的肯定,也是對於自己執政的否定。此時的崇禎皇帝大概是後悔莫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